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高考专业介绍:未来学什么专业好?

2019-02-28  本文已影响3人  71ada2bfaa45

摘要:2019年2月2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等基本情况。总体而言,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

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 1%,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       

高考专业介绍:未来学什么专业好?教育部划重点!

文都中小学

高等教育普及化意味着遍地都是大学生,未来如何才能不泯然众人矣?

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介绍,去年教育部提出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通过大力发展这“四个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首批认定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急需专业点近400个。增设外语非通用语种等紧缺专业,基本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全覆盖。

  新工业革命加速进行,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呼唤新工科建设,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呼唤新工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新工科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硬实力呼唤新工科建设。新工科既包括新的工科专业,又包括工科的新要求。前者指一个全新的领域,后者指传统工科专业的理念、内容、标准、方法技术都需要更新改造。

  理科、工科原来泾渭分明,后来开始出现交叉的“灰色地带”,再后来发现还需要融入人文社科的内容,包括工程伦理、工程管理、工程心理学等。

  医学教育一手连着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健康中国,一手连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教育强国,医学教育的定位可概括为三个“大”: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创新是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加强新医科建设,一是理念新,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二是背景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三是专业新,医工理文融通,对原有医学专业提出新要求,发展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医学新专业。

  加强新农科建设,要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有涉农专业,加快布局涉农新专业,助力打造天蓝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中国。

  加强新文科建设,要把握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培养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

新工科与新医科、新农科交织交融、相互支撑,新文科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注入新元素,“四新”会是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引领者。

  范海林副司长介绍,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生、新农科、新文科去年已经写入了中央文件,主要的目的是要推动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具体讲:

  在新工科方面,我们已经认定了612个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成立了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一带一路”工程教育国际联盟,启动实施了新工科建设的“十百万”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推动各地各高校加快构建大数据、智能制造、机器人等十个新兴领域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100门新工科课程资源库或者在线开放课程,开展面向至少1万名新工科教师的师资培训。

  新医科方面,主要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提出了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新理念,开设了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专业,批准了74家高校附属医院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在新农科建设方面,重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并且要布局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型的涉农专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改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新文科建设方面,主要是适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培养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先进文化,培养优秀的社会科学家。通过推动新文科的建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