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禁止ChatGPT,新科技下的焦虑与出路

2023-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芥菜籽_2005

文/荒原人

观察:

近日,由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开发的语言模型ChatGPT推出后,引发关注及热议。香港大学日前向师生发出内部邮件,禁止在港大所有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成为香港首间大学明文禁止在课堂等场景使用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能工具。

影响:

港大为何会明文禁止使用ChatGPT呢?原因是,该语言模型已对正常的教学构成挑战。据美媒报道,在一项对1000名18岁以上大学生的调查中,高达89%的受访者承认用过ChatGPT完成作业。而中国也开始有学生尝试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可以预料,未来会有更多高校禁止使用ChatGPT。

作为如今的“最强AI”,ChatGPT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问题回答、数学计算、作文、论文等任务,完美契合学生用户的需求。如此一来,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

微评:

横空出世的ChatGPT,不仅对教育造成挑战,给其他很多职业也带来危机,如记者、律师、程序员、牧师……以至于相关领域人士开始陷入失业焦虑中。

有网友评论说“人类既想AI强大到解决任何困难,又担心AI强大到超越人类。”的确,如果没有合乎中道的视野来看这些新科技,我们就很容易遭遇新科技对人类的挑战。

当下人工智能带来的焦虑,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陷入科技至上、“唯科技论”的误区中。在教学中,学生若不经过独立思考与严谨求教,仅以ChatGPT给出的“标准答案”为答案,自然会带来负面效果;而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也试图透过ChatGPT更快捷地获取“答案”。

已有专业人士指出,ChatGPT所给出的答案,并不是百分百完全靠谱。很多是对网上已有资讯的拼凑,再加上算法的加持,表面上给人“高效、专业、快捷”的使用体验。但如果更深入探索,就会发现ChatGPT所提供的答案,不仅有内容的错漏,也缺乏情感和人格。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有情感、爱与责任、独立思考、有治学精神的个体。如果一味地依赖人工智能,那个被造之初“有灵的活人”将会变得机械而呆滞,也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当然,只是明文禁止或许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前几年很多已下架的被视为“抄题神器”的App,其提供的便捷和当下的ChatGPT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教育者来说,与其禁止,不如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真的关怀每一个个体的全人发展,顾及其身、心、灵的成长,而非只是“唯成绩论”?

此外,普罗大众也应当建立对新科技的态度:既非全然拥抱,不假思索地应用,以至于被新科技完全形塑;也非视其为洪水猛兽,一味地排斥和拒绝。而是视其为生活的朋友,顶多是一种辅助和参考。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但若使用不当,也会带来潜在的威胁。世界很多顶尖科学家,都承认科学有其局限性,其中不乏基督徒科学家。例如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发现者开普勒在他的第一本书《宇宙的奥秘》里,他把所有的荣誉和赞美都归于上帝。在生命临终时刻,牧师问他,他的信仰通常在哪里?他平静地回答:“单单只在救赎主耶稣基督的工作里。”他为自己写下这样的墓志铭:“过去我习惯测量天空,现在我必须测量大地,虽然我的灵魂向天而去,我俗世的肉体却在这里歇息。”

而万有引力的提出者牛顿很早就在他的自然科学工作里刻上了神学的印记。牛顿相信:“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其中各种形式是如此绚丽多彩,各种运动是如此错综复杂,它不是别的,而只能出于指导和主宰万物的上帝的自由意志。”

我想,未来的世界,新发明、新科技仍会层出不穷,“日光之下没有新事”。上帝的福音,适用于每一个时代的人。这福音告诉我们,我们除了在普遍恩典中更好地生活,更需要经历特殊恩典——ye su ji du的救赎,带来生命的改变与更新。而这,是任何科技都无法提供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