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黄土掩风流...曹雪芹埋葬地之争
本集关键词:发现“曹公讳霑墓”刻石”
说起曹雪芹,凡是读过众多介绍、研究《红楼梦》著作的人,都知道曹雪芹的晚年是在北京西山一带度过的。“举家食粥酒常赊”、“日望西山餐暮霞”,就是曹雪芹当年清苦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曹雪芹死后究竟葬在哪里?他的墓究竟在何处?为何至今没有发现?不仅是红学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所有《红楼梦》读者关心的问题。
按照地处北京西山脚下的“曹雪芹纪念馆”中展览文字的介绍:“曹雪芹一生经历了金陵繁华、初居京城、著书西山三个大的阶段。在北京西山,他完成了《红楼梦》的写作,度过了人生的大半岁月,最后长眠于此,埋骨西山。”
在【埋骨西山】一栏的文字介绍中还有:在张永海关于曹雪芹的口碑资料里,曹雪芹八岁(一说十二岁)的儿子死在乾隆二十八年中秋夜,得的是“白口糊”—即“白喉”(病)。儿子的过世使曹雪芹万念俱灰,不久他就一病不起。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夜,一代文学巨星悲凉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48岁。
雪芹死后,朋友们把他埋葬在了正白旗义地“地藏沟”—他儿子的坟旁。义地是埋葬穷人、没有后人的鳏寡孤独之人的地方。曹雪芹的朋友写下来多首哀悼他的诗文,这些诗文是我们了解曹雪芹晚年生活及其生平的重要资料。
但介绍中并没有说明,曹雪芹究竟葬在“正白旗义地“地藏沟”—他儿子的坟旁”的准确位置,自曹雪芹纪念馆1984年开馆至现在的26年中,在地藏沟也没有关于曹雪芹墓地及其碑文、墓志铭等的新发现;同样,也没有发现曹雪芹儿子的墓碑及墓穴的报道。按理说,曹雪芹晚年时痛失爱子,于情于礼,都会为儿子的坟墓留下碑文、甚至墓志铭的。
一九六八年冬,在北京市通县的张家湾城西曹家坟,出土了一块“曹公讳霑墓”刻石,现收藏在“通县文庙”内。围绕这块石碑是真是假的问题,专家学者几十年来争论不休,但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块碑能否告诉你曹雪芹的墓地在哪里吗?
下图、这是通县文庙(又称三教庙),“曹雪芹墓石展”就在文庙西侧配殿里展出
下图、左:“曹雪芹墓石展” 前言
北京之东,通州之南,潞河之畔,张家湾名闻古今。清代康雍时期,曹雪芹祖上曾于此处开设当铺,且有典地六百亩,为南去北来必经之地。
古代中国,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红楼梦》此部非凡作品居于艺术之巅,至今享誉全球。我们为有这样一部杰出巨著与这样一位天才作家而由衷骄傲自豪。
我国人们应该纪念曹雪芹,世界人民也怀念曹雪芹,但在何时、何处举行纪念活动,由于“红学界”对其生卒未定,对其葬地不明,因此一直未能进行。
一九六八年冬,张家湾城西曹家坟耕地内出土之“曹公讳霑墓”刻石,近年面世以来,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万民额手称庆,然而也有个别同志没有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置刻石出土情况于不顾,没有认真坐下来听一听出土后情形,且以固定碑志套评特殊刻石,加以否定。为使关心此石者鉴赏实物,明悉事实,还历史本来面目,推动此石之研究持久深入,同时为促进提高文物保护意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今特举办此一展览,以证明此石是一件举世无双之珍贵文物,是曹雪芹病故葬埋年份与其确切墓地之最可靠见证。
右上:张家湾历史地图 曹家坟位于通州城东、凉水河西岸的大高力庄附近,现已成为居民区。
右下:敦诚《挽曹雪芹》诗二首
左:挽曹雪芹 右:挽曹雪芹诗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
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
故人惟有青衫泪,絮酒生芻上旧坰。 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
文字说明
《红楼梦》甲戊本卷一之始,脂砚斋眉批云:“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青埂峰再问石兄:余(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
