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梦幻泡影·第一节·时空之门

2018-10-05  本文已影响45人  2c5bda2239bd

        “归空”是什么呢?再回到科学对于多维空间的理解。作为理论物理学中最有可能成为宇宙终极理论(大统一理论)的代表——弦理论的发展,在理论上拟化了更高维度空间。笔者认为,弦理论的基础和某些结构确实契合“道”之理。一、其基础弦本身的解释,契合阴阳之道。弦静则为能量,为虚、为阴;弦动则为物质,为实、为阳。弦作为物质和能量的根本,实乃阴阳交合之物。二、弦理论为空间学说的提出的多维空间的实则和遁甲的本质是一致的。电影《星际穿越》中其实描述得非常形象。在第五维空间来看我们所生活的四维空间,四维空间中的一切尽收眼底。当然,电影仅仅是电影,如此处理主要为了能具象呈现在大家面前。那么其他维度在哪里呢?按照物理学中的一种理解,即是“卷缩维度”。德国数学家卡鲁扎(Kaluza)通过附加一维额外的虚空间自由度来写出五维而不是四维的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五维的爱因斯坦场方程不但给出了通常的四维引力方程,还给出另外一组方程,而这正好就是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按照这个理论电磁作用和引力作用都不是单独的力,而是在不可见的更高维空间自由度的世界里。奥斯卡·克莱因(O.Klein)认为人类不能察觉到那一维额外自由度是因为,它“卷缩”到一个非常小的尺度——普朗克尺度。这一尺度也被定义为空间被分割的最小距离。

        而在“阴符”的理论中,因为个体存在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局限,我们只能看到我们所在的空间(即是遁甲局的每一局),但其周围或者说内含,还有隐藏的重叠区域存在,或者换一个说法,即我们可以由点及面。而电影中其实已经给了我们进一步理解的思路,即要全面了解四维,我们可以从第五维(甚至更高维度)来理解这一结构。从“阴符”的角度来看,遁甲局不过是四维时空的截面。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就“相当于”站更高维度上来看其他维度对我们的影响。比方说,若干支作为坐标,以某一时间点起遁甲局,则每一局都是以四柱(四组干支相配)为时间和空间坐标的四维空间的一个切面,也可以说这个切面就是四维空间的一个固定时间,也就是时间坐标不动的一个切面。那么,若时间坐标前后无限延长,则形成一个柱状的,以时间为轴的四维空间。而第五维可以被理解为任一时间上的切面,也就是遁甲术中的每一个遁甲局。

        让我们来思考下,若同时存在不同的时空,那么以坐标的形式表述的话,定然需要更多一层坐标以定位不同的时空。而此一层描述第五维空间的坐标,在遁甲中确实来自第六维。再结合前文,除了现有可见的这一时空外,平行存在另外五个时空。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切面,每一局,其实都隐藏着平行的另外五个时空的切面。站在第七维(或者说更高一层)上看,六个时空平行而随总时间轴伸展(也就是第六维)。为什么呢?天干地支相配,互有错合。天干有十,而地支十二,互配而有缺,故相配而有六旬。也就是说,有六组不同的组合。而这六组之数就是第五个坐标,隐藏在干支相配之中。所以我们现在来看看,前文中的人甲,在我们所在的时空(暂定为第1时空),则在六个平行时空的组合中,甲在T1时间的切面中坐标为(X1,Y1,Z1,T1,S1)(S1即时空1)。若在四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空间维度,则必须得再增加一个时间维度,这是由于空间维度的本质是时间维度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第五维空间和第六维空间同时存在,其本质也就是说,若增加了一个空间坐标,则必然多出一个时间坐标。怎么来解释呢?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六个空间虽然称之为平行,但其时间轴却并不是像三维中我们看到得那样直线平行的。在三维的世界里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两个空间就像是两个不同的咬合着的齿轮,中间的为各自的时间轴,如果两个齿轮在同一个平面转动,则其轴互相平行,方向相同,这个时候可以说两个时间轴是一致的。

