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2022-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做个会思考的老师

今日听课思考

课题:速度、路程和时间

思考一:课堂上我们总说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我们真的这样做了吗?当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我们的预设,我们该如何应对,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还是把他拉回到我们的预设中来?

课堂回放:课始,教师创设竞走比赛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谁走的最快?

学生比较猴子和兔子,认为虽然都是240米,但猴子走了4分钟,兔子走了3分钟,所以兔子快一些。

按说这是很好的回答了,可教师的课件可能是把这个比较放在第二个了,于是教师就带着学生回到4分钟的280米和4分钟的240米的比较中,然后引导学生填出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多的,走的就快。

如果在第一位学生回答后,教师就能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思考,他是怎么比的?进而总结出路程相同时,可以比时间,时间短的跑的就快。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比较了猴子比兔子跑的慢,接下来你还能比较出谁跑的快吗?

也许,这样的调整才是真正地尊重学生,才是真正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

面对课堂上学生意外的想法,教师要做的是要准确判断这样的想法是否有价值,对于有价值的想法,一定要善于利用,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推器;对于偏离教学目标的回答,教师也不能无所作为,而要采取合适的策略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思考二:什么是有价值的想法?怎样判断这样的想法是否有价值?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不合理想法,教师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处理?

课堂回放:

兔子的80米和乌龟的80米,表示的速度一样快吗?怎样区别呢?

学生自然是知道两个80米表示的意义不同,但接下来的回答一直是围绕单位换算来讲的,没有答到教师想要的“复合单位”这个点上。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该如何引导?

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听懂学生的想法,并对学生的想法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明确学生的“卡”点在哪里。

其次,当学生找不到问题的方向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追问,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去思考。

最后,备课时对学生的想法做出充分的预设,对问题的设计要深入思考,精心设问,用学生能听得懂的方式和语言去表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