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要带我们去到哪里
关于一个人是如何学习的,有三种公认的理论:行为主义(behaviorism)、认知主义(cognitivism)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结构主义)。第四种理论是联通主义(connectivism),讨论学习者如何通过网络来获取知识。
1、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最著名的案例之一或许就是巴甫洛夫的狗。巴甫洛夫进行过一项实验,他训练一只小狗,让它习惯性地将铃铛声和食物联系在一起。但巴甫洛夫并不是这一领域唯一的研究者,其他研究者也做过类似的实验,试图搞清楚生物到底是如何学习的。例如,B. F.斯金纳(B. F. Skinner)曾训练实验鼠,让它们学习通过推动杠杆来获得食物奖励。人们认为巴甫洛夫的实验方法是经典的条件反射,将学习与某个事件或刺激物联系在一起;而斯金纳的实验方法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将行为与结果相关联,结果则好坏参半。斯金纳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行为的变化如何影响人们对知识的掌握。
行为主义的一个特点是,研究人员倾向于把学习者视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因此,这个理论的基本概念是:学习者是通过消极或积极的反馈来获得知识的。举个例子,你是否有过上课迟到被老师锁在门外的经历?这种经历可能只需要发生一次,就能保证你下次会在大门反锁前出现在教室里。这便是行为主义在发挥作用的一个例子。
2、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认为,学习者会通过联想或观察或两者兼有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行为,他们不是行为主义所认为的那种被动学习者。这种学习理论认为,外部刺激并不是学习者获取新信息的客观条件。学习者会自行处理信息,并决定如何存储这些信息,以备后续使用。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是活跃在认知主义领域的一位研究人员,也是一位理论家,在观察学习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在实验中用底部是圆形的、不会倒下的波波玩偶(Bobo dolls,一种充气玩偶)证实了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之后,班杜拉提炼出“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ve Theory,SCT)。该理论认为,学习者的个人因素、行为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影响了学习者对所呈现的信息进行编码的方式。
从某些角度来说,认知主义认为学习者的思维方式更像是一台计算机,具有输入和输出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会自行组织或编写程序,用以存储信息,并根据特定的指令释放相关信息。在某种意义上,学习者也会这么做。区别在于,学习者的大脑并没有预先编程,所以他们需要自行探索如何解读信息,以便日后回忆。
3、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聚焦于学习者如何根据个人经验、行为和周遭环境,不断地尝试创造意义。与认知主义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会融入周围的环境,通过社交和动态的过程,对相关问题形成各自不同的理解。简而言之,环境与环境中的人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建构主义是约翰·杜威[John Dewey,不要与“十进分类法”的发明者梅尔维尔·杜威(Melvil Deway)混淆]、让·皮亚杰(JeanPiaget)和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理论的融合。杜威认为,学习应当放在语境或真实场景中,而且学习者应当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知识。皮亚杰提出假设,认为学习者是通过测试自身所学来搭建知识体系的。他还认为,通过这种途径获取的知识是不需要社会情境的。
另外,维果茨基断言,社会建构能够而且确实会对学习者产生影响,从而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理论。在他最知名的“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中,维果茨基提出,学习者可以通过与同伴或教育者协作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设想一下,汽车模拟器能够模拟汽车在不同环境和道路上的情况,而一个青少年在汽车模拟器里学习驾驶,他就能学会如何操控汽车和应对不同的情况了。这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同样,让孩子们和驾驶教练一起坐在真车里,在真实的道路上行驶,也是一种建构主义。
4、联通主义
联通主义的概念是由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和斯蒂芬·道恩斯(Stephen Downes)通过研究混沌、网络、复杂性和自组织理论的定义整合而来的。联通主义支持对科技的运用,希望学习具有一定的意义,会在需要的时候重点关注知识的管理并期待获得认同与理解。然而,若学习者不擅长将所得的信息联结在一起,那么他们将很容易被信息误导。此外,学习者可能会对现状产生误解,比如当前的联结方式是合适的,他们却认为是完全错误的。如果学习者与不合适或完全错误的项目建立了联系,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联通主义侧重的是培养学习者此时此刻所需要的技能,而不是关注学习者已知的事情。正如西蒙斯在2005年所说的:“渠道,比渠道所带来的内容更重要。”随着知识体系的日益完善,如何在需要的时候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如何理解所获取的信息并合理利用它们,将比学习者目前所获取的信息本身更为重要。
理清四种主要学习理论并梳理对比后,也将建构主义下的教育观与传统教育观下学习行为进行了一下梳理比较。最后是理论援引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