        如果是同时开始向后无限延伸的,那么可以等同于说两者为同一个时间;再来想象一下,如果两个齿轮虽然咬合,但是不在同一个平面上,那么此时代表两个不同时空的齿轮转动,虽然同时在动,但其时间轴已经不再平行,而且由于对称性,其时间轴必相交,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时空的时间点已经不能用同一个坐标表示了。在三维世界如此,更何况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六维结构。那么这样来说,在六维空间内,1空间内的T1时,甲的表述为(X1,Y1,Z1,T1,S1,Q1)。这个Q1是什么呢?就是随着第五维S的增加,增加的时间维度Q。这个维度在我认为,实际就是六个时空的总时间轴。当我们把三维空间看作是一个体(X,Y,Z)(或切面)时,随着第四维时间T的延伸,我们可以把看作是一个无限延伸的柱体(Xn,Yn,Zn,Tn);再增加第五维,加入并行的其他五个时空,我们又可以把这个整体看作是一六条如同DNA螺旋结构(DNA为两条,阴阳)一般缠绕延伸的六条柱体合成的一个大的柱体为(Xn,Yn,Zn,Tn,S6!),而这个柱体的总体延伸,依靠的就是这个总的时间轴第六维Q,所以其表述为(Xn,Yn,Zn,Tn,S6!,Qn)。而这个S和Q并没有这么简单:S1到S6就如同笔者前面举的齿轮的例子,超出四维,时空并不是平面平行、立体平行,在三维图像里已经无法画图了;而作为中心的时间轴Q,当然也就随着第五维S的形迹变化而变化,所以虽然在基础的柱状想象中,其Q好像是跟时间轴T是平行甚至同步的,但是实际上,时间轴T和Q已经处于不同维度而上,并不平行。

        需要解释的是,本文中指的维度的数量,并非仅仅是我们在计算中的“轴线”等,其数量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和分割“空间”和“时间”。例如前文所提的直线坐标系中,线性的轴相当于一个逐渐增大的维度,或可代表时间维度,但当我们区分其正负两个方向之时,从数值和方向的角度来看,相当于存在2个维度。所以读者需要理解的是,解读遁甲式平面为隐藏的第五维度的“维度”,与之后我们在坐标系中描述多个维度空间的形态的“维度”,是有一定区别的,但并不是矛盾的。这取决于我们站在空间的哪一个角度来看“维度”的问题,因为笔者的简单描述和克莱因理论、以及弦论中描述的维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不同维度之间是可以这些角度的描述来其体现关联的。说得更为具体一些是,克莱因理论和笔者所言遁甲局平面中所描述的隐藏第五维,实际上是其他四个(或五个)空间的“集合”,整体看作1个“维”。而之后描述在不同维度中“漫游”的概念,正是在这一整体“维度”的展开。

        我们可以借助“卡拉比-丘流形”图来想象这种复杂的结构。

        虽然平面图像无法完全展现其结构,但是还是能体现某些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此图像来理解不同时空的交错。若按照霍金先生的猜测,则是通过类似于“虫洞”的结构相连。而笔者认为,“虫洞”相连就如同前面的齿轮之例一样,正是由于时空的对称性而相交,而其“洞”本身就是时空沿着时间轴的拉伸。

        所以,“六道”仍然是六十花甲组成的,或者直接可以说阴符经所言的“天地”干支的交集。由于天干地支的“错位”,“导致”了“六旬”这六个同时运转的时空的“存在”。而当我们以某一个角度来看这幅交错之图时,颇似一朵绽放的“莲花”。

        如果说九宫已经是在模仿多维空间的运动,那么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做“逼近”呢?因为若圆为先天,则后天没有“完美”的圆,这也是为什么九宫虽然是循环,但是以方格为底,正是在阐述这一道理,虽然以“先天”的方式在运算,但是计算后天的事物之时,其所用为后天,仍要用“逼近”的方式,以割圆的方式去尽可能全面的模    拟想要测算的事物。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九宫的基础上,地支、12月将等等,都是循环的、以圆周的方式排列在周围。而且,虽然九宫之数即八卦之数看起来并不是圆周的,仅仅是因为这是在我们所在的“平面”角度,也就是说,其看起来是“交错”的,但是实际上,从“二维”的角度来看,还是“循环”的。

        而更为有意思的是,其实不论是先后天,还是天干地支等,虽然是在模拟万事万物,但是其关键在于其根本是在描述“时间”的循环。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时空”二字的真正含义。时空,实际上是时间和空间的总称。但从遁甲这一“模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时间和空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虚的时间和实际可见的空间、物质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爱因斯坦最伟大的公式并不是更为复杂的相对论公式,而是更为简单的质能方程,E = mc^2,这意味着能量和质量可以互相转化。因为由此可以得出的是,光子静止时质量为零,而其运动时质量不为零。但是我们或许在此忽略了一点,从静止到运动过程的“本质”正是“时间”。

