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际 PTE | PTE 80 分,PTE 评分的容错率真的有那
长文预警,阅读本文约需要 3 ~ 5 分钟
一、成绩单

二、个人信息
姓名:CQ
授课教师:Clive
全职复习:否
CQ 成绩详情:
L:72
R:83
S:88
W:78
参与课程:Clive 精品班
课时数量:六课时
三、老师的话
Clive
猩际名师
莫纳什大学硕士
PTE首战即满分
口语专精,纯正英音
深谙 PTE 答题技巧和规律
上课严谨,辅导耐心
教学风格幽默活泼
CQ 同学报班时距离考试只有一周,因此我为她量身制定了复习计划,把重点放在考试技巧,直接一步到位。基本都是两节课连上,希望能够在一周内让她迅速进入状态。这样的安排效果显著,CQ 同学马上适应了考试的节奏。
在 RA 上,她的语速偏快,意群没有停顿,每个单词的发音都比较重,有蹦词的现象,因此我帮她调整语速,教她快速掌握意群停顿的技巧,纠正重弱读的问题。在 35 秒准备中,她习惯碎碎念,喜欢纠结单词发音,因此我要求她把这 35 秒当做考试已经开始,放声开口朗读,迅速判断自己在哪里会卡壳,正式读时就可以做好心理准备。遇到难词时我带她测试了不同的应对方法,为她找到了最适合她的方式:确定一个简化的读音,减少了卡顿。
RS 中,她遇到难的单词阻碍了思维时,可能只能听到 1 个词,因此我帮她调整心态和技巧,帮助她克服难词对自己的阻碍,听的时候过滤不懂的单词,只复述听得懂的。同时她在回想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顿,我提醒她要避免为了内容而丢掉流利度。
DI 她能够做到套用各种模板答题,遇到每种题型知道要说什么,我为她纠正模板发音,保证发音和流利度。她对数字和年份不敏感,面对信息量大的图,或数字大的图时的心态容易崩溃,我建议每天训练数字和年份,并且告诉她不要纠结数字的准确度,只要保证流利度。
在模考时,她心态比较紧张,发挥不佳,离自己的分数还有差距,但我相信她的真实水平要更好,只是疏忽了一些需要注意的点,于是我在模考点评时强调了她考试时需要注意的点,鼓励她放平心态。最终她在考试中迅速调整了心态,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这不是偶然,而是她努力的必然,希望她继续加油~
四、备考信息
离开英语环境 2 年多,6 月下旬才开始接触 PTE ,急着要成绩,准备期间心态一度崩掉改期 4 次,考试当天考场状况不断且对考试设备体验感爆差,考完已经准备预约下一场考试了,但却出了连自己都觉得像考了一场假试的成绩。
五、CQ 说
我觉得这更算一个经验 + 信心帖吧,分享一下我这次备考的心路历程,给各位考生多点信心!
