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和感性的并用
用理性转换场合,在场合内理性地选择(比如勇敢,放下,让感性极致绽放。
在参加比赛时,既要在比赛里,又不要在比赛里。如果既能出又能进,游刃有余。如果一直在其中,就是做局“困于囚”中。
谁是我的老师?那些让我完整的人。
他们可能是我厌恶的,可能是让我追逐的,可能是3岁孩子,可能是老人。可能是熟悉得,可能是陌生的。
发大愿,做小事,这时候我是我的老师。
放下自己,一切皆是老师。成功有什么了不起?失败又有什么了不起?勇敢时,可能才是做自己。勇敢又很多形式,不敢做不想做时,就是勇敢的机会。
有些人在不同的场合,关注不同的事情和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情绪和需求、输出。
有些人在不同场合,内外都盯着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同样的心思。
我突然懂了,第一种就是“自然”,在玉米地里吃玉米,在苹果园里吃苹果,省力而丰盛,感受深刻。
第二种就是拼命在捡芝麻,到西瓜地的时候,也不抬头看看,还是惦记着哪里有芝麻。所以,总是匮乏的,也是没有节奏和“休息”的,疲惫的,不满足的。
第一种,是“理性”的,有断舍离,有臣服,有在当下,在理性的选择下,感性得到了很充分的满足。
第二种的“深情”和纠缠、纠结,在感性的笼罩下,或许只是自我感动或自我埋怨,对他人的埋怨罢了。
想到了昨天早课对“感性”和“理性”的并用,大脑在我们使用下,才有锻炼的机会。
客服打电话要帮我办分期,我应付回答了,想着哪天搞清楚,去取消掉。自己搞清楚,其实就在搞不清楚专业的东西,今天终于意识到不对,才想起来客服会简单清晰。睁开眼睛就想解决问题。听着课程就停不下来解决这件事。
就像做晚在停车场,停不下来给两个手机做设置,第一部手机搞定后,时间刚刚好。可是已经忘记了要去接孩子,要按时离开车场,第二部手机没有软件,来回一折腾,一切都“迟了”。
我想了想,如果要计算利息,在24小时内都是一天,冷静地选择合适时间,而不一定是第一时间。想马上行动,这是感性。有时间解决时,胡乱查询了一顿,又放下了没有解决,这是感性。
面对事情时,理性,要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和当天的结果,对自己的感受感性和看见。面对人时,理性和感性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