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2017,憧憬2018书单

总结我的2017——附书单

2017-12-29  本文已影响372人  a431e2309017
2018

去年坚持的事情,今年依然在坚持,去年没能坚持的事情,今年依然没能坚持,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越是感觉时间的紧迫,看看那浩瀚的书海,想想那里面想传递的内容,再看看自己阅读量和这样的学习能力。那么多书,那么多我想了解的题目,那么多我想知道的内容,那么多我想探索的领域,那么多时光 那么多山川 那么多奇思妙想......我穷其一生能了解多少?

今年第一次感觉死亡离我很近,我也对死做了深刻的思索,出生是一场注定的旅程,死亡谁说不是另一个开始。那么我问自己,我怕死吗?如果生命告诉我,于某年某月某刻我将结束生命,我想我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想想吧?那些我还不了解的领域和知识,那些我还没有看到的内容,我将不能带着他们投身下一世,这该多遗憾啊!我怕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还心心念念着那几本还没来得及看的书,那个我还没能深刻了解的想法,那些在脑海里储存却还没经过整理的知识碎片,太遗憾了!

我的2017年,是整个认知更新的一年,太多我过去没有了解过,甚至从不曾听说过的东西及想法如激流般像我喷涌而来,信息量太大,对我而言,还没有可以完全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

我是一个艺术生,学音乐的,从音乐学院毕业后,我对求知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学校里收获了一份技能,这是为毕业后在社会上生存而学习的技能,然而对现在的这种求知欲,不是建立在学习了这些能让我获得什么实际的利益,而是单纯获得知识的那一刻喜悦,那种因为获得了一个新认知或者在某一本书里与作者达到共鸣时的兴奋,有时候会觉得知识正在灌满自己的大脑,甚至会因为收获了新知识而思考好几天,让自己沉思在这样的状态里,所以对知识的求知欲有太多的贪心。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资比名牌包还要贵重的社会。想象一个场景,在某次聚会上,遇到两位女士,其中一位拿着的包看上去一般,但是谈吐不凡,口里谈论着自己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看法。另一位的包看上去就是名牌,但是她在讨论某个人物的八卦。

那么想想看,这两位女士谁的社会地位更高?

要是放在过去,谁的包贵,谁的地位就高,“女人看包,男人看表”嘛。但是今天刚好相反。因为用炫耀性的消费来区分社会阶层,这个方法已经失效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各种“高端”消费品都在向大众普及,再贵的名牌包,中等收入的人努努力也是可以负担的。

要了解一个最前沿的新科技,首先得上过大学吧,也得了解一些英文词汇吧,还要有一些闲钱去购买某些杂志!也要有足够的内容来成为你的谈资,说脑子里有的东西才是最值钱的。

所以与其投身名牌包和金项链的行列,还是多买两本书来积累头脑里的认知吧。

这个世界是多面的,我们所要看到的并非是历史给某一件事情的定论,而是了解这件事的细节,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自己的东西,就算自己的这个结论有多么的离经叛道,先保留,或许通过日后的学习和积累而颠覆或认同了你的这一观点呢,重点不在结论的对错,而是这个探索和累计所收获的知识。知识本身是改变不了命运的,只有从知识里锻炼出来的思维,才能改变命运。知识不一定是力量,只有靠自己提炼出来的知识,才是力量。对世界的新看法,或是对未来的发展,或是向历史的回望,或是对医学、科学、教育、心理学等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有自己的一个了解和认知。

今年有一个词很火“通识教育”,什么意思?你看过《未来简史》吗?里面有一个观点是,未来很有可能会有大部分的人成为无用的人,“神人”统治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替代普通人。那么这跟“通识教育”有什么关系,通识教育就是学校教授的并不是某一项实用的技能,而是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任何一个领域的方法,是跨界的学习能力。这个方法会让我们在未来面对人工智能替代的时候,有一个强的学习能力和之前所学习的方法重新进入另一个领域。这已经不是那个饱读诗书就能行走江湖的时代了,那些网络上喊着诗和远方的人,思想都是努力学习的结晶。

那些整天喊着读书有什么用的人,那是因为你看到书没用,狗血的言情剧情和鸡肋的心灵汤药,不能建立你完整的知识体系。什么是通识,就是打通科学的藩篱,披沙炼金,不臣服于别人的观点而是让书里的观点为我所用。当然这就需要我们海量的阅读,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都读书的”。我们需要把现成的知识结构打散、重装,用一条关键线索、几个重要模块,搭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知识体系。

