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在正式场合发挥失常了?如何培养孩子不怯场的能力
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要开始经历各种各样的正式场合,比如入园面试、才艺表演、小学面试、各种比赛、中考、高考等大大小小的考试。
有的孩子,平时表现还不错,但是在这些正式场合就容易紧张、发挥失常,有的孩子正相反,平时可能表现不稳定,但是在正式场合总能超常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有人说,这些也要看运气。我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关键时刻掉不掉链子。换句话说,就是关键时刻你怯不怯场。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不怯场的行为习惯?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这本书是由日本知名心理训练师森川阳太郎所写,在日本亚马逊获得了五星好评。这本书通过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情绪、设置小目标,从而建立起“我能做到”的成就感,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地释放自己的力量。
孩子又在正式场合发挥失常了?如何培养孩子不怯场的能力一 正视紧张情绪,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
我们常说的孩子怯场,其实就是指孩子在正式场合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水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现象?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孩子无法正确的对待紧张情绪。
人在极度紧张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现象。你想一想,你在考试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是不是干着急,什么也想不到,只能任由时间流逝,却无法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孩子在紧张的时候,也会这样,而且因为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认知更少,所以会比大人更难克服紧张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经常认为那些在正式场合干得漂亮的人,可能就不会紧张。其实不然。哪怕是奥运会冠军,在拿到金牌之后,也会说,刚才很紧张。所以,怯不怯场,不在于你是不是会有紧张的情绪,而在于在紧张的情绪下,你能不能正常的发挥实力。
情绪本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因为我们在紧张的情况下容易发挥失常,所以,在潜意识中,我们会把“紧张”等同于“失败”,把紧张看做是坏的情绪。家长如果这么想,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的把这种想法传递给孩子。
比如,在正式场合,孩子如果显露出紧张的情绪,大人就常常会安慰他们“不要紧张”、“保持平常心”。虽然家长本来是为了鼓励孩子,但是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为这种想法本身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绪。
人的情绪是无法控制的,家长让孩子“不要紧张”,其实就引导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控制情绪上,而不是专注于发挥自己的实力。既然我们无法控制情绪,不如与情绪共存,帮助孩子在紧张情绪下,仍然能正常发挥。
因此,克服怯场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紧张情绪。
孩子又在正式场合发挥失常了?如何培养孩子不怯场的能力01 用“情绪日记”帮助孩子提高对情绪的灵敏度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写成日记。比如:
今天去游乐场玩,我很开心。
今天和小A发生了争执,我感觉很懊恼。
今天的游泳课,我学会了浮在水面上,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
刚开始,孩子可以只用到一两个情绪形容词,家长可以慢慢教给孩子一些表达情绪的词语和讲解这些词语之间的差异,让孩子使用的情绪词汇慢慢增多。
孩子可以通过情绪日记,提高自己认识情绪、面对情绪的能力,家长则可以更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知道孩子什么情况下会紧张,遇到什么事情会焦躁,从而及时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02 问三个“为什么”,理解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
当孩子遇到某件事情,并对这件事情产生情绪的时候,家长应该通过问“为什么”来帮助孩子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比如:
孩子:老师提问我的时候,我感觉很紧张?
家长:为什么会感觉紧张呢?
孩子:因为我怕在大家面前回答问题?
家长:为什么害怕在大家面前回答问题呢?
孩子:因为我怕回答不上来。
家长:为什么想到回答不上来,就会感觉紧张呢?
孩子:因为回答不上来显得我很笨,很丢脸……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深层次原因,下回遇到类似的情况,才能找到应对这种情绪的方法。同时,家长也会更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与孩子产生共鸣。
二 设置“OK线”,将行为与情绪相分离
想要让孩子不怯场,首先要帮助孩子认识、接受自己的情绪,其次,需要将孩子的行为与情绪相分离。紧张就一定会失败吗?放松就一定能成功吗?答案是未必。关键在于要为孩子设置合理的“OK线”。
01 设置OK线, 将情绪与行为分离
所谓“OK线”,就是孩子在正式上场之前给自己定下一条“做到这样就OK了”的目标。
换句话说,“OK线”就是孩子预先为自己设定的一个自我肯定的基准线,即使是在紧张的情绪之下,也能够做到的事情。
在我们的观点里,失败总是与紧张联系在一起,比如,“这次演讲没做好,因为我太紧张了”、“这次面试没通过,因为我太紧张了”,而当我们成功的做成了某件事,却常常忽略了我们之前也是很紧张的事实。
“OK线”的作用在于,将紧张与失败的结果相分离,让孩子知道,即使在很紧张的情况下,我也能够做到一些事情,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起成就感和自信心。
孩子又在正式场合发挥失常了?如何培养孩子不怯场的能力02 OK线的设置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OK线”的设置,也有讲究,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的“OK线”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产生“我果然不行”的想法,反而事与愿违,太低的“OK线”又无法提高孩子的能力,达不到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实现目标的目的。
“OK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来设定,而不是根据家长的期待。比如:如果孩子非常腼腆,那么让孩子一开始就做一个演讲就是不现实的,更实际的做法是,先让孩子从1分钟的自我介绍开始,一切要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来设定。
当孩子接近原有目标的时候,家长还要及时引导孩子设定一个新的目标,帮助孩子一步一步提高“OK线”,在实现“OK线”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孩子的情绪承受能力,充分感受到自我成就感,从而变得自信。
03 OK线设置了,就要实现,不能实现的OK线没有意义。
“OK线”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孩子在紧张的情绪下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能够在比赛或者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所以,“OK线”就是为了让孩子来实现的,只有确实做到了,这种心理训练才能产生效果。
家长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水平,但也不能只满足于孩子只要努力就够了。要培养孩子不怯场的能力,还是应该以是够做到“OK线”为评价标准。
如果家长在孩子没有做出成果、只要努力的时候,就盲目夸奖的话,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养成“只是假装很努力”的行为习惯。这样无法培养出真正自信的孩子,也不能真正的提高孩子的能力。
如果孩子真的无法做到“OK线”,家长就需要重新考虑这个“OK线”的设置是否太高,超过了孩子的能力。
孩子又在正式场合发挥失常了?如何培养孩子不怯场的能力三 家长能做的事情
01 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
孩子在关键时刻怯场,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处理消极情绪的经验。因此,家长首先要克服自己对消极情绪的偏见,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剥夺孩子体验消极情绪的机会。
人的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无可避免的会遇到紧张的时刻、害怕的事情,也会焦虑不安,在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去批判孩子是“胆小鬼”、“这有什么好怕的”,而是要帮助孩子鼓起勇气来克服这些情绪的困扰,迈出最难的第一步。
要培养不怯场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接受孩子的素有情绪,帮助孩子们摆脱情绪的影响,将情绪与行动分离开。
02 帮助孩子建立起基于自己的评价基准
人们之所以会感觉不幸福,就在于总是与别人进行比较。现在流行的“别人家孩子”、“别人家老公”都是以他人为评价基准。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体系,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不是说满足于现状、不切实际的高估自己,而是在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基础上,肯定自己每一次做出的努力和成绩。这个标准不在于他人的评价或社会的标准,而在于你自己是否比自己更进一步了。
家长此时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认可自己的价值,在孩子怀疑自己、感到自卑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起“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的观点。这将成为孩子未来人生中的定海神针。
培养孩子不怯场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首先要接受现实的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个小目标,不断鼓励自己,不断进步,和孩子一起实现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