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沉迷手机时(阿莲的第1057篇每日一省)

2023-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攸而宁

孩子沉迷手机时,家长如何是好?

1.共情孩子,理解孩子的痛苦。有人说,妈妈的理解是世间最和煦的风,能够吹走心灵上的浮尘;有人说,妈妈的爱胜过世间一切良药,能治愈世间所有的不快。

请你先共情孩子,理解孩子为什么要依赖手机,沉迷手机,理解孩子内心也会有不快和痛苦,理解孩子需要手机消化这些不快和痛苦。

那当有人或有事物能够代替手机来帮助孩子消化这些问题,并且能从中获得他(她)需要的那些东西的时候,就是孩子沉迷手机问题得以解决的时候。

共情出孩子的心里积压许久的问题,是解决沉迷手机问题的第一步,也是修复母女关系的关键。

2.鼓励和表扬。当孩子的学习遭遇困难的时候,家长最明智的不是要求孩子怎么做,而是要理解孩子遇到的困难,向孩子说明任何人都会遇到不会做的题,也会遇到努力了但结果不太满意的时候。

当孩子因为学习苦恼时,你可以看见并表扬孩子遇到困难不放弃的优点;当孩子失去信心需要鼓励的时候,家长可以回忆下自己上学的时候,有没有为难题苦恼的时候?有没有因为成绩不佳而沮丧的时候?将心比心,孩子此时需要的不是批评,甚至不是去找到解题办法,而是你的安慰、鼓励和表扬让他(她)树立面对难题的勇气和信心。

3.让孩子自己做主。很多家长非常喜欢想当然地安排孩子的一起,经常用“你必须......你应该......你要......”这样的语言来对待孩子,孩子遭遇了什么,心里怎么想,做家长的却视若无睹,然后还很委屈:我这么爱孩子,关心孩子,却被孩子这样对待。其实,孩子和大人一样不喜欢被命令,被安排,他们更喜欢安排自己甚至别人从而获得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一个失去了掌控感和没有任何成就感的孩子,会变成一个沮丧的,冷漠的,在手机里寻求安慰的人。所以,请不要再“让”孩子,“逼”孩子做什么了?而换为“宝贝,你想做什么?你自己来安排,妈妈(爸爸)支持你!”当孩子认为自己能够做主的时候,孩子对所有一切的积极性就会提升,孩子会重返热情和活力。

4.树立孩子的优越感目标。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个体追求优越来源于对生命意义的描绘,而不是只做表面文章,追求优越感是人类的共同目标。优越感目标就像一首自创的美妙曲子贯穿人生的始终。

孩子的优越感包括我们自己的优越感来自哪里呢?

理论上说,它取决于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

具体来说,第一是让孩子投身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能够获得快乐的事情之中去,从中获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是体会生活中细小的,无处不在的美好。用清华积极心理学奠基人彭凯平老师的话说,就是产生“福流”。当然不是人人都要成为志愿者才能获得优越感,当我们看见一片在雨中发亮的树叶,我们感受到了美好,我们感到了生活的意义,当我们沉浸于自己喜爱的一本书,一部电影中,我们感受到了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美妙,我们获得了情感的共鸣。这些生活中细微的美好,就能带给孩子和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优越感。

说在最后:孩子沉迷手机,看似无解,但其实只要满足了孩子作为人的本性的心理需要,孩子在追求卓越感欲望的驱使下,会自己放下手机,从别的方面寻求自己与众不同的卓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