1、转考PTE
一开始只想考雅思,但雅思考试一直被取消,后来 5 月在微博上一个英国留学的博主那边看到 PTE 的经验贴,才知道了 PTE 。但后来自己了解了下 PTE,一开始就是感觉题型太杂太多,而且机考对于口语流利度的要求让我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我是属于很容易卡顿,嘴巴比脑子输出慢很多的人。再加上自己还是认为雅思认可度更高,转换考试机会成本太大,太久没有接触英语,没啥短期能达到学校要求的 71(59)的信心,所以对于转考 PTE 一直非常犹豫。
后来 7 月南京雅思还是被取消,觉得等雅思实在是没底,不说考位难约,出分慢,我自己也不确定脱离英语环境 2 年多是不是能一恢复考试就达到 7(6)的要求,所以试着转考 PTE。
我觉得我是很多 PTE 焦虑新手的代表,6 月中旬决定报考 PTE,考试时间从 7 月 1 号,到 7 月 7 号,再到 7 月 11 号,再到 7 月 15 号,再到 7 月 18 号,一直在改期。中途第一次改期是因为南京新设考点,我从上海改到南京,但这其后一拖再拖,一改再改,足以说明我是多么的效率低下以及心虚焦虑了。疫情期间只要不是当天改期都可以随时预约和改期,对于我这种拖延症患者既是好事,又是坏事,但还是要感谢培生爸爸的相关政策让我虽有精神负担但无经济负担的一次次 reschedule 。
2、选择机构
我一开始是想以最低成本过PTE 的,因为网上很多经验交流帖,包括也去 B 站看了一些博主的分享,我自己认为英语底子不算差,努努力还是可以拾掇起来的。中途也因为想要了解相关资讯,基本各大 PTE 培训机构微信客服全都添加了,了解了几家的培训价,有一家可以接受,但周期要 21 天,还有一家的报价我是觉得 duck 不必。
跟着 B 站博主的一个经验分享,我在淘宝上花了将近 300 元买了一个录课视频,坦白来讲我觉得录课内容还可以的,而且也有很多复习资料,但资料实在是太多。我是觉得如果急着出分,复习时间比较少的同学,最好机经只看机构的当周预测,这种一个月的预测要迅速消化起来实在是太困难。我一开始无论是备考思路还是机经练习重点都走了弯路,所以考试被我一拖再拖。
6 月下旬的时候我陆陆续续把淘宝上的录课给看完了,对 PTE 考试的内容题型心里算是有了底。我学习考试一直属于前慢后紧的那种,而且我觉得 RL 和 SST 的压力特别大,所以一开始就很认真地盯着几百页的机经资料,尝试熟悉上面的内容,并且到 B 站看了田朝霞老师的英音口语教程(这里要说一下,田老师的这个口语课程不是什么针对 PTE 考试的,但是她却是系统的介绍了 RA 里面的一系列轻重弱读,意群划分,连读失爆等等,我觉得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时间充足,是可以看一下田老师的口语课程,真的很棒)。
时间很快到了 7 月,除了看了录课,背了 DI,WE 的模版,看了一些 RL 和 SST 的机经,我啥实操都没做,内心是有点慌的。因为讲真,我虽然看机经,但我对我的记忆力以及对我考试能碰到的运气非常怀疑,而且对于口语模板在实际中的运用,我练得真的很不好。并且,我自己感觉自己口语流利度不行,但发音还行,所以一直对 RA 非常大意,但我用 AI 测出的成绩也不高,焦虑一直到 7 月 6 号,整个人慌的不行,那时候我已经改期到 15 号。
比起其他的一些 PTE 培训机构,猩际真的是我最后才注意到的一家。无意间看到一个经验分享贴,说到猩际 APP 界面友好,用户体验感不错。然后这里要说一下我一个小市民心理。就我接触的这些机构,没有 APP 的我一直觉得用起来不方便,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考试来说,很多无效的操作都是对时间精力的浪费。而我知道的另一家 APP,因为买了模考卷给开了半个月的会员,而且中间我就感觉客服咋个说呢…就不说了。
反而,猩际让我还挺不好意思,直接给我开了一个月免费会员作为体验,微信客服小姐姐也没啰啰嗦嗦要给我推课啥的,这里就给了我很大的好感。
3、课程选择
7 月 6 号,我整个人复习一直没到点子上,一个人学习,特别是口语完全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怎么解决,心态崩的不行。一夜失眠,到第二天早上,我觉得不管怎么说,我需要报个班。如果时间很充分,就算效率低也没关系,时间来凑,对吧,但现实是不允许我这么废……
为什么一开始想要以最低成本试水 PTE 的我,最终还是要选择报班,且是我一开始最抗拒的 1v1 ?
