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2019-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比特鱼

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出生于21世纪的新生一代已经习惯于有问题先问百度或者人工智能。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更多的是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监督人。那么老师会不会像会计、文职人员一样有被人工智能替代。今天听了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中的一讲后,我终于彻底放心了——教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是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因为教师是情绪劳动者。

什么是情绪劳动?
看了沈祖芸老师的报告后,我认为就是根据被服务对象的不同情绪(状态),需要动态调整工作内容的劳动。比如沈老师句举的一个例子是妈妈的日常工作,哪怕她什么都不做,一个眼神可以让孩子感到害怕,也可以让孩子备受鼓舞。

现在教师的一部分工作也是情绪劳动。特别是班主任,要关注班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学生表现异常的时候;不做班主任的老师,也会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学生进行各种层次的沟通与交流,比如最近学习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惑、生活上有没有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或者有什么别的需求。

人工智能会对教师的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我非常同意沈老师的观点,那就是人工智能将减少老师现在大部分的重复性工作:比如现在日常的学生作业批改与统计、期中、期末等考试的阅卷任务,以及帮助老师捕捉学生学习的情绪与态度(通过智能摄像头和大数据处理)。不久的将来,大部分教师将根据学生不同的情感、状态,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和学生一起完成不同的角色扮演,以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从中习得更有温度的知识、技能乃至智慧。

所以我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未来教师的工作守则之一——老师要想父母一样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情绪变化,已经高频率的交流互动,而知识、技能的引导教学可能只占了其中一部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