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理财投资金融·投资·理财

炒股是对人性的一种折磨,忍耐是炒股票的最高境界!

2018-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dd2429f0da79

投资这行,新手容易死在差生意里,老手则容易折在难生意里。新手是无知者无畏,被表面风光引入陷阱。老手是自恃勇者无惧,迷恋挑战高难度引发危险。那为什么不干脆买好生意呢?对前者而言太难识别,对后者而言太难坚守。这两者能力层面看似相差巨大,但却同样缺乏敬畏之心。

在投资中,知识、常识和胆识都很重要。知识能让人有效的分析,通常来讲知识越扎实能力也就越强。但知识再多,永远还是要面对不确定性,常识能让人看问题更简洁和直击核心规律,无论环境怎么变都不改基础的原则。而无论知识还是常识,最终还是要靠行动力变为真正的投资结果,所以光有“识”而无“胆”只能空谈,正所谓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对还是错,而是你对或错的时候仓位有多少。

在对象、时机、力度这三要素中,错误的时机买入错误的对象是最严重的问题,俗称买错了还买贵了。如果再配合上错误的力度,就变成了集中发生的严重错误,可能致命。正确的对象错误的时机,会降低复合收益率,但如果对象足够优秀时间能挽回结局。一切都正确但力度错误,不产生损失但机会成本高昂。原则上来说,不能正确的区分对象,就很难正确的认识时机,最终也就很难在操作层面转换为正确的力度。

投资体系的核心是对象,时机,力度;而投资最本质的核心是价值、安全边际和复利。

这几个环节是同心圆,越后面的越靠内环。内环决定战略和原则,外环确定策略和技术;内环是道,外环是术;内环解决了是什么和为什么,外环实现了落地的怎么做;内环不牢靠是闷头乱撞,外环不扎实是夸夸其谈。

市场的高波动不代表高风险,反之市场的平静也不等于均衡。平静和激烈放在不同的尺度看完全不一样,日线的惊涛骇浪可能在月线来看只是个小浪花。

均衡与失衡的关键不是短期的波幅,而是到底距离价值线有多远的问题。或者说,波动的程度仅仅体现情绪的烈度,但决定中长期方向的是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度。

当流动性泛滥远去之后,你还会投资吗?你的资产结构还健康吗?这是目前我们应该问自己的战略级别的问题。在“钱多多”趋势下推升出来的收益率是有很高欺骗性的,善于用趋势变现的是高手,被趋势迷惑并在趋势末段入套的就有点儿被动了。

读了这么多书,其实提炼出来就两句话:和趋势作对,你很难发财;和均值回归作对,你很容易破产。所有的大亏都是贪和怕导致的,而对赚快钱和一夜暴富的期望又是贪和怕的本质原因。

稳健说起来容易,但那意味着你要在别人快速赚钱的时候不眼红,在你的保守屡屡被疯狂的市场暴击的时候不变卦。根本上是需要对自己理念和方法的绝对信心。而这种信心又不能是盲目的。信心最终只能来自于知识、历史和经验。

不管哪种投资风格和所谓门派,你可以有不同的市场假设,不同的理论内涵,不同的价值主张,不同的操作体系,甚至不同的世界观。但所有的这些不同都是表象,它们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必然必定符合复利法则。

一个在复利法则上无法自圆其说的方法论,无论您拽多高深的词,拿出多深奥的理论,用多牛的人来背书,都是无济于事的。

投资要想成功需要承认两个前提:第一,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必将不断犯错;第二,投资的核心原理早已稳定,我们要做的不是创新,而是理解并执行。

投资要想惨败可以建立在另外两个前提上:第一,我天赋异禀,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第二,我拥有或者发现了最新的投资奥义,我在投资理论上已经帮人类跨出了新的一步。

无论是公司的经营变化,还是资金和情绪的变化,其实最终一定会在估值上反映出来。但估值反映不出来的,是这种变化到底是对还是错。

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估值的意义除了“对”和“错”之外,更重要的是真相与其预期验证之后的结果分布。所以估值是乍看很直观,再看看好像很复杂,最后看时又没想象的那么复杂。

没有高赔率相伴的高确定性,是鸡肋。没有高确定性为前提的高赔率,是赌博。

但市场普遍认知到的高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可能给你高赔率。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是理解市场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理解错误定价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出现。

下一轮周期,拉开资产间隔的毫无疑问是金融投资和创业的股权变现。所以现在的流动资产占比和绝对值,基本定了未来10年的大局。再考虑到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都是能力壁垒很高成功概率不大的,这样来看下一个周期真正能再上一个身位的真的不会太多。社会的物质分层,不知不觉间会拉开更清晰的队列.