2017年看了43本书,发表了24篇文章,依旧坚持练琴、每天看书、坚持做义工、坚持发表文章。有时候给孩子上课时,我时常想,小孩这个年纪,特别是12岁以内的小孩,就是学习的阶段,很多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每周有很多的课外培训课,他们不知疲倦的,并且大部分都能坚持下去,这个年龄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是未知的,通过不停的学习、看一点点认识到这个世界;然而,我不行,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洗漱、吃早餐、打扫卫生,需要一个半小时,看会儿书、泡杯茶一个小时,十点开始练琴,短则两小时,长不定,中午午饭,下午准备出门,晚上回来八九点。我也有很多东西想要去学习,可是我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了,我顾不过来。这是我今年的一个认识,因为学习英语没能坚持,传统文化的学习没坚持,书法没坚持,甚至看过的电影都屈指可数。更严重的是没有坚持锻炼,所以到冬天抵抗力不好。

今年有另外一个认识,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坚持下去的爱好,就拿看书和练琴来说,想要从书本里收获到内容,就必须有读书量,并且跳出你的舒适区。弹琴是跟自己的交流,我常常跟孩子说,古筝是有生命的,当你不把它当作负担好好感受从你手里弹出来的音乐的时候,那就是它给你的回馈。没有爱好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灵魂上的朋友,这个朋友在任何时候只要你想起了他就会出现,你怎么对待他,他一定也会认真的反馈给你,这个灵魂的朋友在我们内心最孤独的时候陪伴我们,他能让你跟真正的自己相遇。

2017年,认识到了自己,以往都认为自己的内心已经很平静了,很少有事情让我烦恼或者生气,但是今年给自己接了一个任务,才发现以前都是自己给自己的生活清理得太干净了,见不到不好的事;人是群居动物,我们需要跟很多人打招呼,我清楚的知道我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原来我并没有那么的“大度”,那些烦恼升起时,甚至我都无所做,很可笑的是,有时候自己就像一个旁观者,看到另一个我起烦恼的时候,另一个在一旁提醒“嘿!感觉不对哦,你有不爽,是不是”,然后另一个回答“是的,我有点不爽”,然后她们在我的心里相视而笑,将此事就此化了。

有人会认为,一年四十多本书太多了,没有精读。我有一个书友,他今年做了15本书的读书笔记,每个月一本或两本分享出来,并且很精彩,书里的内容,还有自己的观点,作者想传达的内容,他都能很好的总结并分享出来。甚至有些书都还没有翻译成中文。这是他分享出来的,他没有分享的我不知道。为一本书投资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让每本书都融汇在自己的脑海里,所以选书很重要,我看书带功利的,为求知,为满足我内心对世界的好奇,所以也并不是每一本书都有精读的,也不是每本书都值得精读的,书看多了就会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这套方法能快速的让你知道这本是不是值得花时间精读的。今年在我看过的四十多本书中,我都觉得很好,都想推荐,只是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阅读能力为你挑选什么样的书。那么接下来我来给你介绍介绍,为我自己做一个总结,大家也请各取所需。

小说类:

1、 《悉达多》

《悉达多》

  作者将释迦牟尼佛悉达多.乔达摩分别写成两个人,一个是大彻大悟的佛陀乔达摩,另一个是代表肉欲的悉达多;主角悉达多身上有两个“自我”——一个理性的无限“自我”和感性的有限“自我”。作者探讨了个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无限的追求,永恒的人生境界。这不是传记,这是小说。“我非常需要肉欲,需要追求财富,需要虚荣,需要最可耻的绝望,以学会放弃抗争,我臆造的世界相比,与一种我凭空想象的完美比较,而是听其自然,爱它,乐意从属于它”。

2、 《荒原狼》

《荒原狼》

  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哈勒,他生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中,他对世界感到很失望,对自己不满足,他在失望和不满足中寻求自我、寻求一种和平和自身和解的故事。或许我们都一样,在用眼前的世界与我们内心中幻想的世界不停的做对比,所以非常痛苦。你的要求太高了,你的欲望太多了,这个世界把你吐了出来,因为你与众不同,在当今社会上,谁要活着,并且一辈子十分快活,他就不能做向你我这样的人,谁不要胡乱演奏而要真正的音乐,不要低级娱乐而要真正的欢乐,不要钱而要灵魂,不要忙碌专营,而要真正的工作,不要逢场做戏,而要真正的激情,那么这个漂亮的世界,可不是这种人的家乡。

