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亲子教育教育

【教学笔记】你真的了解美术手工课吗?

2017-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湘南_印象

“为什么美术课里面要加入手工元素?”这个问题,其实就像给孩子添加辅食一样,目的的,是让孩子营养全面,综合发展。

一方面,手指和大脑一起控制着我们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行为,手指关节及手部的动作发育、手与眼、脑部的协调性都会对我们的生活及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手是触摸世界,感知世界的重要媒介,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会试图伸开双手来与世界交流。没有束缚的双手,给孩子带来了无尽的探索空间,也进一步增强了他对身边事物的认知。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在身体全身产生动能的情况下去建构自己的认知。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绘画要比手工课专业且难学,而手工课就是教孩子依葫芦画瓢做个东西。 手工课真的如此只是简单的复制?

如果把手工课,单纯的定位在只是复制一件成品或是只在室内开展,这是狭义的。

我们不能只把焦点关注在“动手制作”上,而应该把焦点关注在“如何建构”上。

以我在带孩子们进行超轻泥玩法探索这课为例和大家来讲讲我是怎么引导孩子的想法与作品产生关联的。

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学过程很关键: 继前课提取春天的元素之后,再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首先命名很重要——之所以用《大自然的色彩》,因为大自然不只局限植物,还有许多其他,内容上孩子们在上节课的已有经验上,可以有更多表现空间。

另外 导入这块,因为我们的重点是在探索超轻泥手法上,假设老师拿着范画问孩子以上的效果是怎么样达到的,那么孩子们一定会开动脑筋,为老师提供的这个答案寻找方法。

但我给孩子们的导入是:“如果给你一堆超轻泥,你可以怎么玩?”

这就不同了,首先,玩这个字就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那么超轻泥就成了他们的玩具,而孩子们对玩具的玩法从来都不缺方法,破坏还是重组总有一款是你想象不到的。

所以孩子会说出各种有趣的玩法,例如:拉丝、混色、旋转、推、挤、或借助工具制造肌理,而肌理产生又能借助不同的工具,例如剪刀、手指、树枝等一切东西。

孩子们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时候,她们对形式的探索已经开始,而内容又从何而来?当然,内容从孩子们刚刚的答案里来。

不同工具形成的肌理纹路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孩子们只要亲自试过就知道了,老师是做美术知识与孩子自发行为之间的那个串联者。这个动作,把孩子的思考行为与美术概念有机结合,实现玩耍与创造力之间的联系。

同样以超轻泥技法探索这节课为例,我会问孩子既然这些肌理各不相同,如果各又用来表现什么会比较贴切?

例如: 剪刀剪出来的与树枝划出来的不同,它适合表现什么? 孩子们回答案:羽毛、树叶、花萼……

例如:你能想到拉丝的玩法,那么拉丝可以用来表现什么? 这个时候孩子们的答案又是令你惊叹的:春蚕吐丝、拉面、蜘蛛……

孩子们对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好奇的,他们渴求尝试,老师也应当要在课堂上给她试错的机会。 尤其是一种新材料的使用时,一定不要先设好条框试图去驾驭她,这样只会束缚住孩子的手脚,让各方面能力不能茁壮成长。

孩子的想象力一定是从体验中来,以更适合孩子的方式来讲,应该是从“玩耍”中来。

孩子们最荣耀的就是把感兴趣的材料用在自己的作品里,手工材料已经上升到成为孩子作品里的语言符号,尝试和互动会激发她与手工材料之间的情感。一但产生情感,孩子们就会想方设法创设了许多对应的场景。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孩子的手工作品,还自带游戏玩耍功能!

例如有一次上低龄段孩子的课程,有一个小男孩很有意思,他自己做了一座山之后,自己表述说山路不好走,于是拿了一个小汽车的纽扣放上去,但他在这个过程中,还把小汽车的纽扣前行倒车了一把,最终作品画面留下来一道道凹下去车痕,刚好小汽车的纽扣可以在里面开来开去,这就成就了固定画面中一个灵动的小乐园。

后来我发现那幅作品放在教室里,几乎每个走过的孩子,都会开动小车在那几道痕迹里开来开去。

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对待他的每一件手工作品,都是像玩具一样的相处,这个玩具是有精彩故事的,而且他的故事一定和你不一样。这又说到了情感上的影响了。

我对孩子们说:“我们是妈妈的孩子,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才有了我们,其实你们完成的每一幅作品,也好像你们的孩子一样,它们都是有血有肉的,因为融入了你们的心血”。虽然孩子们听到这句话会笑,但是她们会因此更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

【说给爸爸妈妈听的话】因为我们与孩子共同经历在课堂,所以我们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希望更多的爸爸妈妈们,能多听听孩子们的作品,我们说孩子们可以用双手创造世界,而我们,也可以透过孩子的作品读懂孩子内心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