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读的小说

2018-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忍俊不禁呢

难读的小说

小说是生活实验

习惯于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个音乐、这个画、这个摄影是美的?不是说对所有基本的观念都做全盘的质疑,也不是说对任何一个事物做盘根接地式的探寻,因为一方面理论上这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没有这样的精力与能力,只是通过这样一种问为什么的方式,试图去真正的了解这一领域。所以,我们为什么看小说?

娱乐性的阅读通俗小说是容易理解,小说是想象的载体#小说# ,逃离生活的艰难、乏闷,小说之想象满足阅读者的好奇、感动、欲望,在这一点上小说与视频、游戏、漫画,扮演的角色是一样的。

较难以理解的是我们为什么看一些门槛较高的小说,当然此处是很个人的看法,那些情节上苦闷,叙述方式诡异,或是絮絮叨叨、莫名其妙的心理描写,或是不知所云、难以想象的环境描写,就比如我手头的这本《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已经是我比较能够接受的类型了,因为这本小说书采用了一种类似夹叙夹议的方法进行写作,某种意义上我主要对议论的部分感兴趣,而对小说情节部分依然一头雾水。阅读这类小说还有许多困难,例如外国文化的隔阂、翻译所存在的纰漏,以至于更为甚者,写作者对阅读者刻意设计的阅读困难。据说,代表后现代主义意识流的代表作《尤利西斯》这本书,更是被称为最难读的一本书,这本书每个章节都是用单独一种的文学手法的方式写作,每一章节都不同,其中某一章节就是用其最著名的意识流手法,全篇描写女主人公的杂乱的思绪,甚至没有标点符号,写了四十多页,整本书的故事写的是爱尔兰都柏林三个普通人在某一天发生的事,篇幅却达一本词典一样厚,其中一半是书内容的注解。有些扯远了,总之很多小说是如此的含混不清、艰涩多义,为什么要读呢?

难读的小说

但文学是思想的重要载体,小说是文学的重要组块,正如《十三邀》中唐诺老师所言,“人类世界中,这么天才的人,如此努力的创作一辈子,只写出八到十本书”,这是相当精华的东西,值得尊敬,有机会也想去细细研究,不应该小觑它,也不应该只当看个故事囫囵吞枣。所以我谈谈现今我对这类小说的一些理解。

小说有描述的作用。这个描述一方面是对城市样貌、生活习俗的描写,这个东西一般来说有社会研究价值,例如,部分红学就是研究《红楼梦》中刻画出来的一些当时的社会架构、风俗习惯,具有作为历史文本的价值,之前所说的《尤利西斯》也号称如果爱尔兰的都柏林这座城市被摧毁了,可以根据《尤利西斯》来重建复原这座城市。描述的另一方面则落足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与精神生活的隐秘部分,小说将生活中一些我们难以描述但普遍存在的感受给描述出来,这种描述本身是有意义的,一种原不可表述之情被用文字书写出来,这无疑是某种解放,一种豁然开朗的清澈,其中很多被我们叫做金句啊、格言之类,觉得很妙,觉得机智。

但光是描述不能算是小说的独特性,其他文体大多也能做到,小说之特点是将这些描述融进故事当中,而故事与描述形成相互产生的关系,以至于小说里的描述是离不开故事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思考。小说家是怎么写小说的,或者说该怎么写小说,是先有某种观念、主张想要表达,然后写一个长长的故事来串联起来吗?《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作者米兰·昆德拉说不是这样的。

昆德拉写小说是从人物开始的,而创作人物也不是先定好他的样貌特征、性格特点之类的三维属性来写,而是由一个特殊设定展开。《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书中的主要男主就是由一句话“一次是不算数的,一次像没活过一样”产生,把这个人放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让他爱上一个追求沉重意义的女主,把他们放在布拉格战乱的时期,然后凭借着想象力,设想生活一步一步的发展,这样一个“轻盈”的男人,一个“沉重”的女人,可能会产生怎样的故事,这故事又恰好是对“生活之轻”、“生活之重”的生活实验,从中产生对“轻重”哲学概念的深刻、详实的探讨。哲学探讨与小说故事相互产生。

小说的阅读者阅读小说和小说的创作者创作小说的目的大概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生活的可能性很有限,我们通过写小说或者看小说,尝试一种“现实中不可能过上的生活”,反过来又帮助理解现实人生、理解“存在”之意义。


难读的小说

从《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摘录几句有趣的话:

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人是不能和比喻闹着玩的,一个简单的比喻,便可从中产生爱情。

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的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

生命最高价值就是母性,母性意味着伟大的牺牲。如果母性是一种大写的牺牲,那么做女儿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大写的过错。

在我们看来只有偶然的巧合才可以表达一种信息,凡是必然发生的事,凡是期盼得到、每日重复的事,都悄无声息。唯有偶然的巧合才会言说,人们试图从中读出某种含义,就像吉普赛人凭借玻璃杯底咖啡渣的形状来作出预言。

极端主义的激情,不论是政治上的,还是艺术上的,都是一种对改头换面的对死的渴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