        那么最初的“空”通过何种方式来产生空间或者说物质呢?正是通过循环,通过对称性破缺。我们其实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当“空”被观测之时,其开始展现其后天形态,即“1”,而“1”本身的循环处于完美的圆周状态运动时,“1”虽然可能在发生变化,但是在“1”的基础上所构成的我们来观察,“1”是相对静止的,也就是相对于我们来说,“1”是没有时间存在的,或者说时间永远是与我们同步的。但是,当“1”开始扩展之时,“割圆”的过程就开始了,时间也就开始展现其“运动”了。非得用几何的方式来表述的话,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当“1”相对静止时,其自身“运动”为完美的圆周,我们所见始终是一个圆周,由于相对时间静止的原因,这个“图形”似乎也是“静止”、“不变”的。但是循环仅在“1”自身“运动”时才展现“完美的圆周”,或者说我们举例说明的“平面圆周”。而当时间相对于我们开始增加时,我们虽然依然在做着循环的运动,但我们所经过的“路线”或者说在整个时空中所画出的“图案”,并不是“平面的圆周”了。当我们简单地将时间相对于我们的运动即由“1”开始增长到无限大的过程,看成为一条直线之时,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循环的运动所产生的是“螺旋状的曲线”。因为我们简单地将时间视为一条单一维度的直线,所以,我们可以将之看成为圆柱状的三维立体。当我们从圆面俯视时,我们仍可以看到“完美的平面圆周”。但从侧面来观察,时间的轴线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而要再进一步解读0和1的内涵,我们还是得回过头来总结一下前文中所体现的遁甲中的智慧:

        其一,圆是只能逼近的(需要考虑到时空在我们的维度看来其实是“非连续”的),先人之智慧聪明就聪明在,并不只是一味地计算它、逼近它,而更着重地去“模仿”其本质——“循环”。

         解读到此,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可以分又可以合,两种状态并存。笔者认为,这一关键直接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本质,揭示了“空”的奥秘——大道至简的原因正是因为我们就是“道”的一部分。我们先来看看历代易学家描绘的空的图像。其中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中仅仅就描绘了一个“圆圈”,从数字上来说就是“0”。不少人认为,大概是因为真的像《道德经》那句“玄之又玄”的字面理解一样,无法描绘出来,所以就画了一个圈,代表完美、代表空无。如果真的就无以描绘,何以这些易学高人要强行作之,何不三言两语代之?笔者认为,这一个“O”正是关于大易至简最优美的诠释。“O”阐述的正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也就是说,时空之中,大到一个宇宙,小到一个基本粒子(时空作用下的),皆是“自旋”而成的。举个更朴素点的例子:当我们在同一个位置对着以下画面拍照,一个人按照一个圆形跑道走了整整一圈。这时,如果抹去时间的概念,整个画面与刚走之时有什么区别呢?唯有时间将之区别,而仅靠其画面(也就是空间)来看,他是“动”还是“静”我们是无法分辨的。

        将时间的运转“自旋”加入了整个遁甲起局中。也就是类似于一天、一年等其他发展而来的“自旋”层次,从起局的排盘到转宫,再到纳音,都巧妙的融入了进来。所以《阴符经》才在反复强调“相交”的含义。

        那显性维度的“自旋”在哪呢?同样是在两个层面。

        一是整个九宫格框架看上去是方的,但其实是圆的,或者说是圆盘框架。古代式盘也有圆形,譬如古太乙式盘也都是圆的。遁甲的起局排盘上,各个符号就是依照阳遁阴遁顺逆排布,循环而来,九宫格就是这个外框。也就是说,各个符号依照其“骨架”(刚刚说的时间)而循环排布。比如物理空间的方向,由九宫格的各个方向所表示;各种物理、心理性质由一宫或多宫内的符号组合而成。

        二是也是如同时间一样,融入了其基本向量单位之中,只是随着时间一起层次更为丰富。那就是数字上的“循环”。有故事曾说中国的阴阳学说可能给计算机的发明也就是数学的二进制产生了影响。不管“阴阳”学说是否真的对其产生了多大影响,但是对于遁甲这个时空体系公式来说,确实是核心结构之一。例如时间上,阳遁阴遁正是二进制的表现。同时,其他各种进制也都存在于“遁甲”中。比如天干相当于十进制,而地支相当于十二进制,再加上星宿更是相当于28进制。进制也就是“循环”。数字一步步依照进制增长,在截面来看是“圆”的循环,在侧面来看更像是起伏的波浪,若立体看来则是盘旋结构。在十进制来说,只不过“1”和“11”相当于同一种类、但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单位同为“1”的向量。当然,更为准确的来说,例如二十八星宿虽然可以看成28进制,但是实际也是由天干地支演化而来。如果说要化简遁甲这个体系模型的话,是可以将其转换成天干地支的,也就相当于换成更小的进制。所以实际上,五行也是遁甲进制的一种。天干可以化成五行,地支可以化成五行,九星八门同样也是可以化成五行,也就相当于是五行(五进制)的具体细分而已。

        而归结到最后,我们通常认为最简单的就是二进制也就是阴阳了,这也是为什么太极阴阳鱼图能成为道家的象征。阴阳中各有一点对方,实际上暗示了时间与空间的融合。所以,虽然分开说明了隐性的时间维度和显性的空间维度,但是其实所有的符号和运转都是同时包含两个层面的。