首先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虽然我看了相关的录课,但我发现理论联系实际还是有一点距离的;其次是,口语很玄,市面上打分系统除了流利度,你真的不太知道 PTE 现场考试对于你各种能力的打分是什么样的标准概念,如果一直往错的方向发展,就很可怕;最后是,我个人的因素。
一个人脱产学习,思想压力很大,我一直比较抗拒 1v1 教学。因为我有一点偏见,自己底子不算差,1v1 我觉得是我对自己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没信心的表现,再有就是 1v1 肯定要贵的多啊!但事实是,时间越紧任务越重,你越是不知道从哪里学,哪里是重点,效率低下,胡思乱想,对学习产生心理生理性厌恶,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我觉得很多时候要打破一个内部的恶性循坏,是需要引入外力的。7 月 7 号,我主动联系了我之前因为各种想要了解考试资讯而添加的各家培训机构。
因为理论上我 8 天就要出分,所以不会有人推荐一些常规课程给我,基本都是 1v1 的课程且 10 个小时起。我当时的诉求是纠音、带练、各种反馈,且本着低成本的原则,我自己觉得 10 小时 duck 不必。这时候,猩际小助手就给我推荐了 6 小时的课程,我觉得时间安排对我来说比较合理,且总价上对比其他家来说,最实惠,所以就决定,报猩际!事实证明,在有录课的基础上,如果想要 1v1,我个人认为 6 小时完全足够。
4、课程学习感受
除了 6 小时 1v1 的课程,猩际还给了大概 20 多个小时的录课,这些录课是老师授课和一些小班学生学习互动的视频。因为我自己已经有了淘宝录课的基础,所以我只看了大概一半多的录课,且很多都是倍速观看。主要就是 RA,RS,DI,SWT,WE,SST 的课程。我不得不说,猩际这些课程因为互动性会比淘宝视频有更多的体验感!
其他学生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发音、卡顿、意群、轻重弱读,自己都会有,老师在纠正这些同学的同时,自己也会注意这些问题。并且比起单向录课的讲授,你看猩际的录课会更有信心,因为老师的解题应试展现出来是很强的,我们总会问我们是不是也要这样,但其实很多同学和你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都是不完美的应试者,PTE 也是存在一定的容错率的,所以要有点信心。
再者,猩际的 RS 2 - 5 - 8 法则真的对于训练和应试 real 有用,这是我之前没有掌握的技巧。而从模板而言,WE 我结合了两者的模版,但之前的 DI 模板确实在应试上没有猩际足够洗脑,而且无法完全保证流利度,所以 DI 我就按照猩际的来训练。
再说说 Clive 老师的 1v1 吧,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老师给你的帮助是一些应试技巧,对你的反馈以及给了一个每天练习的规划。对我个人而言,1v1 的课程加强的是我 RA,RS,DI,RL 的应试能力。有问题及时问老师,老师会给你反馈,给你布置作业,也会针对模考成绩做一些提分建议和分析。
老师布置的 to-do list 其实是很合理的。一开始我认为我要一天做好 8 篇 DI 简直不可能,而且老师要求的是你要把你认为最完美的一次发到群里。在刚开始的 3 - 4 天,因为要上课和看录课内容,我只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口语打卡工作,1 篇 RA 慢速跟读和 3 篇完成度较好的 RA,20 - 40 道 RS,8 篇完成度较好的 DI。RA 和 DI 一遍一遍的重来,让我觉得无趣沮丧,但同时确实让我口语变得更加的扎实,尤其是 DI,RA 和 DI 这两道我之前最为恐惧的口语题,已经有突破了!练习了 3 天之后,我自己都很明显感受到我的进步,完成老师要的这些口语作业速度明显快了很多。