财富的来源可以分为收入,资本和杠杆;财富获取靠的是能力,趋势和运气。所以最大级别的创富,是在正确的趋势上加足杠杆。但这种模式中的所谓“正确”是后验的,且一旦风控不足即便方向正确也会死在过程的某个颠簸上。但仅仅靠收入而不会借势,除非能力和运气超强,否则很难逆袭。学会用资本帮你赚钱既弹性巨大又没杠杆风险高,只要运气不是太差时间和复利足够创造奇迹,唯一问题就是能力壁垒极高。

由于市场机制下财富必然不会平均分布,所以这个世界发家致富的真相总是以反直觉和反人性的面貌呈现,并以此来阻挡绝大多数喜欢用直觉判断问题并顺从自己恐惧贪婪天性的人。在这个游戏里,相信专家高手的趋势判断,不如相信常识和均值回归。特别要记得,一辈子仅有的几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出现的时候,一定是让你忐忑难安甚至要克服巨大压力的。那种让你舒服兴奋并且被大多数人赞同附和的“大机会”,基本不是鸡肋就是陷进。

10年10倍收益听起来应该非常令人满意,但年复合收益率其实“也就是25%”左右。不波动的理想情况下分配到每个月才2个点的涨幅。如果考虑到增长间隔回撤的必然波动,再考虑到市场风格的节奏变化,出现数月甚至某1-2年的滞涨都很正常。但这种正常带来两个结果:第一,它丝毫不影响十年十倍的最终优异表现;第二,绝大多数人会被磨掉耐心而被拖垮在成功的半路。

投资的窍门就是 巧方法+笨功夫

巧方法是指方法论体系,让你事半功倍,做到高效聪明的整合信息碎片形成完整认识;笨功夫,就是踏踏实实花时间花精力一点点去阅读、 搜集和积累。

市场里80%的人被笨功夫这层就淘汰了,基本失去超额收益的入围资格。剩下的又有一半儿被巧方法挡住了,原地打转收益与付出无法匹配。所以相当赢家,既要甘于“笨”又要善于“巧”。

相比世界上的很多东西来说,人性都算是相当可靠的。遗憾的是,人性恶的那部分,总是更可靠一些。巴菲特用指数基金与对冲基金的10年PK,证明了对普通人来说最好的长期投资途径就是指数基金。

但是然并卵,这个结果有一个非常高的壁垒,就是你必须承认自己是“普通人”,这对每一个来到投资市场的人都是很难接受的前提(包括我自己)。这个游戏最讽刺的一点在于,赚那些最自命不凡的普通人的钱是让我们自己从普通人里脱颖而出的最好办法。

巴菲特最可怕的就是永远在学习进化,中国的“巴式投资总结(不碰科技只买消费)”被某些人奉为圣经,可人家转眼就重仓了苹果和航空公司。

看看巴菲特这一生的投资进化,从早年间看图玩技术,到最纯正的格雷厄姆捡烟头,再到创立新的商业模式并融合了芒格的伟大公司论,到快90了还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就这点都足以封神称圣了。

芒格曾说“长期持有的收益约等于公司的ROE”。但这并不简单。长期持有会熨平阶段波动,最终其收益取决于公司的ROE。

但这个ROE锚定在哪儿是个问题。其应该是各个周期跌宕后或者从增长期到均衡期的均值。所以用当前或者最近区间的ROE来衡量长期持有收益肯定是错的。也正因为如此,弱周期以及均衡期后ROE依然可保持中高水平的,获得估值溢价就显得合理了。

