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腹有诗书气自华简友广场

小游靖港问红尘

2022-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伊若

似曾相识的故事,故事的似曾相识。那些温文尔雅如同小家碧玉般的小镇,那些有着古风古韵的小镇,总是令人神往,又令人浮想联翩。

还记得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吗?

“在寂寥的雨巷里,那个结着仇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撑着油纸伞,在雨中哀怨,在雨中彷徨。”这样的雨巷只有在小镇里才有。

那个结着仇怨的姑娘,在小镇的雨巷里彳亍着,孤独寂寥的身影一直在眼中重现,终究不知道这个背影如此美又凄凉的女子到底长成何模样。可是这姑娘身上的,只有在小镇的雨巷才有的一份缱绻的情丝,载着一座城的文化,习俗。历史的遗迹,曾经的人们在这儿生活的痕迹,还有那不妖不娆的古镇“封面”——建筑,那铺着大理石的石板路,那留着痕迹的木质门,每一处,都足以让你动心,足以让你神往。由雨巷而产生的古镇情节就这样诞生了。

一直寻觅着,想身临其境地体会那一抹心动之感。近日,从朋友口中得知,就在长沙有一处冷清得美的地方——靖港。她坐落于湘江西岸,有着前年的历史,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耐不住好奇,我终究还是到了靖港古镇。

靖港,是古镇,“古”在何处?假若你穿上汉服或是唐衫走在小镇的街道上,没有人会觉得不合时宜,也不会觉得你是搭错筋还是犯傻,因为你的“古”衣,正好与这古镇相匹配,没有不协调,更不显突兀。这是一座已经开始商业化的古镇,却依旧没有那么商业化。

一人,走在街道上。安静的气息,不觉恐怖清冷,却有着一股的热情在涌动。或许当年的这里,人声沸腾,四处小店生意红火,路边还有很多摆着各类新奇玩意的小摊,偶尔还有个秀气的姑娘,手提着一篮的胭脂,细声细语地问道:“姑娘,买胭脂吗?”一想到这儿,忍俊不禁。如果这样的场景,能现再出现,那定是有趣得很。

不管这繁华之景是否早已不似往日,然今日一见真是独有韵味。我细细品味着这座古镇,期待着从这一砖片瓦中,从几处小巷中,寻觅出古镇的淡定和从容,还有那隐藏深处的沉淀之美。

站在小桥上,涟漪微动,清风徐来。是惊喜,是那小镇中水静里传递的氤氲之美,是见到古镇的惊喜。青苔街面,石板与石板之间细小的窄缝里,是否还遗留着前朝的泥土?桥上大理石的围栏,是否曾经有互相爱慕的男女在此停留,一起谈风花雪月?沿街房屋上苍老古旧的横木,是否还遗迹着似曾相识的情怀和印记?那暗红的木质建筑,错落有致,沿着街道排排而立。从街头走至街尾,没有喧闹的人群,却有欢乐声不时传出。细听,这欢笑声原是从街边店中传出的。

顺声而去,走进一家手工制品的店中,里面的设计想必也是推崇古典风格,没有现代的奢华,更没有现代的轻浮之气。柜中之手工制品,排排而立,看似毫无章法,却有赏心悦目之感。物品中有些是可以随手把玩的水晶制品,有些是可置于家中用以做装饰的大件手工艺品,虽不多,却是精巧亦别致。柜台前,一老者一手拿着刻刀,一手握着还未成形的似天鹅般的木制品,细细雕刻着。时而皱眉,时而微笑,想必是手中的木制品有某些工艺让他有难为之处,而后就在那么一瞬间解决了,所以就破愁为笑了。许久他才反应过来,店中来顾客,笑着言道:“不好意思,怠慢了。店中物品皆是手工,您看看是否有喜欢的。”说完,又继续忙活着手中的活计。如果是在小镇之外,或许遇到这样的态度,我可能已经走出店外了,可在这里我却不觉得他有任何的无礼,反倒是让我对他的心生敬意,因为他对自己活计的专注。

似乎小镇里的店家,都格外的悠闲,悠闲中还透着另一种格调。进入另一家店面,是一家饮料店。或许你会觉得它在这小镇中,会有些格格不入,至少它是与整体的风格不协调的。换句俏皮的话说就是“不搭调”。可是在这里却没有这样的“不搭调”。店中的风格装饰全是小镇的风格,以深棕色为主色调,却不暗,配以白色的墙面,整件店面亮堂而光明。