而 RL 和 SST 这种与听力挂钩的相关输出也是我之前比较担心的,但因为老师和我强调过 PTE 的打分思路和应试技巧,虽然我没怎么训练,却足够应试。
总之,有老师的指导和相关的一些训练安排,以及课堂上的一些答疑沟通是真的提高了我的应试能力尤其是口语,更重要的是,缓解了我的备考焦虑情绪。
谈谈考前训练和机经复习的建议。总的来说,我无论是备考的时间还是各类题型的练习,我自己认为其实是不够的。除了口语是每天按照 to-do list 上来练的——成绩证明,确实之前让我最慌的口语反倒因为练习,口语成绩最扎实,无论是模考还是正式考试,所以还是希望各位能给足练习时间坚持按照老师的 to-do list 来安排每天各项的练习。练习时间上,开始 7 天,连上课看录屏加自己练习大概每天 6 - 8 小时,最后 3 天达到平均每天 10 个小时。
5、口语部分
RA:
一直到考前我好像只练了预测里的 50 多道题,但猩际的同步跟读我是在体验了 3 天之后才感到它的妙处,建议大家多练练机经题的同步跟读,对于你的意群划分,发音,流利都非常有帮助。
RS:
我只过了一遍本周预测,记忆负担已经很大了,我觉得没必要硬记机经,而且考场上你一回忆就会卡壳,坚持 2 - 5 - 8 法则保证流利度足够应付考试。关于加不加“is important”我看有一点争议,猩际认为加了会保证一个回答的完整性,但一些又说太多无关项会影响得分。考场上我认为我 RS 听的不错,只有两三处加了这个,从我口语分数来看,这项确实还可以。
DI:
这一项真的是每天 8 道题的训练结果,考场上我说的最顺的就是 DI 。
RL:
考前没怎么训练,考前一天只花了 1 个半小时熟悉了一下机经,考试有碰到,考场上是不会给你时间回忆的,所以熟悉机经只是为了让你知道一个 topic 和关键词,具体的内容需要当场听当场记。
ASQ:
因为复习时间太紧,我就没有分配时间看这个机经,考场上大概回答上了一半多。还是那句话,有时间可以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看看,但确实是苍蝇肉。
6、写作&阅读
写作:
SWT 只看了录课没有练习;WE 倒是连模考加考前练习,做了大概 4 - 5 篇,这大概也是老师要求的量,重点在于熟悉模板即可。
FIB:
我在考前两天内看完两个 FIB 的本周预测,考场中了两题,一道很快反应过来,另外一道有点记忆错乱,斟酌了很久。我这种压缩时间的复习,很容易造成记忆的错乱,反而会选错。但猩际的 APP 真的给了很大帮助,因为自带翻译,所以对用户友好这里体现的非常明显,在理解基础上去复习阅读机经更重要。
RO:
老师说有限的时间就给到复习 FIB 的机经,所以我没看,但 RO 据说机经命中率还可以,照着猩际的翻译复习,我认为时间允许是有必要的。
7、听力部分
SST:
我花了大概 2 个半小时熟悉了预测机经,考试 2 中 2,我觉得熟悉机经挺有必要,主要是增加听力的信心。
HIW:
听力一个拿分的小重点,因为我的大意,虽然老师有训练的要求,但我并没有怎么做——因为觉得简单,但考试还是翻车了。
WFD:
考前一天把所有题目过了一遍,考试 4 中 4。我并没有用首字母法,以听懂意思+回忆机经为主,对于听力基础一般的同学可能有点风险。
8、考试现场
正式考试当天出了很多问题。我是在南京新万里考场,当天周六,施工队装修,咚咚的敲墙声还可以忍,但时不时有电钻的声音就真的很可怕。
有两个外地过来陪考的家长直接喊民警过来协调,双方吵了很久,原本是 11 点半 6 个人考试,但到 12 点双方才达成暂时的和解,4 个考生进去考试,2 个选择改期。我复习时间不算特别充分,但我实在改期太多次,而且虽然因为施工问题培生这边同意改期,但具体几个工作日能完成这个事情还不确定。考试这种东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总是要适应这个考场,所以我铁着头进去考试了。虽然有电钻声音,还有咚咚的敲墙声,但真正考试的时候心理很紧张,不太会注意到这些,所以影响忽略不计。