下图、 西配殿门口,“曹雪芹墓石展”广告
下图、展厅正中的玻璃柜内,横放着“曹公讳霑墓”刻石
下图、左: “曹公讳霑墓”刻石之形制与刻字
文字说明:国家文物局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全国著名金石鉴定家、书法家、篆刻家付大卣仔细观察并研究后,将刻石暂定名曰“葬志”。表示,不能用“墓碑”与“墓志铭”之形制、章法去衡量之,此意见为多数文物鉴定家所赞同。
展览层次
第一部分 刻石出土时情形
时值“文革”方兴未艾阶段,“黑云压城城欲摧”。张家湾村社员在平整城西曹家坟耕地时,出土“曹公讳霑墓”刻石与一具男性骨架,别无其他发现。此石乃鉴定刻石真伪之基础、前提与出发点。
右下:曹家坟地理位置示意图
下图、左:刻石出土情形 共九张图,因图片文字说明拍摄不清楚,故无法整理出完整文字。
图1、1968年冬,张家湾第四生产队,正在平整曹家坟耕地。图2、自1966年夏收以来,张家湾掀起批判“封资修”高潮。图3、在距地面一米多深处,发现平躺一块条石,大家围观,指导员李景柱赶来,除去浮土,显示出“曹公讳霑墓”与“壬午”二字。图4、李景柱读过《中国文学史》,他告诉社员,这是曹雪芹墓碑,大家以为必定有棺材,便挖一大坑,除发现一具骨架外,别无其他。图5、大家找来一个外号叫“二丫头”的人,看尸骨情况(以下文字模糊)。图6、图7、(文字模糊无法辨认)。图8、7月12日,??来到李景柱家….。图9、7月15日,县文化文物局与张家湾镇……。
下右:见证材料 为严宽同志来信信封和信件,发现人李景柱照片和证明材料
下图、左:当时见证人与见证资料
照片五张 1、张家湾党委副书记王世杰和红学家冯其庸和“葬志”收藏者李景柱看当年“葬志”出土现场。2、《北京日报》副总编焦保?与李景柱等访问曹家六百亩典地和曹家坟情况。3、冯其庸组织拍摄“葬志”刻石。4、曹雪芹家的古井。5、红学家端木蕻良夫人在调查“葬志”出土情况。
第二部分 刻石出土后情况
刻石运到李景柱家后,先草拓所镌,复压于房基,一直到1992年7月15日上交与张家湾镇政府保存之前,遭到三次损毁,这些事实是鉴定刻石真伪之重要依据。
下右:刻石出土后情况 图片8张,
1、 李景柱将刻石运至家后,冲洗干净,把小张办公纸铺在石面,用铅笔画绘,然后将碑拓片藏在柜中。2、为了保护石碑,李景柱将石碑砌在房基下。3、1983年,县文物管理所在张家湾公社进行文物大普查时,得知刻石被压在私房墙基下,无法建立档案。4、(文字看不清)5、严宽找李景柱商量取走石碑。6、李景柱从墙基中取出石碑。7、8、(文字看不清)
下图、第三部分 刻石制作时背景 刻石制作时之历史背景,曹雪芹家境和曹雪芹个性,是鉴定刻石真伪之必要条件。
曹雪芹家世史料
1、 康熙五十四年七月十六日《江宁织造曹頫复奏家务家产折》:“奴才自到任以来,亦曾细为查检,所有遗存产业,惟京中住房二所,外城鲜鱼口空房一所,通州典地六百亩,张家湾当铺一所,本钱七千两,江南含山县田三百余亩,芜湖县田一百余亩,扬州旧房一所,此外并无买卖积蓄。”
2、 曹寅《东皋草堂记》:东皋在武清、宝坻之间,旧曰崔口,势洼下,去海不百里,非有泉石之奇……其土瘠洼卤,积粪不能腴。其俗鄙悍,诗书不能化,故世禄于此地者,率多以为刍牧之地,……予家受田,亦在宝坻之西,与东皋鸡犬之声相闻……。
3、 康熙四十五年八月初四日《江宁织造曹寅奏谢复点巡盐并奉女北上及请假葬亲折》:今年正月太监梁九功传旨,著臣妻于八月上船奉女北上,命臣于陆路九月间接敕印,再行启奏。钦此钦遵。……惟是臣母冬期营葬,须臣料理,伏乞圣恩准假,容臣办完水路二运及各院司差务,捧接敕印,由陆路暂归,少尽下贱乌哺之私。
4、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十八日《苏州织造李煦奏安排曹颙后事折》:“奴才谨拟曹頫于本月内择日将曹颙灵柩出城,暂厝祖茔之侧,事毕即奏请赴江宁任所,盖頫母年近六旬,独自在南奉守夫灵,今又闻子夭亡,恐其过于哀伤,且舟车往返,费用难支,莫若令曹頫前去,朝夕劝慰,俟秋冬之际,再同伊母将曹寅灵柩扶归安葬,使其父子九泉之下得以瞑目。”
下右:曹雪芹画像及题记(仿画) 《题记》因字迹太小无法整理
曹雪芹死葬情形(因字迹太小无法整理)
下图:左上:乾隆大兴文字狱 文字材料三张 均摘自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所著《红楼梦新证》
左下:曹雪芹贫居西山 文字材料三张 均摘自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所著《红楼梦新证》
右:第四部分 刻石鉴定时意见
刻石面世以来,北京市文物局和通县县委、县政府曾几次组织考古专家、文物鉴定专家、红学家给予鉴定,除个别者外,大都确认此石为珍贵文物,对红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应该进一步研讨。
