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知识管理」,我终于不再担心灵感枯竭了

2022-06-24  本文已影响0人  强劲九
图片:Gary Bunt

经常会有不知道要选什么话题来写的时候,但今天刚好看到「辉哥奇谭」中一篇文章 —— 如何找到更好的写作话题,我刚好可以总结一下里面说的一些技巧,供自己更好的积累更多的选题。

辉哥在文章中提出了 5 个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更多选题的方法,分别是:

1/ 随手记笔记

辉哥说:随时记录一些感想、读书心得、问题等,每天 3 条左右。然后可以固定一段时间(比如每周一次)去整理一次笔记,打上不同的标签,这样在整理的过程中,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碎片化想法都会被梳理出来,找到线索,这是写作主题的最佳来源。

我现在会在自己的免费星球上记录自己的「随心感想」以及「读书分享」等,但是关于整理上还做得不够好,虽然我会隔一段时间就把星球上的内容集合发到公众号上,但是并没有系统地给不同的内容添加标签,而只是简单地分为「随心」和「分享」两种不同的形式。

2/ 找人聊天

辉哥说的第二个方法就是:找到能与自己做深度对话、交流的朋友,定期与他们交流,当面聊或者电话、视频聊。每次都会聊到有趣、有意义的话题,这些谈话内容事后记录下来,也是很棒的主题。

我比较习惯于独处,每天基本上不会找其他朋友进行深度地对话。

3/ 去不同的平台上「掘金」

在文章中,辉哥说的是在知识星球里去看大家的分享,以及去听他星球上的系列语音。

我的理解,就是可以去更多不同的平台上寻找灵感,看更多人关注的话题是什么,去接受更多的信息,然后积极分享。

「积极参与分享,就是在激发自己的灵感。」

4/ 反复看经典书籍

这一个建议是我最感兴趣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找出你自己认知范围内最经典的 20 到 30 本书,过段时间就反复看一遍,常看常新,都会有启发。

我经常看的书都是畅销书,属于一看就懂,而且有的时候感觉很有直接启发的,但是看多了这种书发现,看得时候是很爽,但是过后又会发现好像并没有导致很深的「自我思考」。

因此我觉得,还是得去看那些经典的书籍。比如《黑客与画家》《人月神话》《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等这类型的书,并且还要建立起自己的一份专属经典书籍的书单。

辉哥说:经典图书是指能超越时光局限的书籍,比如至少能流行 10 年以上。只要这些书籍与自己关心的领域有关联,都会有新的启发。

5/ 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把自己过去写的文章、日记、笔记、看的书、日常工作生活关心的话题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出来,做分类、排序、简化,逐渐可以看到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个我过去一直没有做,所以虽然看了很多书和课程、也输出了很多,但是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都是混乱的。

今天看到一个观点就记录一个观点,明天看到一个新的观点就记录一个新的观点,但是并没有让不同的知识产生关联。

6/ 要做好「知识管理」

什么是「知识管理」?辉哥讲:其实「关联」和「深挖」就是在做知识管理。

一个人在学习的时候,最重要的两个点就是:「有没有体系」以及「有没有深度」,它们分别就对应着「关联」和「深挖」。

文中有一段话说:人和人之间的认知差异主要是深度,你得找到自己特别关心的领域,可能是 1 - 2 个领域,在这个领域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去挖掘,达到一定深度。这样你会在这个领域有持续的话题可以分享,也可以逐渐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 因为深挖能创造的价值比「博览」要大很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