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踏遍千山万水,只为放下你——《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2021-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Cicilion

读《人生的枷锁》这篇毛姆的第二篇长篇小说,整个过程很艰难,从4月到了现在。整个过程的叙事过长,贯穿主人公的从小到大,但是其故事相较于《月亮与六便士》又显得平常,而缺乏戏剧得反转与落差,一开始仅仅以此为名篇而逼着自己读下去,但是最后作者通过前文各种冗长的叙述最终得出的结论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个同样是写出‘众人只关注六便士的时候,而他指向了月亮’的作者,竟然在这篇小说里的最后得出了 ‘生活毫无意义,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结论’。有种踏遍千山万水,吃尽人生苦头与酸楚,最终只为了将一切放下的恍惚感。

整篇文章读下来,如同镜像,对面的主人公就是高度概括总结的我自己。天资平庸,却又过于敏感细腻又自私胆怯;优柔寡断,没有远见,却又固执己见;平庸又不甘心想要实现一番伟业。一心期待并不由自己做主的幸福。如同主人公反问的一样,如果人生就是这样毫无意义的话,一切又都是为了什么呢?

《人生的枷锁》,以一个主人公从小到大长达将近30年左右的成长史揭开了一个生活的真相:即我们往往以为生活是自由意志的选择,但那不过是幻想,人人皆在生活的枷锁里。生活的喜悲可能不是个人选择的,大家都只是接受而已。所谓成长,也不过是打破一个枷锁然后又进入下一个枷锁。标准之所以存在的意义,那就是永远也达不到。

从小跛足的菲利普,曾是一个坚定的基督教徒。他曾经虔诚得向上帝祷告,让他恢复正常的双腿。他抱有得信念足够深切,由此收获的失望也足够沉重。他不明白如果真的上帝真的存在的话,为什么会故意让一个无辜的孩子饱受残疾的痛苦而不管不问。满怀赤城的期待落空之后,对上帝的失望与愤怒也就更根深蒂固,从此,这是他成长路上摆脱的第一个枷锁,即宗教。

然后是天赋,他一心认为自己有画画的天赋,由此不惜与伯父吵架执意到巴黎学画,但长达两年的学习让他清楚又恐惧的意识到一件事:缺乏天赋的努力只能让他成为一名不入流的画画人,而不是天之骄子的艺术家。敏感是他一切痛苦的起源,但敏感带来的反省与自知之明也是一切改变的解药。当他意识到自己是个没有天赋的人,放弃画画,及时止损成为他自然而然的选择,相对得也就少了些没必要的坚持与纠结。这是他摆脱的第二个枷锁,即对自己的才能抱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再者是爱情与感情,因为足够缺爱与敏感,菲利普成了一个‘受虐倾向’的矛盾的人,他的善良要求他感恩对他好的人,但是他还是克服不了对由于轻视或者挑衅他而引发的征服欲与受虐欲,他的欲望又让他自私得一再得去伤害了那些真正爱过他的人。‘爱情就是这样,有的人爱人,有的人被人爱’。他明明成为过被爱的那个人,但是他一次又一次个辜负了别人的好;他三次投向米尔德丽德---这个从来没有爱过他,一边利用他,一边又瞧不起他的生性粗鄙,庸俗不堪的绿茶婊,他恨她,对她觉得厌恶,但就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接近她,直到最后把自己的生活推向一贫如洗的程度。这是他摆脱的第三个枷锁,误以为‘轰轰烈烈的才是爱情’,以及用道德、责任...等一切来尝试掩饰的情欲。这段经历也很明明白白得讲清了一个道理;舔狗一无所有。

最后是对人生的期待与希望,彻底得一贫如洗过,真正得食不果腹后才真的能共情,所谓的穷人到底是什么。换言之,真切的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人世间的悲喜并不共情。人生毫无意义,放下对幸福的追求,也就放下了最后的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所谓人生,除了‘幸福’这一个标准外,还有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标尺。生活并不是人们选择的,生活是被人们接受的。正因为生活毫无意义,所以成功与否才不重要。悲欢离合都不过是把生活变得复杂的拼图而已,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差异。一切都是格局,然而最好的格局可能就是 :一个人出生、长大、生儿育女、赚钱养家、最后撒腿离世,换言之在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这个底层逻辑面前,一切的宏大与长远都毫无价值,屈从于带有烟火气的幸福,在某种角度看是一种彻底的失败。但是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可能也远胜过千万次的胜利了。最后一次摆脱的枷锁,是跟自己的矛盾与和解。

所谓的成长,可能就是道理是即知的,可是‘学会’却只能靠一路的颠破流离、起伏受挫,然后才能由衷得认可那句‘平平淡淡才是真’把。我们走了一大圈,不断得去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做到‘容纳’,大家只是接受了而已,生活也是,大多数人都只是接受了生活。写到这里,我突然很好奇,我们这些同龄人,到底会在多少岁的时候,能够真心得把‘平平淡淡才是真’当作一句美好的祝福而欣然接受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