3《佛罗伦萨的神女》

《佛罗伦萨的神女》

  这是一本跨越东西方文化、宗教、民族的历史魔幻巨著,超越时空与想象力边陲的“爱情传奇”。是一本历史小说,作者选择了印度和弗罗伦斯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前者莫卧儿王朝全盛时期的首都,代表东方;而代表西方的佛罗伦萨自中世纪以来便是意大利的五大政治势力范围之一。各种能量互相冲撞,历史与虚构都在环境里升起,故事太精彩,看起来也很过瘾。(不推荐没有阅读能力的人看)

4、 《这个世界土奔瓦解了》

《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

  主人公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性格勇猛与软弱,他的荣耀与失败,他的重振旗鼓与失望自缢,就像他的部落社会、文化的倒影。真实再现了英国殖民主义侵入尼日利亚人们的生活和斗争,是了解非洲部落的必读书目。最可怕的是“熟悉的世界没了,熟悉的家人变了,离开后再回来,只有你一个人没变,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是那个你熟悉的世界了”。

5、 《遥远地球之歌》

《遥远地球之歌》

  这是一部科幻作品,太阳将在1600年后变成一颗超新星,人类通过“播种计划”,用冷冻胚胎把基因留存下来,人类的后裔被分批送到其他星球,地球毁灭后,载着最后一批地球人的飞船,在萨拉萨星遇到了700年前已经解冻了的胚胎的人类,纯种地球人和已经在文明上发生分野的萨拉萨人相遇......

6、《北鸢》

《北鸢》

拿起便不愿放下的书,故事的情节实在吸引,浓浓的民国初年气息,想象中的景象,故事中也不免会因情节鼻子一酸,仿佛置身其中……

历史类:

1、《巨流河》

《巨流河》

  这是一本家族史,实际也是20世纪中国人的苦难史。真正走进这个多苦多难的国家,也许现在的我们目光早已经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看到迷失的自我。

2、 《被拯救的和被淹没的》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作者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作者变下的大屠杀,那么敏感有沉静,让人读了没有出离愤怒,只有一种被抽离了情感的敬畏,作者像是冷静地把大屠杀中罪犯和冷漠的旁观者绑在镜子前,逼迫他们认清自己。

3、 《野蛮大陆》

《野蛮大陆》

  了解欧洲战后混乱年代,充满了各种罪恶史实,同时对比东西战后发生的各种行为,包括如何处理战俘,对待德裔,对待通敌者、苏联.....了解东欧各国的国内战争、希腊内战......全面的了解二战的结束其实是真正残酷的开始。

4、 《印度 受伤的文明》

《印度 受伤的文明》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印度是一个自带神秘色彩的国家,我们所了解的印度似乎只停留在一些词的表面,宗教、种姓、贫民窟、性别歧视等,那么真实的印度是怎样的。作者评论说没有一个国家会那么轻易地被侵袭和掠夺,而从灾难中学到的又那么少,这个古老的国家,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古印度文明,却在文明断裂之后,显现出无以为继的焦灼,独立后的印度并没有具备一个独立国家的“智识”

5、 《美国种族简史》

《美国种族简史》

  美国是个多种族社会,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特点,长期共存,构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早期移民逼上梁山的心态和另起炉灶的开拓精神,为后来更多种族的迁徙奠定了基础。人文资本是推动美国不同种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多种族国情中存在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种族地位的交替变化,美国历史上很多种族都遭受过不平等的待遇。深入美国多种族国情,了解美国历史演变。

其他:

1《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也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是一个心理学家,在极端的生命体验中开创了意义疗法,给处在痛苦中的人找到一个经受痛苦的意义,帮助人们战胜极限苦难。

