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9
通讯记者范长江人物讲稿
1909到1970整整61年的时间,本来是可以含饴弄孙,共享天伦的却在花甲之年,溘然长长逝。既不是英年早逝,也不是寿终正寝,无疾而终,读罢有一种不能释怀的悲怆感。生命终结在1970,但是其精神段位却并没有定格在1970,他对新闻事业的贡献价值,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但是我们去忽略了他的起点。追溯到1909年以前又会有什么样的渊源呢?
他的先祖是高中语文课本的常客,提请《岳阳楼记》,你会想起谁呢?感性一点说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切实情怀,理性一点说是披星戴月的熬夜背诵,眼冒金星的通宵备考。范仲淹就是他的先祖。由此我想到贵族式傲慢的张爱玲,他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民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的祖上要么是名门望族,要么是皇亲贵胄。所以感叹一句历史总是如此惊人的相似,有些人的生命真的会有雷同。
进入新闻事业
《大公报》三驾马车-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有钱有才,有能力,各司其职。初出茅庐的范长江可以得到他们的青睐,可见范长江的。才能格外突出。24岁开始为《大公报》投稿,开始自己新闻通讯事业的生涯。同样20出头的年纪,所以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我们应该有点危机意识了。
从1933到1947又是一个个生命阶段,这段人生履历不可谓不传奇。(具体分享PPT人物人生经历,此处略)
作为新闻记者,不得不提的便是民国时期的铁肩辣手邵飘萍,瞿秋白,史量才。作为有着红色背景的新闻记者,他们立场鲜明,持论公允。当然也有一些民营报人,如成舍我,他们标榜中立,不想卷入权利漩涡,惹祸上身。对此我想说,并不是所有的报刊都必须要和红色革命意识骨肉相连,有的时候明哲保身不失为一种智慧,不要囿于成见。
迫害致死,平反沉冤
历史给了它一个轰轰烈烈的开始,去给了它一个极度悲伤的结局。1970年在范长江被关押的地方,河南省确山的一个农村机井里发现了范长江的遗体。虽然多家媒体都以自杀来评述年仅61岁的范长江,但是范长江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虽然范丞丞的死因已经无从考究,但是有一点可以值得肯定就是他在文革期间的确是遭受了迫害,他的死可能和文革也有着直接的关联。
文革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是党的领导下一次也失误的尝试性探索。一些影视剧或者是文艺作品当中,凡是涉及到了文革的话题都涉及到一个时代留白的问题,表意不能太过明显,牵扯到政治因素,事情的复杂程度不是简短的话就可以剖析明白的。文艺作品,凡是涉及到敏感话题,在文章的结尾都会设置留白,也就是预知后事如何,请自行脑补。和政治绝缘的东西几乎不存在,每个人都别想在社会熔炉中独善其身,所以还是要三思而行。
1 国际四大通讯社:
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排名是根据其规模,发展历史。影响力,订户数量确定的。
2中国最大的通讯社是创建于1931年的红色中华通讯社,后改名为新华社。新华社虽然已经达到世界级的规模,但是在全球的影响力而言,它还远不及四大通讯社。所以包师院17新闻一班在座的各位未来的精英领袖人物,你们的任务还很艰巨!
历史评价
我们崇敬范长江是因为他一生奋斗不止,追求真理
我们崇敬范长江是因为采访真正的新闻,不畏一切艰难,深入实地,亲临一线
我们崇敬范长江是因为他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断的从群众中吸取营养。
对此我想说,任何一种评价大体都带着不约而同的虚伪性。也就是说,历史是一门外语,今天的任何一种解读都是一种翻译。你怎样读,他就是怎样的。当你真正的用思想去解读一个人物,而不是纯粹的copy,你就会发现,读完之后有一种经历一个朝代的感觉。
学习什么
殉道者的魄力
把新闻看做比生命重要的魅力
匕首和投枪的战斗力
总结
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有财产万千,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无论你是否会选择新闻记者作为自己的职业归属,谨言慎行,思想把关,道德只是一种底线,不是所有的不违法都值得原谅,所以此翻话与诸位共勉,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