RA 我其实讲的不好,太紧张了,声音都有点抖,还有几处嘴瓢读错了,但考场之上一切都为流利度让步。到 RS 我才调整好我的考试心态,DI 说得顺利,真的是一周训练的结果,RL 也占了 DI 的训练之光。
Writing 主要是考试设备的问题,因为没有光标,键盘真的非常不友好,我平时在家打字速度是在考场的 1.5 - 2 倍,所以要注意时间。
Reading 要把握好时间,选择题我一直觉得难度适中,但速度要快,不要太犹豫。对我而言 RO 就随缘吧,其实我做题速度向来不快,之前听别人说阅读时间紧张,我觉得只要不要在选择题和 RO 上太纠结,时间是完全足够的。
Listening 上,我觉得我出了不少 bug,是自我感觉最糟糕的 part。SST 第一篇我记下的内容挺多,写的有点忘情,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注意时间。而且我考之前以为是录音播放完毕后有 10 min,实际上 10 min 是从录音播放开始计时的。等我把相关内容语句组织好写上去,无意抬头一看时间只剩 20 多秒!这个时间我只记得检查语法,也检查出了一个时态的错误,但我感觉这一篇我可能字数超了,太混乱了当时,系统自动提交之后我才后知后觉我好像字数超了(因为我好像在达到 66 词后,又补充了几个词,准备最后顺的时候删除一些没必要的模板词,结果….),这个 bug 导致我听力整个心态快崩掉。
FIB 因为默认中文输入法,再加上键盘实在是太不友好,所以操作起来很是让我心烦,但还好只漏了一个词。HIW 真的又让我心态一度要崩,第一个词,鼠标就没能 highlight,我点了两下才成功,导致我后面两三句没跟上,第二篇出了同样的问题,原本我觉得是最简单的送分题,两篇 HIW 我只 highlight 了 6 个词,其中一个还特别不确定。PTE listening 特别人性的一点是,题目要自己点才会进入下一题,所以心态崩也可以随时做个小调整。WFD 我留了 8 分钟多,8 - 9 分钟我觉得是合理的,除了一句我自己没怎么听清,漏了大概 5 - 6 个词,其他三句都 ok,当然也用了试词法。
9、写在最后的话
焦虑是备考时经常出现的问题,不过我后期莫名地缓解了,大概是报了班之后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老师的 list 帮你做好练习的规划,有问题及时找老师沟通,整个人就不像无头苍蝇一样嗡嗡焦虑。因为我备考真的很焦虑,猩际算是帮我缓解了焦虑情绪,所以这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我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推荐猩际 6 小时 1v1 + 22 小时录课的课程的,性价比比较高,课程时间安排弹性,老师比较有耐心。比较适合:有一点基础,复习时间紧凑,信心不足有点焦虑,特别是口语上有点不知道从何下手的同学。
练习上,推荐猩际 APP,口语的同步跟读,阅读的翻译以及查词的便利,都是我认为极好的,要竖大拇哥的!
我 3 个小时出的成绩,因为各种意料不到的状况,以及自己发挥的很糟糕,当天考完后真准备预约下一周的考试了,但最后出来的成绩真是委实让我惊到了。从成绩上看,听力和写作确实稍弱,但具体是 WFD 还是 SST 第一篇的 bug 我不是特别确定,我个人倾向是 SST 第一篇我字数超了….
最后,为什么说是信心帖?因为我自己感觉 PTE 真的是容错率很高的一个考试,也是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有所收获的考试。哪怕你的备考时间很短(虽然我从开始接触到首考拖了将近 1 个月,但真正发力备考大概 10 - 12 天),哪怕复习的可能没有你预期的充分,哪怕考场上出了各种各样的状况,哪怕你感觉自己发挥的真的不好,你都是有可能取得一个很不错的分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