店中还设有一小桌,有些陈旧,也有些沧桑感,或许它和小镇有着一样的年龄。总觉得类似于小镇,这些有着文化气息的地方,不应该有现代版的饮料店,因为会煞了古镇的景,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茶馆。茶配古镇,或许才是绝配。可是这小镇里的一处,有冰凉的饮品,一解夏日午后之烦闷,管它公务繁身,管它柴米油盐,都抛之脑后,就坐在这喝喝饮品,看过往的游客,赏赏美景,聊聊天儿,也不失美事一桩。

小镇虽小,却也“销”,“销魂”的“销”。电视剧里的花街柳巷,青楼,靖港古镇中也有一处,名为“宏泰坊”,如今只是作为古迹供人游览。

名字没有电视剧中的青楼名诗情画意,是不是当年为掩人耳目而取的就不得而知了。宏泰坊建于清雍正十年,为砖木结构,房屋为两层结构,主体部分全部用木材搭建而成。我们见到的自然只是修葺之后的,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昔时的原貌,并将其改建为一座青楼汗青文明博物馆,仍然相沿其旧名——宏泰坊。

宏泰坊,穿越300多年的风风雨雨,它见证了清朝风月史,也见证了靖港古镇曾经的荣华,同时它也薄弱地负担了古镇衰落和落寞。我们没法复制当年的历史,也没法勾销当年的故事。

带着好奇,我走进来宏泰坊。一入内,可见一男人坐于桌旁,周边围坐着四五个女人和他嬉戏,倒酒吃菜,好生热闹。另一间,是一女弹奏,深情流露,众女舞蹈,歌舞相谐。这蜡像场景透露着以往此处定是夜夜笙箫,醉生梦死。

坊内,是名妓的蜡像。走进第一间房,只见她,长发披肩,倾泻而落,她一回头,是否会迷倒众生呢?侧身探头,只见她娇容月貌,气定神闲。手执笔,仰头而立,眼中尽是笃定,吟诗作赋不过囊中之物,俯仰之间,诗成赋就。她能有的不仅仅是容貌,还有才气,她便是一代名妓陈圆圆。这样的女子,若因为她挂着青楼女子的名号,而否定她的才情,还真是委屈了她。

再往里,一席桌,一方椅,一女子坐于间。蘸墨挥笔,白纸黑字,奋笔疾书,此人便是钱塘铭记苏小小。不知此时此刻她所写之书为:“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渡。燕于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铺。”

这样的苏小小,也曾让大诗人白居易起笔:“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当年的白居易先生对她也是多加感叹,也让很多的文人雅士豪折腰,原因不是因为她是烟花女子,而是因为她是个技压群雄的才女。谁说烟火女子便无才,且看看小小为己正身去。

人不再,名永驻。再往里,却见一女嘴角含血,双目张开,眼中幽怨愤懑,凌乱的头发遮住小半边的脸,细看却见其美艳动人的容颜依然在灯光下耀眼。这是李师师吞簪自杀之景。当年的李师师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子,父亲因罪入狱,她有邻居抚养成人。12岁以青倌人的姿态挂牌迎客,不久就名满汴京。然于乱世,金人攻入变紧,李师师不愿伺候金主,用金簪自刺喉咙不成,折金簪吞下,红颜陨落,死前大骂:告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备高爵厚禄,朝廷河负汝,乃事事为斩灭总社计也?这个版本的死法也是“听闻”,李师师到底是如何死的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所谓“空穴不来风”,想必那李师师也是有豪情壮志的风格,才会被后人不停地去优化她的这一形象,使得其芳名流传。

据考究,最初的青楼是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还会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而我们所谓的“青楼”是指妓院,但是“青楼”中的女子是有身份之分的,其中还有不少的女子只是艺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卖艺不卖身”,她们之中有不少不乏男子气概,有巾帼英雄之豪迈,有谋略,有胆量,有豪气!如伐鼓抗金的梁红玉。当国家有难之时,挺身而出,献自己的一份力。再如一怒沉百金的杜十娘。既然你无情,我亦视金钱为身外物,这样的豪气和霸气也是锐不可当。芜湖名花潘玉良,才思兼备的小凤仙……这些烟花女子可都是不仅仅只有容貌的。

