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改革!人民日报开年首个国企改革案例,聚焦酒业

2019-01-23  本文已影响0人  撩心故事

这是《人民日报》在2019年刊发的首个国企改革案例。

1月22日,《人民日报》第10版发布《山西:国企攻坚 转型提速——点上突围,面上破冰,改机制与减包袱并进》,对汾酒集团的改革工作给予全面报道和高度评价。

由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省国资委指引领导的汾酒改革,是酒业近两年来的突出亮点。而此次被《人民日报》作为年度首个国企改革案例推出,在实现国企改革目标的关键之年,向全国总结推广山西经验、汾酒经验,将之作为区域经济和国企个体可复制的“全面样本”,这意味着山西汾酒这个“试点”的价值与分量,上升到了新高度。

《人民日报》开年第一国企改革案例

在《人民日报》的本篇报道中,回顾了汾酒集团的国企改革实践,对山西省国企改革表达了肯定:“破除制约改革的壁垒,改出了效能;多点发力推进重组混改,‘混’出了势能。

同版还配发了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的署名文章《改革提升国企竞争力》,文中写道:“国有企业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效益持续增长,推动了国有经济的稳定和优势发挥”。

《人民日报》刊发的企业案例,往往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时代意义。过去一年,《人民日报》先后报道了总资产过万亿的保利集团、一年内化解债务417亿元的重钢、投身“央地混改”的华侨城等企业案例,将这些企业的改革经验,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动能。

《人民日报》第10版经济版,尤其是一个特殊的窗口,其关于国内宏观经济关键的报道,往往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影响。今年1月18日刊发的《中国对外开放四十年的回顾与思考》、1月21日刊发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文章,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热议。

汾酒改革能够成为《人民日报》关于国企改革的开年第一案例,意义不言而喻。作为山西省国企改革的重要试点单位,汾酒集团在近两年时间内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绩,使这个试点的作用被进一步放大,由“全省的试点”,成为“全国的标兵”。

2018年4月,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作为山西国企唯一受邀代表,参加了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2018年12月,汾酒集团申报的“汾酒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逻辑与实践”项目,从26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2018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标兵”不仅是荣誉,更是使命和责任,在“从量变到质变突破”的关键节点和“从个体试点到全面施工”的关键期,山西省和汾酒国企改革实践研究的进一步探索实践,将发挥更大的带头引领作用。

在“非改不可”中开局,汾酒国企改革其实“很难”

山西省的国企改革,在“非改不可”的紧迫形势中开局。

2017年,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对于山西省国企改革“喊话”:山西国企国资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不彻底改不行、不抓紧改不行的历史关口。

彼时,山西省委省政府调研组经过深入的调研,为山西省国资国企企业找到了十四个深层次的重大问题,并且表示“解决起来没有一件是容易的”。

针对这一现状,《人民日报》文章称,“(山西)国资国企改革这场仗,亟待一个突破口”。最终,在山西省国资国企改革“补考”、“赶考”中,抓住了完全竞争领域的汾酒集团作为突破口。

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表示,“挑战性的任务目标、近乎苛刻的考核要求,首先是对汾酒管理层的改革担当有信心,汾酒轻资产、无亏损、盘子小,又是完全竞争领域,在短期内较易取得突破。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榜样,点上突围,面上破冰,撬动全省国资国企改革。”

▲2017年2月23日,汾酒集团与山西省国资委签订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目标责任书

其实,汾酒改革面临的“难题”并不少。用李秋喜的话说,作为老字号酒企,也作为国企,汾酒“国企有的毛病全都有,别的国企没有的毛病汾酒也有”。

汾酒是个“大企业”,员工万余人,并拥有多个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在酒业主业之外,还涉足很多产业。在这样一个“大企业”身上做改革文章,每一个动作,势必牵动利益广泛,难度可想而知。

汾酒还是个“好企业”。彼时,白酒行业已走出调整期,汾酒作为优势名酒,正面临着有利的市场发展机遇。在竞品平稳发展的情况下,“改革”会否影响业绩,从而错过“窗口期”,这在当时很难估量。

作为一个“好企业”,汾酒既要解决好内部改革问题,还要确保外部发展更好,也只有取得更高水平的外部发展,才能使改革的价值凸显,才能确保改革持续推进。这样一个内外兼修、双线提升的挑战,对于汾酒集团堪称艰巨。

不过,“大企业”的成功改革,更具普遍性的样本意义,“好企业”的成功改革,更具市场性的实效价值。困难越大,意味着汾酒改革的价值与动力越大。

在此情况下,李秋喜看到了汾酒的责任与机会,主动请缨成为改革试点,甚至押上了“帽子”:“完不成任务,我下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汾酒改革之难,若非如此的魄力和胆识,恐怕都难以取得真正令人满意的成效。

改革决胜,汾酒要上升为“全面样本”

改革形势之艰难,反而让汾酒这个样本,具有了超乎预期的意义。

“点上突围,面上破冰”,《人民日报》文章如此对山西省国企改革攻坚评价。作为山西省国企改革的“点”,汾酒利用国企改革的良机率先“突围”。

为什么是“突围”?

首先是汾酒的业绩突围。“汾酒速度”、“汾酒加速度”相继涌现,推动了“汾老大”回归。2018年,汾酒集团实现销售158.83亿元,其中实现酒类销售110.64亿元,同比增长35.69%;实现利税65.36亿元,同比增长89.82%;实现酒类利润23.45亿元,同比增长59.72%,汾酒行业排名从2016年的全国第八,连上两个台阶,位居第六。

同时是汾酒的行业突围。“复兴汾老大”的汾酒已经与“瞄准后千亿”的茅台、“二次创业”的五粮液共同开启了白酒“三李三香”时代,“行走的汾酒”在全国范围进行汾酒技艺的完善、文化的交融和地位的稳固,国际化的不断加码更是让汾酒走在了白酒国际化的前沿。

另外,汾酒“突围”也为山西省国企改革“撕开了口子”,不仅做了一道证明题,还做了一个可复制的标杆。“汾酒经验”被复制到山西省的其他国企,以“点”带“面”推动山西省国企改革“面上破冰”。

这三个“突围”的成功,让汾酒在这个时代的舞台上,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角色。以往,酒业价值被视为经济贡献和社会影响,利税、就业、文化等是衡量酒业价值的主要依据,而汾酒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则重新定义了酒业价值。

这不禁让人想起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让中国再次刮起了改革的春潮。同年,捕捉到机遇的汾酒,作为山西省国企股份制改制的“试点单位”着手寻求上市,并最终在1994年成为山西首家上市公司和白酒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现在,汾酒又一次在时代的大潮中“出列”。2019年是国家实现2020年国企改革目标的关键之年,众多国企都要启动并且深化改革,迫切需要“从0到1”的经验与路径,汾酒的“全面样本”意义将进一步凸显。正如李秋喜所说:“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只能说是初战告捷,改革从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

在这条“路”的前方,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汾酒呢?

汾酒是中国白酒的标志性企业,是酒业传统文化属性的最典型代表,而这个有着极深厚传统精神特质的行业,却又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开放化的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汾酒在这个特殊领域,面对极难的命题,却做得如此之“好”,其样本价值已不局限于山西,而是在改革时代不断进取的表率,是对民族企业走向未来的引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