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谢谢你陪我玩耍,陪我长大
我经常和身边的亲人朋友炫耀--我陪孩子玩这件事。我和儿子经常在一起,我也认为自己在用心的陪伴孩子。之前,我对陪孩子玩这件事深信不疑--大人引孩子随,并且我常常站在玩的主动权的高点来标榜自己:我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我在主动陪玩,看我这个妈妈不错吧!我能放下手机、放下工作、放下面子来陪孩子撒欢、奔跑,一起打一起闹,能喊能叫能说能笑……
我最“能”。
这样与孩子玩的次数多了,时常有酣畅淋漓的愉悦感和被满足感。我开始犯起疑惑来,到底是我在陪伴孩子,还是孩子在陪伴我?
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正确的、无趣的、严肃地、一丝不苟的人……他们认为玩是一件很幼稚,甚至很low的事情。他们非但不允许自己玩,其实,他们根本是不会玩,他们更看不上活泼可爱、调皮捣蛋、充满活力、精力充沛的孩子们。他们活的一板一眼,谨小慎微。他们认定生活就要做有意义的、正确的事,毫无生机。什么才是有意义、正确的事情呢?我想说的是,跟着这类家长的孩子最倒霉,过早地褪去了童真童趣的智慧,活成了“小大人”的模样。
一个不会玩的大人,是缺少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个不会玩的孩子,生命是枯萎的、可怕的。
我感谢我的孩子们,在和我一起的美好时光,时常邀请我加入游戏。让我可以卸下盔甲、面具,放下压力、轻松愉快地瞬间回到当下。我常常被孩子投入忘我、甚至有些痴狂的玩耍精神所感染。他们在想象与现实之间自由的切换和穿梭,拼尽全力,不畏艰险……
曾经,我坚信是大人在陪孩子玩。后来,我感慨是孩子在陪大人玩。孩子们用他们的身体力行再教我们这些无趣的、郁郁寡欢的、患得患失、利欲熏心的成年人如何更好地活好当下的生活。
蒙特梭利称孩子的玩耍为工作,这是不假的。孩子通过游戏建设和发展自己,这种充满自发性、自驱力玩的精神,也势必会带到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
但凡你发现一个会玩的成年人,通常情况下,ta的生活相对精彩,工作也不会差,或者比一般人更有成就,最起码这个人的幸福力比较强。即使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只要ta不会玩,不敢玩,不懂玩,ta通常也是很难幸福的,起码ta自己很难感受到幸福。
真正智慧的成年人,自己拥有快乐的童年,会更希望孩子们拥有快乐健康的童年。
孩子的世界是尘世上所剩不多的净土之一。凡是走进这个世界的人,或多或少会受孩子的熏陶,自己也变得可爱一些。被孩子的明眸所照亮,多少因岁月的销蚀而暗淡的心灵又焕发出了人性的光辉,成就了可歌可泣的爱的事业。
周国平老师在《孩子的世界》中说:
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盲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这正是许多大人的可悲之处。
与成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知识。然而,他们富于好奇心、感受性和想象力,这些正是最宝贵的智力品质,因此能够不受习见的支配,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
与成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阅历。然而,他们诚实、坦荡、率性,这些正是最宝贵的心灵品质,因此能够不受功利的支配,做事只凭真兴趣。
如果一个成人仍葆有这些品质,我们就说他有童心。凡葆有童心的人,往往也善于欣赏儿童,二者其实是一回事。耶稣说,在天国里儿童最伟大。泰戈尔说,在人生中童年最伟大。几乎一切伟人都用敬佩的眼光看孩子。
我在所有的孩子身上都观察到,孩子最不能忍受的不是生活的清苦,而是生活的单调、刻板、无趣。几乎每个孩子都热衷于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制造有趣,并报以欢笑,这是生长着的智力的嬉戏和狂欢。
然而,人们往往严重低估孩子对于有趣的需要。
请珍惜与孩子玩耍的每一次机会!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感谢我的孩子们一路的陪伴,把最纯真的时光,留给了我这位蹩脚的母亲!和你们一起玩,我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