其实,以前出入青楼还有不少儒雅名士。当年的白居易一句“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多少人共鸣;还有元嗔,张籍,王建等都和青楼中的女子有唱和,其实他们会的不过是艺伎而已。不管是青楼也好,烟花女子也罢,我们记住的是那些依存于心的故事和文学记忆。

靖港的宏泰坊,如今所呈现的不是灯红酒绿的粗碎、病态,更不再因为迷醉风尘花柳,而是人类理性所抖擞出的富丽文雅,大风雅方、坦开阔荡、大公至正。借他人观者之言而叹曰:闻琴解佩,南柯一梦,往日花间风骚雨打去,只留韵事代代传。

靖港,有美人,有美景,自然少不了美食。其中最让人记忆难忘的当属小钵子甜酒和打糕。

小钵子甜酒,这是从长沙方言转化而来。顾名思义,酒就是装在小钵子当中。酒是由糯米酿制而成。长沙的雨季,淅淅沥沥下一个月都不稀奇。屋内屋外是阴冷潮湿,这时候糯米酿制的甜酒自然是驱寒良品,甜酒甘甜芳醇,吃后口齿留香。一条街走到尾,可能最热闹的地儿当属小钵子甜酒的店铺了。老远就能听到店家吆喝着:“又香又甜的小钵子甜酒……”一群的人,你一言我一语,话题都不离手中的“甜酒”。来到靖港,不妨停下来就坐在街边的凉亭里慢慢欣赏,白色小瓷碗内清水荡漾,诱人的酒香扑鼻而来,发酵后的糯米更是晶莹剔透,惹人垂涎,忍不住取勺享用,入口温软,味甘香满,刹那间,神清气爽,只觉心头喜不自胜。

靖港的“郭福”小店的小钵子甜酒那也是闻名各地的。甜酒的制作过程却是相当繁琐的。选用上等的糯米,浸泡四个小时,再放入竹篾中沥水后,倒在蒸笼上蒸,等到饭香四溢时,将糯米饭置于木桶之内,用冷开水过滤,洗去米汤。在糯米放干湿适中之时,倒入木盘,散开扒匀,随着将磨成粉状的甜酒曲均匀撒入糯米饭中,就着糯米饭和匀放入小钵子内,用手指圈出一个甜酒窝,放入特质的木箱内,盖上盖子,隔个三五天甜酒就酿成了。一碗碗的甜酒一端出来,酒香醉人,让人忍不住垂涎。

小时候,家里面也会酿制甜酒,过程也类似就在最后的一道工序上稍有不同。糯米放最后是装进木缸之内,再均匀地撒上一层甜酒曲粉,盖上盖子。如果是冬天的话,盖上会再加上一层记得甜酒制作的过程有趣,小时候,经常糯米饭熟,就嚷着要吃糯米饭,经常偷偷用手抓着糯米就往嘴里塞,被母亲发现,弄脏了糯米,追着打手!不过虽然如此,母亲依旧会留出一些糯米饭,将糯米饭过油炒,放入糖,也是甜滋滋的,一直甜至心底。甜酒有我儿时的记忆,更有靖港的记忆。靖港小镇里的芳香四溢,有一部分总归是因为这甜酒的香。

也就是在甜酒的旁边,还有一家打糕店。乐趣就在,你可以拿着那根粗粗的“木锤子”去捶糕。“砰”——一声,两声,迎来一片的客人。这边刚刚享受完,甜酒的芳醇,有又来上两捶。一抬木锤才发现先不管买还是不买,但是能玩一下就是开心。老板还巴不得你来动两捶,他还省了力呢。一锤,你会发现原来还有吃的是可以这么砸出来也算是格外新奇。

小镇,有小镇的美。古镇有古镇的沧桑和历史。去看古镇,不是因为她有很长的历史,而是因为她有沉淀的故事,有历经繁华的沧桑。不管曾经如何,她都欣然已对,这又何尝与人不同呢?一路人生,几经波折,几经创伤,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依旧能欣然面对,微笑着说着曾经的故事,过着如今的生活,成就“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心境和惬意。

回家路上,我也诗兴大发,是言:

小游靖港红尘问,素有美食相伴行。一路是客引乡情,何日归家再饮盅?近日不解中日梦,来日定然静若钟。

写于2016年6月,改于2022年6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