语言学习需要常回顾
最近比较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真的是一样不碰就会慢慢变生疏的东西。
但有一个好处是,只要我们一旦开始重新大量接触,我们脑子里的记忆会不断被激活,会越来越有感觉,越来越进入状态。
只要集中花一段时间重新触碰,我们很快就可以重新掌握。这就是学过和没学过的区别。
想起之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说法,说人的大脑容量其实是很大的,那些我们忘记了的东西并不像电脑的删除键那样,忘了就等于那段记忆就不存在。我们接触过的东西其实一直都还留在我们的大脑里。
长时间不接触会让我们降低我们[瞬时调动]那部分记忆的能力,让我们在某个想要调动的时间点里可能绞尽脑汁、怎么苦思冥想也想不出来。
但其实那段记忆只是沉睡了,如果我们重新接触类似相关的东西的话,那段记忆是可以被激活的。
最近我就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体会。
由于工作原因,我需要进一步准备日英双语的口语。
由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经常用到,所以我其实也挺生疏的,尤其是英语。(日语刚刚写完论文还好哈哈)英语已经很久没碰了。
在准备刚刚开始的时候,我都是有点无所适从,中文想说的很多,换成英文的时候总会卡壳,脑子里蹦不出几句完成的话,大概在半年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这种感觉很难受,不知道该选用什么词汇,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经常卡机,表达很不顺畅。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发现我都会倾向于先上网找一下是否有相关的资料可以做参考,会用很长的时间(一整天或者几天)去看和读一下别人写的那些资料,哪怕只是很零碎,或者相关程度不高,然后才会动手去写和自己相关的内容。
其实每次为任务针对性准备的时间都是挺紧迫的,一般只有三天或一个星期左右。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有一些疑问,我这样花那么多时间先去看别人写的有意义吗?和我要写的具体内容也不算很沾边,毕竟每个人的具体经历是不一样的。我到头来还是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去查很多单词来表达。
我为什么要花两到三天的时间去看呢?直接一开始从第一天就写不是更省事吗?也许现在已经写了一半了呢?
但到后面我发现,如果长时间没有碰过的话,先花一段时间去看其它资料作参考的那个过程是不可省的。
那些内容虽然和我自己的内容不太沾边,那个过程虽然看起来对我真正动笔没有太直接的意义,但其实是有用的。
因为那是一个激活我脑子里关于这部分的知识的记忆,唤回我的语感的过程!
我在看的过程中对于英语的表达框架(包括各种语法,选用的词汇,词语搭配)的那种记忆回来了!我脑子里已经可以调动起那部分的记忆了,有了这样的基础,接下来就是灵活运用语法,细化补充词汇就可以了,后面反而不是太难。
而且在参考别人的表达的时候其实是一个输入的过程,会看到很多自己熟悉的词汇和不同的词语搭配起来表达,在调动起自己原有知识结构的同时还会进一步拓展表达,这都是有利于后面自己的创作的。
如果不去做这一步,[重新调动和提取]大脑中“沉睡”的记忆就会很难。所以,这一看起来耗时切没太大直接相关联的意义的动作其实是很重要的。
进而可以明白,如果平时每天都坚持去看目标语言相关的文章,或者设置一个看的频率,坚持输入,就相当于一直在保持大脑对于该种语言结构的活跃性,避免这部分的知识“沉睡”。
所以,还是应该尽量提高输入的频率啊,这样就不会在临时需要的时候头脑空白,方便于随时调动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