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都不易
王嫂与李嫂是一壁之隔的邻居,两人关系融洽,常常在楼房南侧王嫂的阳台与李嫂的窗户间,互赠蔬菜、点心等物品。有时,结伴一起到街上散步;有时,两人拿着手机聊个没完没了。
当然她们之间所谈之事,并非民生国事,基本上都是家长里短的一些琐碎闲事。这不,刚吃完早饭,王嫂的电话便打来了,她兴奋地告诉李嫂,“他李嫂子,兴隆超市刚刚吆喝道新来了一批对虾,稍残一点,只要五十五元一斤,我们是不是去买一点,准备过年的时候,好好吃上一顿。”
李嫂却不以为然道:“她王嫂子,昨天上午就在我们小区门口,一商贩卖残对虾,只要五十元一斤。我当即花了一百元买了两斤。”李嫂缓了一口气接着道,“中午,我到就近超市一看他们所卖的残对虾,新鲜度以及个头大小还不如上午我在门口所买的质量好呢,却要价五十五元一斤。”
她们就这样,一有时间便互通信息,随时随地交换着彼此的所见所闻。
王嫂由于要照顾自己的小孙女,故在家的时间比较多,也怪她们所居楼房隔音效果不佳,左邻右舍家中稍有一点风吹草动,都难以逃脱她那相当聪敏的耳朵。
一天上午,李嫂正在单位办事,王嫂的电话便打来了。她神秘地问道:“他李嫂,你在家吗?”“我在单位”,王嫂一边看着手里单据,一边调侃道,“又有什么新发现?”
“我以为你在家呢,想让你仔细辨识一下,是哪家男人在吼叫?”王嫂接着压低声音,“还能隐约听到女人的啼哭声。”
李嫂一听,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来了精神,情不自禁地放下了手中的单据,急忙追问王嫂,“你感觉会是谁家?白天家中也就那几户有人,你仔细辨别应该能够分辨出来呀。”
“最近,刘丽与她丈夫从开发区搬回来了,我判断好像是她家弄出的动静。”王嫂分析道。
“刘丽丈夫现在手里还有船只从事捕捞业吗?”由于刘丽一家与王嫂住在同一个楼洞内,而且就住在王嫂楼下,她家的情况想必王嫂应当熟知,故李嫂如此询问。
“听说刘丽丈夫的捕捞船,早就出手变卖了。”王嫂含糊其词也有些吃不准,“他们夫妻两人现在从事什么行当,我也不是十分清楚。”
“偶尔,我从他们门口经过,隐约能够听到室内有礼佛的音乐传出来。”王嫂沉吟不语,努力地回忆着刘丽夫妻最近的日常轨迹,挖空心思想弄清楚他们的现实所为。
李嫂接着王嫂话茬道:“早前,从事渔业的人们都迷信那一套。”她不加思索地猜想着,并托口而出,“想必她们夫妻先前打下的基础不错,积累的财富颇丰,足以颐养余生了吧。”
“好什么呀!”王嫂当即打断了李嫂的话,“有钱之日,让刘丽糟塌折腾得不轻。她爱臭美,又是整容,又是购买名贵服饰,大手大脚也将家底掏得所剩无几,现如今已经坐吃山空。目前,两个人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心。”
说到此际,王嫂与李嫂皆沉默不语,可能她们也想到了自家的烦心之事吧。王嫂家的小孙女,已经接近十岁了,由于成长得较慢,同龄人都入学两年多了,她的小孙女由于自理能力不足而一再推迟入学时间。为此,她的一家也是困顿不已。
李嫂家也不是清静无虞,儿子已经到了而立之年,迟迟未能找到对象,孩子成家之事也让他们一家焦头烂额,忧虑烦恼萦绕左右,难以释怀。
是啊,家家都有一本难念之经,谁又比谁家强到哪里去呢,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人人都需尽心打理好自己迫在眉睫之事,尽量少窥探他人的家是是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