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

2018-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花好月圆俏俏

     首先,非常感谢上官老师的信任,促成今天我有这样机会来给大家分享自己关于家庭教育的一点心得和体会。然后,也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积极参加这次分享,希望我用自己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加上自己与各地家长的学习交流,抛砖引玉,给你带来一些启示,让你们在引导孩子学习方面锦上添花,多些角度,少些焦虑。

     我自己跟大家一样,都是三年级家长,儿子在青小商务城分校三年级,不同的是,我家还有一个中学生,女儿在撷秀初中上学,现在初三,所以对我来说,我陪伴过女儿整个小学阶段,与我整天交流的都是大孩子家长居多,所以从大孩子身上还多了一些反思,而陪伴儿子的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不是经验,恰恰是这些反思。

      言归正传,关于养成学习习惯,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到处都能听到专家说,学习习惯最终决定了孩子走多远。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家长会上,老师们反复强调的也是“学习习惯”。那么,在座的各位三年级家长,你们对孩子的学习习惯了解有多少,做了多少,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究竟是怎么养成的呢?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需要养成哪些学习习惯,为后面的学业打下良好的习惯呢?

      一、首先我从生活习惯讲起,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始于生活习惯。

     1.再进一步缩小范围,我就从收拾书包这个话题为例来讲起吧。

      前几天,儿子的数学老师在群里公告:有些孩子忘带作业,希望家长重视,适当帮助整理书包,提醒作业及时上交。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家长,有多少孩子可以做到不用家长、托管老师帮助,自己能独立做到收拾好书包的?从小学到中学,忘记带书、作业本、笔的小事从未停止过,有的孩子书包文具,乱成一团。找个作业,要翻半天,无形中浪费了些不必要的时间。或者折腾家长跑腿送东西过去。

    这件最好是从一年级开始做的小事,我观察到很多家长没有这样的意识,一边事无巨细地包办着,一边抱怨孩子不自立,以为大了就会自然好,可事实是,很多孩子到了初中,仍是老样子,因为长期以来养成习惯了。

     儿子一年级时,我关注到这个问题,于是跟儿子一起开始收拾书包,买来文件袋,语数外每科各放一个袋子,其它再放一个袋子,文具盒、备用红领巾、钥匙等放固定的小格层里。

     把课程表贴在书桌旁,每天写完作业后,看着第二天的课程表收拾书包。开始两三周,我们需要花时间训练孩子,并监督执行,慢慢地从教到放手。步骤可以这样做:

     1.我为你收拾书包。2.我和你一起收拾书包。3.我看着你收拾书包。4.你独立收拾自己的书包。

     为什么有的孩子书包乱七八糟,因为家长没有花时间教孩子,提醒他归类整理的方法,孩子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就会了。归类整理的习惯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的做事和学习效率。

     收拾书包只是生活习惯的其中一小部分,其它比如叠被子、整理衣物、收拾玩具道理都一样,时间长了,孩子的生活会变得有条不紊,学会管理自己,主宰和把控自己的生活,形成“我能行”的积极向上的内在信念。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照顾的人。

     2.规律的作息时间安排

     有的家长自己很随性,家庭生活时间安排没有什么规律,孩子上了小学后,就会感觉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各位三年级家长,有类似同感的吗?孩子每天的生活学习方面想起来干什么干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一个先后顺序和主次安排。好象每一件事都要家长亲自安排,指挥控制,孩子才有意识去做,孩子成了一个被动的执行者。时间长了,还会产生亲子冲突,情绪积压,尤其四年级以后,家长并没有越来越轻松,反而真正开始焦虑。

     比如说,有些家长重视阅读,每天让孩子读书的时间,有时候是放学后,有时候是饭前饭后,有时候是睡觉前,有时候是中午,总之,不是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内。这种家长的指挥下,貌似每天都有让孩子读书,但是孩子就是不知道,啥时候该读书?我观察我自己身边的朋友和学生家长等,孩子比较自由散漫的,基本上背后也有一个随意散漫生活不规律的家庭。

