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专业书籍||第四章
第四章: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
王荣生教授认为,现在的语文教材充其量不过是“选文的集锦”,因为很大程度上课程内容教材化要由教师“生产”,“教材内容教学化”要靠教师“创设”。名副其实的语文教材,尚需努力建设。
语文教学内容急需学理审议,“选文集锦”,意味着本来是教学专家的语文老师,现在被要求同时还要充任语文课程专家和语文教材专家。这造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种种复杂情况,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莫大的负担。我国语文教师处于一种十分艰难的处境中,首要原因就是语文课程内容研制的缺失。
一直以来,语文同仁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感慨: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来教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为什么会觉得语文不好教?以前也没深入思考过,今天读到第四章,忽然明白,原来是当下的语文课程和语文教材不完善造成的,语文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承担着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的任务,而作为教师他本来只需要备“学生”,可是现在他还要备课程、备教材,导致“备课”所做的工作,类似于编制语文教材、研制课程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契合,在语文教材名存实亡的情况下,在专业化建设刚刚起步的现在,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近乎奢侈的要求。
一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以下两个立场:
第一,语文教师对别人玩忽职守而造成自己越俎代庖的状况,理应表示出正当的愤慨。
第二,既然已经越俎代庖,既然现在还不能不越俎代庖,那么对自己持之以“庖”的要求,就应该自觉而严格。
事实表明,语文教师所生产的“教学内容”,在“教什么”正确与否和“用什么去教”是否对路这两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缺乏反思,有的甚至对“教什么”的正确与否、对“用什么去教”的对路与否缺乏自觉。这种情况急需改变。
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属于“能力标准”或叫“素养标准”,缺失“内容标准”,这导致语文课程内容很容易变成一个可以随便放什么东西的“空篮筐”。从理论上讲,这为教师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实际上则是把选择与确定“教什么”、“学什么”的责任转嫁给了一线语文教师。
很不幸,“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是实实在在每天都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语文教师自己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