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知识体系需要循序渐进
你好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认知突围》的第二章。
《认知突围》这本书从六个方面和维度对认知做了梳理,指导我们在现有认知僵固的情况下,还可以从其他哪些方面入手,去完成认知的突围。
上一次我们学习到,知识四层次信息知识、加工知识、体系知识和智慧以及根据接收及处理对象的不同,将知识分为外部接收和内部创造两种。
之前我们说到的知识都是建立在自有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再去学习新的知识内容。这次我们来学习一下我们的自有知识,也就是元知识的相关内容。
元这个字,在360百科中有基本、始等意思,可以理解为最基础,源头的意思,那么元知识就是知识大厦最基层的地基,元知识正确,知识大厦才能稳固,元知识不正确,即使这座大厦再高,也要推倒重来,说明了元知识正确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没办法说什么知识是完全正确的,这涉及到世界观以及现在科学所研究到的程度,我们就默认现今的科学都是正确的,也就是我们的元知识可以正确,每个人的认知可以无限接近于达到获取正确的元认知。
说到元知识,我们已经接触到很多元+了,比如元认知(对于认知的认知)、元规范(对于规范的规范),这些都是最基础的底层逻辑内容,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努力完善并坚固我们的地基。
元知识是组成知识本身的更基础的知识,以及控制与调节知识的知识。
每一位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元知识,打个比喻,这些知识储存在我们的大脑知识库A中,当我们接收信息、学习的时候接触的是知识B、知识C、知识D...每个人的学习习惯是直接把知识BCD放到知识库A中呢?还是先拿BCD跟知识库A中的知识进行结合处理呢?答案肯定是后者。也就是A是一个基准,用逻辑思辨分析BCD之后,我们会选择把他们放到A中,或者将A中的某些不合乎逻辑的代替掉,这是个深度思考的过程。
什么是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是对元知识这种底层算法的测试和修正的过程。
还是那句话,元知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它需要时时修正和完善,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一生都在完善它。
但是这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既然某些知识已经成为我们的元知识了,在没有外界质疑的情况下,我们就会认为这些知识都是完全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去检测我们的元知识的正确性呢?
首先,我们先要有一个开放性的心态,能接受元知识会出现偏差,只有能接受才能改变;
其次,我们需要一些逆向思考,也就是做有问题导向的思考。
有人又会问了,这些问题哪里找呢?
作者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做分享。
通过分享,可以将知识分享给别人,让别人也同步学习,同时为了完成一次完美的分享,分享者肯定要查阅很多内容,倒逼输入,完善知识体系,最后在分享结束后,可以收集各类反馈,这些反馈是问题的宝藏,将它们进行归类思考,这是个非常好的查缺补漏的方式。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正确无限坚苦的元知识地基,将这座知识大厦建设的又高又稳固。
以上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是《认知突围》中第二章“打造知识体系需要笨办法”的学习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END—
参考资料:蔡垒磊的《认知突围》,副标题: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