     所以,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家庭现状,制定一个合适的时间表。在大部分时间里,要基本按照时间表来安排家庭生活和孩子的学习生活。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这一步完成后,我下一步该去做什么?他的生活就变得有条理和秩序感,也容易专注沉静下来。

    要想让孩子变得专注,必须明确孩子的一些时间,比如早饭和晚饭的就餐时间、晚上开始锻炼的时间、晚上入睡的时间和早上起床的时间(同时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比如晚饭需要多长时间消化而不影响晚上睡眠,锻炼怎样不至于睡前太兴奋而睡不着,这么大的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怎样的危害)。

渐渐地,孩子的生活就变得有序。有序,才能专注。有序的生活,会让孩子的大脑变得清晰,混乱的大脑必然导致不安全感,因为孩子会觉得一切都是失控的,而有序让人有可控感,故能专注。

3.每天的留白时间

我强调一下,一天给孩子的时间安排,请尽量给孩子一点安静的留白时间。所谓留白,是让孩子能安静地在家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能独处一会。看书也好,发呆也好,画画也好,总之,他自己安静地干他愿意干的事。

有的家长说,我给孩子自由时间了,他外面和一帮小孩打打闹闹一个小时,那不够自由的么?这样不算留白时间!这时候孩子是自由的,但是,没有静下来,没有思考,没有沉静,一天都热热闹闹打发时间的孩子,你很难想像将来他能耐得住寂寞的时光。

大家发现了没有,现在的孩子,普遍有个特点,那就是:不会玩,

也静不下来。多么矛盾的特点啊!不会玩,我猜可能是孩子被安排学的东西太多,太忙了缺少玩耍时间,或是家长干涉太多,担心太多,束缚了孩子,阻碍了孩子天性会玩的能力。

静不下来,一方面可能也是被安排事情太多,比如从小就辗转到处报班,学这学那。另一方面专注力不够,从小外在声音太多,无论是爱护的,关切的,还是叮嘱的,还有评判的声音都算在内,哪怕玩个玩具呢,家长一会问问渴了不,一会儿问问饿了没有,一会怕脏了衣服,一会怕累着,过多干扰孩子。到上了小学,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很难静下心坐在那听老师讲课。等再大了,就容易沉湎于手机或游戏,因为孩子不知道静下来要干什么,心静不下来,也很难学习取得好效果。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动如脱兔,静若处子,放在培养孩子身上就是:学的时候要静心,玩的时候要尽兴。能静能动,切换自如。孩子年级越高,越需要这样的能力。

    二、书写习惯

    谈到书写习惯,这里包括孩子写字姿势、写字态度、书写质量、速度、排版等细节。不知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三年级孩子写作业开始出现初步分化,有的孩子写作业成为学习的负担和压力,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态度,这里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书写习惯。写字姿势会影响孩子视力发展、脊柱健康,握笔运笔会影响写作速度和质量。

    对书写的关注是从女儿上初一开始的,这时儿子正好上一年级,通过跟初中生家长聊孩子学习,我才真正意识到书写的重要。初二以前女儿在专业的书法机构正式上了七年书法课,两年硬笔,五年软笔,软笔边上课边坚持练习,写得很不错了。我万没想到的是,到初中才发现硬笔书写还不过关,写字姿势也存在严重问题,反过来还要练字,中英文书写均如此。

    所以自儿子上了小学,他一边每周一次在机构上书法课,一边我配合在家里每天专时专用练字15分钟,以老师教的内容为主。坚持两年,因他不愿意学书法,刚刚停掉书法班,仅保留在家练字了。我及周围的朋友发现,一般情况下,孩子到中年级,书写产生较大的滑坡现象,一方面孩子们的书写量增加,态度上也不认真了,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还没有完全内化成自己的,顿笔等细节省略掉了,如果家长不跟进不关注,慢慢地在书法机构学习的那些功夫,就失去了,很快倒回原形。

