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叔本华“谈人生的不同阶段”

2020-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老实和尚666

读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录》已快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接近尾声,不似其它感兴趣的书籍,可以一目多行,翻卷后更是欲罢不能。难得尝试阅读此类哲学书籍,全篇抽象枯燥,逼人思考,静坐不到一刻钟便昏昏欲睡,合上书本才发现刚读寥寥数页。

前五章谈及人的自身,所有和地位,处己之道,处人之道,如何对待世道和命运等等,谈人生的不同阶段是第六章的主题。


1 人生所能把握的仅限于现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期望一个长长的未来,年老的时候,我们回忆一个长长的过去。

2 人生最前面的1/4最为快乐,童年好比失去的乐园,因为那时我们的欲望很少,享受着清新的喜悦,童年的时光像一首长诗。童年的幸福感还来源于彼此相似并因此而和谐,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分歧不断出现,犹如圆规的半径越大,划出的圆圈越大,分离也是越大。

3 前半生渴望幸福但很难获得满足,后半生表现为对遭遇不幸的害怕和担忧。人生阅历主要的结果是视野明晰,逐渐变得成熟。书中提及一种有趣的比喻,人生好比一副刺绣,前半生所见是刺绣的正面,后半生所见是刺绣的反面,反面不如正面漂亮,但它可以透过表象看本质,了解丝线如何绣在一起。

4 年轻时候,时间似乎过的很慢,会留下更多的回忆,对于一个老者,会觉得人生如此短暂,留下的记忆太少。年轻的时候,生命充满各种故事,过程跌宕悠长,年迈的时候,生活平淡无奇,生活中的一点小确幸都能带来惊喜。

5 每个人的性格都特别适合人生的某一阶段,到达此阶段就是登峰造极。有人出道便是巅峰,有人盛年活跃,有人老年最占优势。

6 年轻时候,事物表象最能吸引我们;年老时候,思索是我们心智的主要特征。青春期是热爱诗歌的时代,老年更偏好哲学。年轻时我们具有更多的想象力,年老时我们喜欢判断,深入和彻底。性冲动激情消退之前,人类不能真正地成为完全理智的动物。

7 人到暮年,会真正欣赏无烦恼的生活。醒悟是老年的主要特征,世间的辉煌均被证明无用而空洞,曾经的光鲜已经褪色,逐渐领悟到人类的存在是空虚无奈的。年老且贫穷是极大的不幸,财富比以前倍加珍贵,它能补足体能上的衰退。

8 十岁时候,水星(使神)当头,小范围内活跃,进步很快;

二十岁时,金星(爱神)接管,男子为异性着迷;

三十岁时,火星(战神)名列前茅,一身力气,追逐名利;

四十岁时,四个小行星管事,变得务实;

五十岁时,木星主导,富于阅历和知识,不再倾心接受他人的命令;

六十岁时,土星到来,人像一块铅,迟钝而缓慢。

再后面是天王星,等待天国的召唤。


“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中摆荡”。不是在对抗痛苦,就是在对抗无聊,这和网上铺天盖地的成功学鸡汤显得有点背道而驰。书中观点不敢全部苟同,但却是一本豆瓣高分好书,两百年前的大师著作,在孤独中寻找人生的智慧。

理个读书笔记都觉烧脑的很,还是起身活动下筋骨,把压箱底的秋裤翻出来,今天已入小雪节气,气温骤降明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