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半中国史》⑥:原来我是这样的回回

2023-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只咖啡狐

一起读书,今天继续高洪雷著的《另一半中国史》的共读。

这本书用史实带我们认识了完整的中国,在我们大部分中国百姓的认知中,和我们学习的历史中,大部分历史都是中原文化的历史,然而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匈奴、鲜卑、楼兰这些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和在历史长河中出现的古老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少数民族对祖国的缔造和发展的巨大贡献。

在时间的长河里,历史延绵,我们每个人都渺小的如一粒尘埃,在空间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也不过是微小的一点,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我们都可以忽略不计,但很庆幸,不论对比之下多小,我们都还有一点立足之地。

另一半中国史读到了我们自己的民族,对于那灵魂三问我们真的从来都没有认真的思考和回答过,从生而是回族人家,我们习惯叫自己是回回,可我们从来没有追溯过自己从哪里来,那灵魂三问也最多到祖父辈们在动荡年代的不易和迁徙,在他们的记忆里,家国蒙尘,百姓民不聊生,能够生存下来属实不易,我们也很庆幸,我们之上,任何一个环节一个人出了状况,我何以存在于世啊。感谢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自己的来源。

回族——千年商海的弄潮儿,多么有感觉的一个民族,既往我们对自己的认知都停留在民族的一些禁忌和民族约束里,如今我们却可以在历史的角度,知道自己来自哪里。

书中说:“东迁的回回商人大都未带家眷,因而他们在中原定居多年后,不管骨子里情愿与否,总耐不住年复一年的寂寞,血统观念被迫服从传宗接代的需要,他们只能娶当地女子(多为汉女)为妻。大概是入乡随俗吧,从第三代开始,一些与当地女子结成家庭的回回将本名音译中的某一个音转化成汉字,作为本家族的姓氏。后来的回族大姓纳、速、喇、达、丁、忽、哈、撒、赛、闪、马、麻、木、穆、买、白、鲁、以、海、沙、改、安、锁、米,都是中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常用人名首音、尾音或中间音的译写。穆罕默德第三十一世孙——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3],生有纳速拉丁、哈散、忽辛、萜速丁、马速忽5个儿子,后代分别形成了纳、速、丁、忽(后分出虎、胡二姓)、哈、撒、赛、闪(后为陕姓)、马、穆、沙、郝、苏十三大姓。穆罕默德当时被翻译为马罕默德、马合麻、马罕默、马圣人,大批回回怀着对先知的无限崇敬,在取姓时以“马”字开头,这也就是“十个回回九个马”的真正原因。先知易卜拉欣被翻译为亦不喇金,回族中的金姓多取自其名后的“金”字。还有部分回回被赐了汉姓。南宋灭亡后,元朝布下天罗地网搜缉皇室赵姓致使赵姓民众纷纷改姓。元宪帝为打消民众的恐惧,便将纳速拉丁的长子、中书省平章政事(宰相)伯颜赐姓为赵,成为山东青州回族赵氏的先祖。回族中的赵姓即由此始。大唐时期,大食人李诃末、敕勒人李光颜因战功卓著,波斯人李舜铉、李珣、李成三兄妹因文采非凡皆被赐予国姓。宋朝的一名穆斯林骨伤外科专家受聘担任护驾疮科御医,被宋神宗赐名梁柱[4]。到了明朝,归化为穆斯林的维吾尔将军哈八十因屡立战功,被朱元璋赐姓剪[5](后改姓翦),赏给湖南桃源县良田1170亩。现代史学家翦伯瓒就出生于此。回族将领常遇春、胡大海则被朱元璋赐予了皇姓,从此山东、安徽有了朱姓回民(因“朱”与“猪”同音,后来部分朱姓回民改姓“黑”,这也是回族朱、黑不分的原因)"

一个本不源于本土的民族,一个因和谐包容而产生的民族,一个没有发动过任何战争和征讨,却在历史的过往中效忠国家英雄辈出的民族,一个随着历史的发展没有消失在茫茫历史中,而是不断融入中华民族的少数民族。一个先天带有经济头脑的民族,一个还需不断努力学习成长的民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