简单遵循“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做投资的好处,就是根本不关心什么政策变动和新闻时事。什么半夜鸡叫,什么监管变动,什么政策利好,一律不关注。没有应对策略,更没有紧急例会。把握住本质,投资就是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完全可以操心比卖白菜的少,赚钱比的多。然而,在这个名利场里,要做到这么简单却真的不简单。

股票的长期收益取决于公司生意的价值含量和经营质量,短期收益取决于预期差,当两者共振时候是大赚不赔的大机会。如果预期差很高但公司生意本质和经营质量一般,属于机会主义级别,短期弹性高但对操作时效的敏感性较高。公司质地优秀但预期差弱,短期收益一般但靠拉长时间获得复利积累的确定性很高。机会三考验耐心,机会二考验敏锐,机会一考验的则是人性。

对于成熟的投资人而言,大起大落的牛熊转换虽凶险,但更提供了极高的赚钱效率。短熊长牛呢,能让人从容挑货,踏踏实实长期持有赚钱,是最舒服安稳的,但赚钱效率比不上第一种。而甭管是快牛还是慢牛,对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素养又期待炒股发家的人而言,都是然并卵。对能力不足但预期却很高的人来说,任何地方任何形态任何制度下的股市,都是修罗场。

股市里要赚钱其实很容易,每天都有50%的概率。但要想把确定性提高些,比如每笔交易都有8成以上的概率盈利,那就有点难了。如果再要求盈利的同时承担较低的风险,难度将直线上升。在此基础上,如果期望这种大概率低风险盈利的可持续性能维持多年,那么难度将呈指数级的增长。能否理解这层层递进的关系内涵,知道每个层次难在哪儿,是投资是否入门的初级测试题。

顶级的趋势叫时代,之下的次级趋势是经济周期,再下层是公司经营节奏。找到三者之间同向共振的结合点是真正的绝大机会,时代向上但被向下的行业周期或者基本面向坏的公司耽误,则是最大的遗憾。捕捉绝大机会需要眼光和运气,避免好时代的大遗憾需要理性和常识。

股市的收益呈现典型的不均匀性,熊市的时候别妄想着高收益率,张弛有度完成战略布局才是大事情。第一个周期搞好,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第二个周期做好,还是三年不开张但开张吃十年了;第三个周期你会发现变为三年不开张一开张就是吃三十年、五十年了。相对于没理解投资奥妙的人而言,拿着复利这件武器的人在竞争中确实是有点耍流氓。

鲜明的投资风格是想清楚很多事后才能形成的。但也正因为风格鲜明,所以在风格总会循环轮转的市场里,阶段性的暗淡是必须接受的现实。这里的关键是,风格不应期也要不亏甚至小赚,到了风格旺盛期大赚特赚。前者考验对风险的理解和管理能力,后者则需要流畅的攻防转换体系。可以说,形成风格失去很多,但没有风格则失去一切

投资圈里经常流传某某过去2年赚了几十倍或过去1年赚了多少倍的神话。这种超高收益率当然令人羡慕,但也同样不值得一谈。做的年头稍长的就明白,某个大牛股在整体投资绩效中的贡献早已没那么大,投资的关键是有系统确保在中长期必胜和短中期风险较低赔率合理。超高收益率的游戏,大多要么小仓位要么刚刚开始投资还没过原始积累阶段,要么系统隐含巨大赌博风险而不自知。

投资的经历、悟性和直觉,是很难学来的。经历可参考但难复制,能从经历(自己和别人的)中挖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则取决于悟性。悟性有先天的成份,但也需要正确的知识土壤来发芽,俗称开悟。经历与悟性的沉淀,会产生某种直觉,它其实是在大量实践和思考后的一种下意识反应。直觉不似逻辑推理的严密,但快速而直接,确可帮助在某些不确定的环境中感知风险机会的变化。

焦虑是投资人的老朋友。一般有几种情况:1,急于成功,但收获又与预期偏离太大;2,追求完美,时刻想挖掘更好的机会;3,想赢又怕输,进退维谷患得患失;4,被外部评分左右,攀比之心难以遏制;5,知识总在快速迭代更新,停下就被淘汰。虽说没被焦虑折磨过的人不足以谈投资,适当的压力也是健康的。但长期或者严重的焦虑感,实在是对投资和人生都有害。

“什么叫局限?局限就是砍柴的以为皇帝都挑金扁担。”实在是太到位了!