        其二,将时间融入向量中。当我们将遁甲中所有的字符分类成英文字母以表示成不同向量,但是其中隐藏的一个关键内涵即是,不同向量的基本单位其实均为“1”。“1”这一基本单位不仅均匀的分布在了每一个种类的向量中,还均匀的分布在了不同(时间、空间)层次的向量中。“1”也可以看作是“循环”的基本单位,不仅是尺度基础量,也是“时间”基础量。在整个时空中,无处不在,成为了整个“模型”的“骨架”。

        所以,时空中“1”无处不在,所有的数其本身都含有“1”,当“1”为基本量时,所有连续维度,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也都含有“1”。而“0”更是如此,无处不在。而“1”就是“甲”,“遁甲”二字的秘密或许就在字符之中了。而如此以推,万事万物皆为“甲”,也皆为“神”。再看看“甲”的甲骨文,或许这也正是Elohim³¹⁶为众数的原因吧?

        而当我们知道了“0”和“1”的内涵之后,我们就能明白《阴符经》中核心“交”了。因为“0”和“1”正是无处不在的“机”。我们若要“漫游”其他空间,甚至在本空间中移动或时间上移动的所需经过的“通道”。而这也正是“口”形代表“空间”之外,实际上也正是代表着“通道”。所以,在此可以重新回看笔者为什么提及了二十八星宿之营室可合可分的概念(即星宿在27、28之间转换)。因为营室由东西二壁所合成“口”形,又被称为“清庙”、“玄宫”,也正是天地之间的“缺口”、“通道”。相关的概念在前文中其实已经多有提及了,在此就不再重复了。只于此再多言一句,回看前文所提到的铜制六壬式盘,读者们就应该能发现,天门所处实为地支戌亥之地。故而何为天门,甲子旬中戌亥为其缺口也。

        那么,如果以坐标系来表述“时空”交错又是如何呢?若以x、y、z为三维之轴,t为时间之轴,则现有宇宙上一点1可以表示为(X1,Y1,Z1,T1),接上的另一点2可以表示为(X2、Y2、Z2、T2),则由点1到点2为一瞬间,点的运动,由三维之点,形成四维时空。而此,我们可以把T1时间的这个人甲看作是点1,而此人运动到一瞬间的T2,此人即为点2。此人即为时间空间之交,此人在T1、T2乃至Tn(n表无限)的连续运动则为N。若同宇宙中,有另一人乙同在T1时间,其宇宙坐标为点(x1,y1,z1,T1),一瞬间的T2时间上,此人宇宙坐标为点(x2、y2、z2、T2),则此人乙在T1、T2乃至Tn(n表无限)的连续运动为n。那么,若两人能在此时空有交集,则依次为N1(n1=N1),N2乃至Nn(n表无限)。此点即人、即事、即机、即爻;N、n则为道的其中一层含义。同样的,N1(n1)也可对应注释中所提到的人、事、机、爻。若此点为人,则N(n)之交,在虚可为人之感情交汇、为爱恨纠缠,在实可为精卵之合,繁衍生息;若此点为事物,则N(n)之交,在虚则为事,可为机遇,在实则为物,可为碰撞;而人乃阴阳之和,可事可物。

        但这一“交”可为物,最小也可为“1”,也可为空。道家有言:“万般神通皆小术,为有空空是大道。”何也?其实就是在说,纵然你在四维空间里有万般能力,还不如入更高的“空”,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³¹⁷。在遁甲中,这个时间交点的空又是什么呢?前文有说,干支就是时间轴,六旬就是时间轴,所以干支相交就是空,六甲轮空也是空,既可是空间的相交,也可以是时间的相交。故,天干法天,地支法地,天干地支相配法“四方上下”,其实乃前文所述之坐标,干支相配即拟“宇”,拟三维空间;六十甲子运行,即为“宙”,拟时间流转,合之,即为“宇宙”。

        老子以“道”字描画此规律,强以“大”字名机。大者,人之中也。人,阴阳之合,即为天地、即为万物、即为有,亦为无。若你就是全部,其实你亦拥有无物,因为除你之外,并无他物。故有即无,佛家早已有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乃实相,空乃虚无。而人作为阴阳之交,无论一点、一面、一轮回,皆乃如此矣。

        回到《阴符经》本身来,作为遁甲心法,笔者认为实也为道之心法。故,遁甲以预测闻名于世,因其实乃宇宙之模型,万事万物皆若此。《尸子》³¹⁸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者,空间与时间之和,互可变之。故先人聪明之至,仅以天地二字之变通,拟化时空之要义,精妙无比。


³¹⁶Elohim:是一个希伯来文的众数字,是神的称号;众数是表示一种「华美的众数」(plural of majesty)。

³¹⁷引自《登鹳雀楼》,唐朝王之涣所作。

³¹⁸尸佼著,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