右下:考古专家、鉴定专家、红学家与文物工作者对刻石鉴定 照片三张 1、曹雪芹墓碑发现鉴定会。2、3、照片文字看不清
下图:左: 刻石表现之特点
1、 言简意赅,不落俗套;短短七字,既标明墓主是曹雪芹,也标明曹雪芹死葬年份。
2、 尊重曹公,藐视朝廷,主题铭文表示刻石者尊重曹雪芹;行款只刻“壬午”,表示藐视“皇历”,蔑视朝廷。
3、 反映环境,再现时情,粗石精刻,既反映曹雪芹当时家境贫寒,又再现当时匆匆草葬。
4、 符合历史,技法不凡。不落刻石者姓名,以防朝廷“文字狱”追纠;虽然紧张草率,也是先写后刻,镌刻有法。
5、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既不是墓碑,又不是墓志铭,是墓葬石刻之一种独特形式。
刻石出土之重要意义
1、 表明曹雪芹葬在张家湾
2、 表明曹雪芹死、葬于壬午年
3、 有助于赠、挽曹雪芹诗句之正确理解
4、 有助于曹家典地具体位置之研究
5、 有助于其他某些红学问题之研究
6、 曹雪芹纪念馆与祭祀时间均可明确,解决全世界红学家一大难题。
媒体有关“曹公讳霑墓”刻石的报道与争鸣
发表在“北京晚报”、“文汇报”、“文摘报”等争鸣文章的照片
右:红学家引诗证石
右上左:清 敦敏诗“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上右图:明 胡应麟诗 王总戎携酒同登新??南楼即席赋
花明两岸柳霏微,到眼风光春欲归。 突兀飞甍潞水头,阑干十二挂朱楼。
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 云拖汉阙双龙度,月?燕城万雉流。
河干万木飘白雪,邨落千家带远晖。 坐?胡床应尽兴,登来彩笔暂消息。(息:或为上百下心)
凭吊无端频张望,寒林萧寺暮鸦飞。 山川信美吾乡异,聊伴元戎作壮游。
左下、诗二首:
乙?初秋同人天桥?登阁 清 安鸿起 小阁建城隈,登临霁?开。排云上??,匝地??来。蝉噪当禾槛,荷香?绿杯。盛筵叨作?,???安才。 (说明:?号表示文字模糊不清)
碧水环城诗 清 李庆保 人似住蓬壶,环城?满湖。女墙???,渔舍???。绕邨?三面,沿堤柳万株。钓逰图?绘,吾亦写真吾。 (说明:?号表示文字模糊不清)
右中: 诗一首: 新城直接旧城逰,斜日登临上酒楼,遥拟江南风味好,买鱼亲上打鱼舟。 清 敦敏 闻敬亭自潞河过通州至邓家庄访鸿上人偶忆旧游书此即赠
右下、 诗一首:又向烟波鸥鹭游,斜风细雨荡轻舟。东皋东去烟深处,应上临河卖洒楼。 清 敦敏 怀敬亭贻谋逰潞河
下图、左:刻石定名为:“葬志” 右:结束语
上左:县文化局领导 上右: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故宫博物院原院士著名
崔利民、赵俊臣、王明 金石鉴定专家付大卣正在看“葬志”刻石
下图、“曹公讳霑墓”刻石,孤寂地躺在玻璃展台内,无言地诉说着心中的凄凉。
编后语
不管是红学家、还是文物鉴定专家,谁也无法影响、或改变通州“城市化”的建设范围和速度。昔日发现曹雪芹“葬志”的地方,物换星移度几秋、早已是沧海桑田,正所谓“曾日月之几何,江山不可复识矣!” 当年的曹家坟、耕地及其周边的村庄早已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覆盖,成为新的居民小区。连某些地名都不复存在了。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位于杭州西湖的“岳坟”有古人题写给岳飞的挽联:“赤手挽银河、君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哭英雄”!
触情伤情,拟改此联若干字,藉以挽曹雪芹: “妙手著红楼,君自风流惊四海;荒村遗石骨,谁知楼宇殁孤魂”。
(注:石骨:指当年在曹家坟耕地中,仅挖出一石碑和一具尸骨,并无墓葬及随葬品)
本文编辑之后,还留有很多遗憾,即因为拍摄时较匆忙,以致回来后,发现许多照片的文字太小或模糊不清,根本无法整理完整,以致有关发现“曹公讳霑墓”刻石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及过程细节,均未能给读者交代清楚。只能待我日后再补充了!
教人永远怀念的曹雪芹,您 在 哪 里 啊 !?
全文完
原题:(原创) 一抔黄土掩风流...曹雪芹埋葬地之争 2011-01-15 21:20 发表
2014.08.19 阅读 977
2016.06.25 阅读 1525
2018.12.31 阅读(1689)| 评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