牛市里大家谈的都是高弹性,几轮股灾下来又开始关注“怎样避免净值波动”了。其实净值回撤本身是市场波动的附带品,完全拒绝回撤等于与投资为敌。但同样的波动在不同的背景下意义截然不同:泡沫环境下的倾向应是拒绝波动,低估环境下则反而需要拥抱波动,而绝大多数不可知的环境下你需要的是坦然忍受波动。

一本书里写到:“平庸的将军,在面对复杂环境时会给自己罗列一堆堆难题和问号,焦头烂额而找不到北。真正的将才,则快刀斩乱麻,从貌似平常的事态中一眼窥透本质和要害,并果敢行动。”这和投资决策其实也异曲同工,优秀的投资人无论对市场还是对公司都善于抓主要矛盾,并能由细节见整体并最终形成决策的“逻辑支点”。

投资这个事情关乎两件事情,其一人性,其二价值,而连接两者的是信仰,明白了人性你就明白了市场为什么会大涨大跌,明白了价值你就明白了股票为什么会有涨有跌,两者都明白了你就明白了投资为什么需要信仰。

投资你因何而败?

有一句话成功者各有各的成功,而失败者都有失败者的相似性,霍华德。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情》一书中将失败的投资因素大多归结为人性之列,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应该是以下三点:

其一、自我的矛盾,这类投资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以知行不合为主,他们是一类在股市中已经有一定的投资经验的群体,比如都知道在市场的底部应该买股票,而在市场的高位应该卖股票,而当真正在市场中实际操作时就成了一个追涨杀跌的典型,而事后极其后悔,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认知的不到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以成为一个自欺欺人者。

其二、错误的思维,霍华德。马克斯曾举过例子,比如:错误思维:这只股票目前市场炒的很火,所以可能会涨。正确思维:这只股票目前炒的很火,所以价格可能已经很高。股市投资需要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性思维,扁平的单线思维是股市中的一把自刎之剑。

其三、不自知,比如有这样的人,手中现金不多,但什么都想做,长线、短线、做多、做空、做股指、做个股,这种自做聪明表现实际上是不成立的,而他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是完美的策略。还有绝大多数人犯了一个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预测、各种分析各种预测,其实几乎所有的投资大师都承认自己没有预测能力。

既然有了以上几点我们何不再去深入的思考一下,造成以上三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上面三点所表现出的问题都在自身,活或者说是自己的认知,不自知是由于没有认识到投资的本质;错误的思维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投资面貌;自我的矛盾依然是因为对投资的认知不足,那么我们错可能就错在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投资?追涨杀跌不是投资、预测未来也不是投资,那么什么是投资?投资是投资价值,是对价值的信仰,这是投资的本质,没有对价值的信仰,我们的失败在于不知投资中的不可为而为之、我们的失败在于不知投资中的可为而未为之——这就是人性。

其实任何一项事业想样获得成功其主观因素都是对一个人人格素养的锤炼,这个人格素养必然是与这项事业的客观要求想符合的,投资也不例外,至于你是否真的具备这种人格素养,其实只有鬼知道——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不邂努力,找到任何一点可以使我们开悟的机缘不断却塑造这种人格,对于投资而言我想应该包括这四点:一静,二见,三诚实,四信仰。

股市的垃圾时间,正是学习和研究企业的黄金时间。一点一滴的积累,自然对于企业以及某些行业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自然更加容易把握到投资的良好时机。实际上,魔法时刻的把握,就是从垃圾时间的投入积累开始的。所有垃圾时间悠哉游哉或者懒得下功夫的人,也必将一次次的看着别人收获魔法时刻而望洋兴叹。

投资上“硬知识”的掌握是容易的,肯学就行。“软能力”的修养就比较困难,比如总是感觉与大众观点一致比较安全,无法思考长远的问题,在股价走势与自己的企业认知上出现背离的时候莫名的懊恼和彷徨等。巴菲特走到今天,硬知识比他更出色的恐怕并不稀少,但软能力才是他拉开与其它人层次的关键所在。

