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
作者,绎锦。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8期“父亲”专题活动。
窗外小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微风轻拂窗帘,携着窗外的花香,悄悄潜入屋内。我坐在书桌前,随意翻开一本旧相册,一张泛黄的照片悄然滑落,拾起,那是幼时父亲牵着我在老屋门前的画面。一瞬间,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温暖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将我温柔包裹,也让我真切地意识到,父爱,从未远离。
父爱是一盏深夜的路灯,永远在视线的尽头温柔守望。
在熟悉的叙事里,父亲的身影似乎总被镀上沧桑底色,大山般的爱仿佛也将他的脊梁压弯。
我无数次提笔想写我的父亲,却发觉记忆中的他,底色迥异一一是乐观的。沉稳的。他的脸上,我几乎从未捕捉到,悲苦的痕迹。
小时候奶奶告诉我,过去由于家庭成份不好,父亲最想去当兵的梦想破灭了。父亲作为家里的长子,念了几年私塾,聪慧过人,能写,能读能唱。为了帮着照顾弟弟,妹妹。父亲放弃学业到生产队上工。年纪虽小却是工分最高的一个。
那时候常听姑姑说,父亲唱戏唱得出神入化。而且是唱旦角。我没听过但是最喜欢下雨天不出工的父亲坐在门口拉二胡,发《梁山伯与祝英台》,《刘海砍樵》,《二泉映月》…会拉很多好听的我不知名的曲子。除了拉二胡,父亲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估计村里几个私塾先生家里的书都被他借阅过。人物传记,《水浒》,《西游记》《封神演义》《射雕英雄传》,《三国演义》等各种小说。我也是受父亲影响,小学四年级就把金庸的书全部读完。每次父亲白天不在家我就偷偷的带去学校看。放学回去再把书原封不动放回去。晚上看着劳累了整天的父亲在昏黄的夜灯下捧着书背影。那一刻心底无比敬佩。
父亲不善言辞,正直无私,勤劳善良,是最值得我学习的人。是我心中是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始终为我们遮风挡雨。用他的行动耳濡目染地教育着我,影响着我和弟弟妹妹。
村里的矿坑深不见底,村民养了鱼,每年夏天都吸引很多人去游泳。钓鱼。总有人不小心掉深水里,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救过四个人。
那个年代我们那里出了磷矿养活了贫瘠的山村。父亲带着村民们一起挖矿。平日里父亲总是很忙,早出晚归。
勤劳的父亲用肩膀交织的汗水不仅保障了我们姐弟四个衣食无忧。有空的日子打理田地,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屋后水蜜桃,杨梅,柿子,橘子应有尽有。家门口栽种一棵硕大桂花树,每年八月,桂花盛开得繁花似锦,十里芬芳。这也许也是我长大后也喜欢种花的原因吧,那盛大的生命力,正如父亲的一生,恣意洒脱。
每年入冬前,父亲会抽空去山里砍枯树枝,锯成一段,劈成细碎的柴火。一层层碼在余屋里。足够母亲一年灶头使用………
成家后,我常常发自内心羡慕母亲,她一生都被父亲如此细致而踏实的呵护着。
父亲一生笃信“吃亏是福”,奉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妹妹十岁那年和同学偷偷爬矿山,意外从山顶跌落下来。半个月昏迷不醒。家中困顿,父亲向一位家境尚可的亲戚借钱未果。是同样困窘的邻居却悄然解囊。后来日子好转。父亲每年年底解年猪都要把那块最好的肉和猪肚送给邻居。
有人说,母亲爱如春风,温柔细腻;而父爱则像高山,沉默却厚重。它不张扬,不喧哗,常常藏匿于生活的细节之中,悄无声息地流淌在岁月的长河里。
窗外,雨丝细密,编织成一张朦胧的网,将世界温柔笼罩。相册翻至末页,父亲那日渐沧桑却满含笑意的面容映入眼帘。回首往昔,才惊觉原来无论岁月如何就转,父爱是清晨的第一缕晨光,在时光的褶皱里镌刻守护的刻度。父爱,从来不是蜜糖,而是让我学会在苦涩中回甘的成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