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

在教育子女时,问题归属谁,谁就去改变,让改变成为照亮孩子前行道路

2023-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武春艳

                            1

“妈妈,我怕。”“妈妈,陪我玩。”半夜里孩子这样说并坐起来就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孩子晚上睡觉为什么这么磕绊呢?我开始回忆孩子睡觉之前做过的事。

我在看直播课时,孩子问我;“妈妈,你能陪我去外面的广场玩吗?”我说:“你没看见妈妈在看直播吗?让爸爸陪你去吧!”

他又去祈求爸爸,他趴在爸爸腿上让爸爸陪她去捉迷藏。爸爸陪她玩了一局就不玩了。睡觉之前我还怕她不高兴,所以就带着她和哥哥出去玩了一圈。回到家也没看到她不高兴啊!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被拒绝的孩子,会感觉到很自卑、没有安全感、没有被爱。

我认为孩子睡觉的过程中说出:“我怕。”说明孩子没有安全感。

                              2

          妈妈的陪伴是安全感的基石

美国著名亲子专家林文采博士说:

我们常喜欢为孩子做我们“认为”最好的事情,而实际上,一个稳定平和的妈妈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来源。

女儿被拒绝的感受:很难受,最爱她的妈妈此刻也不爱她了。

我的问题在于:我看直播时,孩子要求我陪她玩,我不仅没有陪她去玩,还用指责的方式回应她。

正确的做法是跟孩子说:这场直播对我很重要,等我看完了再陪你玩好吗?征的孩子的同意和谅解。

这样尊重孩子的做法,征的孩子同意,孩子会好受一些。

在0到3岁的这段时间,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阶段,由于我的产假时间短,孩子4个月我就去上班,缺失了很多对孩子的陪伴,导致孩子的安全感比较差。

女儿现在睡觉时,有时还会抓着我的衣角睡,她曾说:“衣服有妈妈味道。”抓着我的衣角,她就能安静地睡着。

这样安全感缺失的情况下,我更应该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弥补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3

      爸爸的肯定和认同会让孩子更自信

美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林文采说:如果说安全感是妈妈给予的,那么肯定和认同孩子方面,爸爸的重要性大于母亲。

爸爸拒绝女儿,女儿感受:爸爸也不愿意陪我。

爸爸问题在于:由于爸爸平时工作忙,晚上回家也晚,孩子有时都睡觉了,他才回家。平时没有怎么管过孩子,对于孩子偶尔的请求不应该拒绝。

爸爸正确的做法:

爸爸需要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来关爱孩子,应该耐心陪伴孩子。

女儿处在4到5岁,孩子在心灵上渴望肯定、赞美、认同。

爸爸应该积极地与孩子互动,并且让这个时期的女儿多赢几次,多肯定孩子“女儿你真可爱,爸爸愿意和你做游戏。”“女儿你真棒,这个方法好。”

这样女儿就更有自信,觉得自己得到了爸爸的认可。

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肯定,那么她的一生都会否定自己。没有信心面对她的人生,也很难解决她以后遇到的问题。

有一位咨询师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妈妈为了培养自己儿子的抗错能力,在孩子自行车比赛赢了特别高兴时,没有鼓励他,而是让他跟自己比赛,让孩子输了很多次。

这样训练出的孩子输掉了自信心,成了一个否定自我的人。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发现无知多可怕,在适当的时机没有得到肯定、认可的孩子有多么的不自信。所以孩子大了以后一点也没有自己的主见,完全成了一个自我否定的人。

孩子的自信心如同一棵小苗,我们家长要用肯定、认可、赞扬的水去浇灌,这样自信心的小苗才会茁壮成长。

                                 

                            4

在教育子女时,问题归属谁,谁就去改变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我们发现曾经乖巧可爱的娃娃不见了,与之而来的就是跟你顶嘴的“小刺猬”。

上学期六年级临近毕业考试,我教的是六年级,儿子上的也是六年级,我们在不同的学校,我很忙,儿子作业也很多。

每当看到儿子慢吞吞的样子,我也很替他着急,因为我希望孩子每晚做完作业以后,再让他复习一下他比较差的科目。

可是当我看到儿子做完作业都10点多了,我就有点恼火。要求他每晚回到家就做作业,提高做作业的速度。一直催着他学习。儿子反驳我:“妈妈,你别催了。”

周末孩子看会电视,我的心就着急、焦虑。“你怎么还看电视?作业写完了吗?英语复习了吗?”我总是大声斥责他。

儿子回应我的也是大声地反抗,我感受到他对我的不满、排斥。

平常想跟儿子交流几句,发现儿子总是躲着我,直到有一天,我又想用我的语言提醒他,他连忙堵住我:“妈妈,你闭嘴吧!”

我意识了自己的问题:我的唠叨对他来说已经油盐不进了。我很无奈、痛苦。

通过反思我知道了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方式不对,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

还好这时他能和他爸爸沟通,我就和他爸爸沟通,让他爸爸多管着点。

对孩子带有伤害的管教,还不如不管的好。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问题归属谁?谁就去改变。也就是说谁痛苦,谁就改变。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小大人”建立,家长一味地指责、批评,就会破坏亲子关系。

我深刻意识到我要接纳孩子的慢节奏、改变我和儿子的沟通方式。我们亲子关系僵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我的不尊重和指责导致的。

关系大于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

我要正确表达我自己的感受,以尊重孩子的态度来和孩子说话。把自己的情绪表达暂停三秒钟,然后以“我担心……”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看电视时间长了,我担心会对你的眼睛不好。”

“如果再玩的话,我担心你完不成今天的任务。”

“不运动,我担心你的身体健康。”

   

……

孩子回应的方式也变得温和了,我们的亲子关系也在改变。

在家庭教育中,我痛苦,所以我改变,亲子关系也改变了。我对儿子的教育也能起作用了。

                                  5

在教育孩子时,如果你也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很多令你反感的行为,如:迷恋手机、没有责任心、恐惧、不自信等行为,这些行为的形成和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孩子的这些反感的行为背后问题的根源都是我们父母的教养方式,我们是非常爱孩子的,但是,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方式错了,我们没有在恰当的时期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更多的养分。

问题在我们父母身上,那么父母就需要去改变,改变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要改变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既要学习孩子成长规律,在恰当的时期,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也要不断觉察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

父母要看到自己的问题,然后改变自己的行为。这对孩子来说就好比一道光照亮了他们的生命,那么我们将看到孩子脸上久违的笑容、有神的眼光,将收获更加融洽的亲子关系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