巴菲特是乐观还是悲观?不知道——他总是对于美国(也包括中国)的前景有无比的信心,但是对于具体的投资出手却又谨慎再谨慎。所以很奇特的现象发生了:巴菲特即被人嘲笑过于乐观,又被人嘲笑过于谨慎——其实,这些人根本没明白什么叫“平衡感”,什么叫“辩证中庸”。一句话,还没明白什么叫投资

当一个人开始觉得自己看市场“很准”,有某种预测市场的“天赋”的时候,这个人就开始为自己的大败埋下种子了;当一个人开始意识到预测市场波动是徒劳的时候,他的投资意识就开始觉醒了;当一个人决策时放弃“一定会怎样”而拾起“风险机会比”的时候,他的投资就得到一次升华了。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叫规律;有成立的可能性也有不成立可能性的,叫概率。比如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规律,而对波动幅度以及价值的度量的准确性只能是概率。投资,是在规律的指引下,提升获胜的概率。而不是去充当先知或者就概率性结果硬凑其必然性原因。

未经磨砺的散户与高素质投资者在市场上的对抗,与阿富汗游击队同美军的对抗没有本质的差别,都是有“代差”的。最终胜出的少数投资者的钱与其说是赚来的,不如说是失败者送来的。在证券市场中,成功不需要巧取豪夺,但需要拉开与普遍炒股者在思维境界与专业技能上的“代差”,这应该是终身努力只所在。

历史慷慨而公平的地方在于,现在的我们每个人都面临一条“长长的湿滑的雪道”;但命运必然分野的地方在于,有的人会“滚雪球”而有的人却只会被“滑倒”——有没有雪道,决定权不再自己;学会滚雪球还是不断被滑倒,这个可就是自己决定了...

投资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先聚焦再发散又再次收敛的过程。先聚焦是指针对投资大原则集中的归纳和抽象,在此之上的发散则是具体方法论以及各种基础知识的学习历练,而最后的再收敛则是对所学的各种知识原理等融会贯通并提炼出思维的主次关系及辩证融合的过程。第一步要缘分,第二步要勤奋,第三步要悟性。

证券投资存在着有趣的“很专业的跑偏”现象。比如每天早上都要开例会研究国内外最新经济政治动态,每月都在为下一个月的“版块机会”绞尽脑汁。如果一个投资敏感到了每天的政策和经济变动都要操心的地步了,总是出现啥过劳死也就不让人奇怪了。有趣的是,这种跑偏往往还成了“专业素养”的代名词。

现代金融业的发达以及各方利益共谋下的合力,为投资者提供了空前的交易便利性和资讯覆盖度。但是这种技术层面的进步并未使得大众在证券市场中的黯然结局与几十年前相比有任何改观。相反,触手可及的交易按钮和全方位轰炸的“财经要闻”,只让绝大多数人在传统的“恐惧与贪婪”之外,又新加了“焦躁”。

在投资的世界里,分歧是绝对的,共识是相对的。分歧产生美,共识反而制造太多的惨案。分歧本身并不说明任何问题,重要的在于各种分歧下的逻辑提供了哪些参考和思辨。对于一项重大的投资而言,尽量寻找分歧是一个必备的工作。最可怕的,往往不是分歧过于激烈,而是市场的共识已经高的无以复加。

投资的世界其实是一个远比职场更加“公平”的世界。这里没有职场中对特定学历、资历、社会资源、甚至特定外形及性别年龄的制约。但事情总是辩证的,职场的“高门槛”导致了进入的不易和进入后的相对稳定。而证券投资的低门槛和本质上的必然是少数获胜原理,却也导致了公平背后更加惨烈的竞争。

市场的节奏太快,所以等待很难;波动的煎熬太剧烈,所以忍耐很难;热点的诱惑太多,所以专注很难;学习和复利都需要太久,所以行动很难;噪音和传言太密集,所以理性很难;欲望和胜负心挥之不去,所以平静很难。这一切是注定永远面对的问题,所以投资很难。

若本文对你有帮助,点赞关注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反馈,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想获得一分钟选股战法的朋友私聊本人回复“学习”即可免费获得,如有疑问和股票咨询也可以私信作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