2《最好的告别》

《最好的告别》

  这本书触及了医学最深入的话题,医学的最高目的是什么,几千年来医学所追寻的一直是延长人的生命,但是当一个人的身体衰老到不可逆转的时候,当所有的治疗都在增加患者痛苦的时候,医生和子女还在想尽办法尝尽延长生命,即使此时患者的生活品质已经特别低,这样的治疗还有意义吗?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这样的治疗恰恰剥夺了患者对自己生命的决策权,我们更应该给予的是让这些老年患者自己觉得生命的的最后阶段,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那么如何选择有尊严的完整的结束生命,更应该是尊重。

3《从科学到神》

《从科学到神》

  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4《众病之王 癌症传》

《癌症传》

  癌症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疾病,数千年来如影随形,每个人身体里都有患癌症的细胞,一旦被激活,癌细胞就会疯狂肆意的增长,直到消灭正常细胞,最后让人致命。癌细胞是另一个我的存在,它能实现人类无法实现的永生。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面对它,这是一场持久战。

5《六神磊磊读唐诗》

《六神磊磊读唐诗》

  本书跨越了从南北到唐朝的四百年历史,沿着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轨迹,紧贴大唐历史,加了丰富的细节,把诗人当成一个个鲜活的人来讲述,刷朋友圈、微博、喝酒撸串,参加选秀、高考,在人世间策马奔腾。唐诗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6《乡下人的悲歌》

《乡下人的悲歌》

  这是真实的“美国梦”作品,和我们想象的遍地黄金、自由平等的美国不同,他揭示了不仅是真实的美国阶级社会,还有酒精、毒品、贫富差异等充斥的混乱与不安。

7《未来简史》

《未来简史》

  2017年大火的书。不多做介绍,一定值得看。

8《百岁人生》(没有中文版)

本书讲诉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这一代人很有可能会活到一百岁,那么六十岁退休,后面四十年做什么?

9《西藏生死书》

《西藏生死书》

  想对死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本书是不能错过的。我们大多数人都害怕谈到死亡,提到死亡会认为是一种悲观心态,其实不然,这恰恰相反,多思索死亡,到真正死的时候也就不那么害怕了。不谈死亡是对死亡的逃避,没有人可以长生,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大事,也是每个人都应该真正认真对待和认真认识的事情。

10《24个比利》

《24个比利》

  最近腾讯有一个热播剧,张一山演的《七个我》,讲述的一个人有七种人格,我看评论说抄袭韩国的什么电视剧,这一刻我再想,这些看电视的人都不看一点点关于书的消息吗?我不知道韩国那么什么电视剧,但是我知道24个比利,这个电视的题材就是得益于这本书,里面精神科主任讲述的故事就是比利,这是真实的故事,比利的身体里有24个人格。我常常想,一个人的身体里住了24个人,他该多么的分裂,我不能感同身受。

11《为什么说佛学是真的》(没有中文版)

《为什么说佛学是真的》

  作者是一个美国人,你可能会想,一个美国人,写佛学。事实上美国学佛的人很多,西方有一整套佛学体系。这套体系,大约相当于是把亚洲佛教中的“超自然”因素全都去掉,只留下哲学和冥想修行的方法论。这大约是一套“现代化”的佛学。这本书要做的,就是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尝试解释一些佛学的概念和观点。

介绍的书,就这么多吧!有一些我认为好的,或许你不这么认为,消遣娱乐的书,比较少,这里面的每一本,当你认真看并认真体会,一定会有收获。

知识总是大得无边无沿,每个人都望洋兴叹,我们总是说“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当口号喊响,有多少人整装待发,又有多少人,身体在床上,心灵在沉睡。

2017年为知识付费4916元,包括Kindle、电子书、纸质书、送朋友的书、付费公开课。站在2017的尾巴上回望这一年,对时间的快速流逝,有种害怕的感觉,似乎感觉自己刚写完16年的总结,正打算过17年,事实距离2017年的结束还有两天,2018的书单我已经备好,2018我将开始细读第三遍《红楼梦》。

鼓励大家也给自己一个总结吧,这份总结并非是向别人炫耀今年你的收获,而是一个自省的过程,当你没有内容可写时,就要想一想,问一问自己,到底是怎么度过这一年的。

最后与大家共勉一句话“我们所谓的现代人,他眼前是茫茫一片未来的深渊,头顶上是苍穹,脚底下是全体人类的历史”。看吧,多么大气磅礴的一句话。看书吧,书里有整个宇宙的答案。

2017年12月29日凌晨

小鸥同学于北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