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自律的人,都有这4个特质

2021-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楠朋友

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在这个时代,仿佛都不能容忍自己有问题。

然而,持续性鸡血的背后,是间歇性懈怠。

一年有200天都在做体重管理,但各种减肥运动从没坚持超过半个月;

下决心一年读100本书,然而每本书都只翻了目录和开头;

信奉“人不学习就废了”,各种学习群、训练营一样不少,学费都打了水漂。

在内卷甚嚣尘上的浮躁气氛中,我们总觉得自己问题很多,要提升,要改变。

但只要是与“坚持”沾边的改变,却永远滑铁卢。

你不禁自问:难道靠坚持去解决一个问题有错吗?传说中的自律真的与我无缘吗?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对此给出了我们答案:

真正的“坚持”靠的不是表面功夫的某种行为,而是来自内心的改变。

人生固然苦难重重,但真正懂得问题的价值并了解如何解决问题,对于我们弥足珍贵。

看似在解决问题,其实你只是在逃避

 

很早之前听过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男孩得到一个快破茧的蝶蛹,迫不及待想观察美丽的蝴蝶,于是拿剪刀剪开了蛹。

可是,没有足够的时间破蛹,蝴蝶根本飞不起来,不多久就痛苦地死去了。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在面对问题时,就像拿剪刀破蛹的小孩一样,试图快速地解决问题。

前段时间,老师说她家孩子成绩有点下降,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希望家长配合解决问题。

她当天晚上就下单了附近最贵的家教,又买了很多辅导教材回家。

她一脸轻松地对我说:“这孩子就是学少了,钱花到位了,问题就解决了。”

结果却不如她所想的那么乐观,孩子对家教非常抵触,在学校的成绩也下降得更厉害。

《少有人走的路》书中提到:

“缺乏耐心”实际上是一种对待问题的消极态度。

因为不愿意面对问题出现时的痛苦,所以期待一旦努力,问题就能马上得到解决。

许多人对于问题没有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他们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方案实际只是大脑的即兴反应。

就像这位妈妈的“花钱请家教、买教材”,或办健身卡、买减肥餐。

一旦这样的方案不奏效,或需要付出持久的耐心和精力时,他们就会说:“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了。”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你长久以来解决问题的方式,源自你面对痛苦时的消极与逃避。

看似在解决问题,实则只是期待问题快速而自行地消失。

没有真正的付出,换来的只会是痛苦的另一种形式罢了。

爱自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为何有人在面对问题时,愿意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去坚持?

而有人只在第一天决心满满,接下来却行动廖廖?

网络上曾盛传过一份商界大佬作息表:

搜狐张朝阳每天1点入睡,4点半起床;

李彦宏和王健林都是5点前起床,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

小米的雷军吃饭只花3分钟,一天开11场会;

马斯克每周工作时间超过100小时,夜里3点才睡,还要抽空陪伴孩子。

他们对自己看似“残酷”的自律,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贵。

因为很贵,所以一分一秒都舍不得浪费。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这种对自我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敢于面对痛苦、严于律己的基础。

一个自尊自爱之人,信奉“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面对困难时,他就不会选择消极和逃避的态度,而是照顾自己、爱惜自己、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切努力如果没有目标,皆为无效。

最重要的目标正是“我值得变得更好”,请坚信你值得好好对待自己。

每个人在世间必有独特的价值,坚信自己能够掌控自我,需要的只是足够的坚持与努力,这便是你真正学会解决问题之道的开始。

四种方式:学会自律的终极答案

《少有人走的路》中分享了四个方法,帮助你实现掌控自我、努力坚持的自律之路。

① 推迟满足感

张一鸣曾说:

延迟满足是摆脱平庸的唯一方法。

延迟满足感这个概念被广泛提及,源自60年前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

实验中,被测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得到一个棉花糖,还是等待10分钟,获得2个棉花糖。

后来的跟踪调查发现,选择等待以获得更多棉花糖的孩子,通常拥有更好的人生。

放弃对当下的即时满足,将眼光放在更长远的目标上,是掌控自我的重要标志。

② 承担责任

豆瓣有一个名字骇人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

这个小组中的许多成员,会将自己生活中的一切不幸,都归咎于父母身上。

“就是因为我爸妈当初让我xxx,我现在才会xxx”

“如果不是小时候父母对我xxx,我现在也不会xxx”

……

将一切问题推给父母,推卸掉该承担的责任,仿佛自己会轻松许多。

《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在随军心理咨询中,也曾遇到过一个总是酗酒的军官:

阅读的时候嫌营房吵,想钓鱼抱怨没时间,饮酒过量归罪于军营生活太乏味。

总之,他不愿意承认酗酒是个人问题,因此也不相信通过毅力和决心,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相信责任在我,敢于承担,才有进一步为此付出更多、攻克艰难的可能性。

③ 忠于事实

我小时候有一个邻居,他家孩子与我同龄,学习成绩只能算中下。

但他家大人却总是鼓励他说“你以后肯定能上清华北大”,甚至在邻居面前也是如此。

因此这个孩子学习虽没见多努力,却相当自命不凡,也坚信自己可以考上清北。

后来我搬家离开了那里,数年后听说他中学时成绩也一直垫底,最终只考上了一所民办大学。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忠于事实是接受现状,而非肯定现状。

 

没有事实依据的鼓励是一种欺骗,只有理智地接受现实,承认人生之多艰,才能拥有不断反省、不断前进的动力。

既不妄自菲薄,亦不妄自尊大,直面事实,乃是人间清醒。

 

④ 保持平衡

当你看清眼下之境况,也做好了承担责任、成为长期主义者之时,《少有人走的路》却在最后提醒你——保持平衡。

因为掌控自我、学会自律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品尝人生之痛苦。

而是将眼光放远的同时,也尽可能过好当前的生活,使快乐多于痛苦。

此间的秘诀在于:个人需求、目标与责任间的成熟平衡。

 

明星大S曾自曝,她由于对体重过于焦虑,过度减肥而患上厌食症,饱受折磨。而她的妹妹小S也曾因厌食症,出现过自残行为。

保持体重,是明星事业的目标与责任;但享受美食,维持身体健康,是人类的天性及需求。

维持平衡,在天平两端同时添加砝码,是心智成熟的自律之道。

翻开《少有人走的路》,第一句话写着:

人生苦难重重。

是的,人生的苦难常常使我们觉得,人世间走一遭不是来享福的,而是来渡劫的。

然而,一旦我们正视这句话,就会释然,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

真正的超越与坚持,不靠表面的手段,而靠源自内心的自尊与自爱。

珍视当下,同时又将眼光投向未来,坚定地为远方的满足而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