     而作为大孩子家长,我知道现在中高考电脑阅卷对书写要求很高,字写不好,无形中失分,会影响各科成绩,而把练字放在初中以后,一方面时间紧张,另一方面,需要改正原来的不良习惯,建立新习惯,明显花的时间精力要更多,效果还不好,在初中生群体,还需要练字的太多太多了,字不好,真的是影响各科,这是大孩子家长们的反思,分享给大家希望引以为鉴。

     书写习惯不好,是影响作业速度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小学生学习任务还不多,趁现在作业少,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关注孩子的书写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坚持监督执行,不能一味把问题托付给外面机构,等孩子书写上面熟练和稳定了,就省却打破旧习惯,建立新习惯的过程,现在做,看起来要慢些,辛苦些,长远来看,是又轻松又快捷的。你的孩子你负责,教育孩子方面有些辛苦不可省略。

     三、计算习惯

    这个也是女儿上初中后我意识和关注到的问题,通过与各地网友交流,我才知道,小学生怎么强调计算都不为过,而初中生学习出现计算问题,网友甚至给孩子买小学计算来练习,有个高一家长,当发现孩子计算有问题时,在寒暑假,监督儿子从小学三年级计算开始练,但效果并不好,她反思,在该重要的时候没有做,弥补起来真不容易,大家可以想想,初高中孩子的学习已经很忙碌了,还要在繁忙的学习中挤出时间练习巩固基础计算问题,你愿意吗?你的孩子愿意吗?有一次,在初中生阅读群,各地初中家长聊了整整一天关于计算,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计算的重要,暂时也没明显问题,有些孩子到高中,数理化越来越难才出现问题。大家交流后,家长们开始让孩子定时不定量练习初中有理数计算时,才发现有的孩子10以内、20以内运算还会错呢。这些大孩子的反思,让我们清晰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小学生的计算问题。

     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在各个年级,口算的重点也不相同。粗略地说,一到三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减;表内乘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万以内简单的不退位加减法,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题;较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较简单的小数加法等都要求熟练口算。

     部分孩子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包括:不审题、不分析、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不喜爱打草稿、草稿随意不规范、步骤跳步、书写潦草、不及时验算和检验、无简算意识、计算中间不必要的过程或结果等。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态度主要有三种:一是轻视心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而造成的错误。二是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三是懒惰和厌恶。懒得动笔,不愿多写一个字,厌恶计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经常省略必要步骤,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结果,从而出错。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的掌握等,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并且学生自己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

    对三年级孩子来说,目前计算还大部分是口算,有的家长说,孩子都会,就是马虎不细心、漏题、抄错数字,明明会的还错了,其实你这样说的时候,并不代表你很了解孩子,这里面的原因是不一样的,简单罗列几条如下:

     1.小学生特别是中年级孩子,注意力发展不完善,注意稳定性不高,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2.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表现在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计算方法上。小学生这个“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生理、心理特点就使他们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3.短时记忆较弱、记忆错漏。一道计算题包括两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

     儿子的数学,我在家中主要是关注了计算,开始因为还不太会数字,写字慢,每天一页,很快过渡到每天三页,四页,二年级时每天五页,每天坚持计算练习,包括寒暑假,我的做法是,在开学之初,比如二上,就去书店挑选不同种类的二上计算书,留待本学期计算用,然后就是执行了,每天规划出专时专用的计算时间,成为每天计划中的一项,开始时孩子会吃力,花的时间长,练一段时间,就会越练越快,基本都是在10分钟之内完成了。现在他三年级,改为每天四页。

     从他身上,我发现了计算带来的问题和好处,比如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不按顺序做题,漏题,有时边做边说话,分散了注意力,就会抄错题,真正带领孩子去做计算时,发现了很多学习上的细节小习惯,做计算可不仅仅是练计算的能力,不信你问问班里的孩子,计算都会,但能算得快又准的却逐渐变少。好处呢,是从二下开始,我感觉到孩子们的数学慢慢有分化,计算多了,儿子脑子反应快,做数学作业速度很快,学习轻松,这时我就只监督书写及排版等其它问题了。在保证这些良好的前提下,我们才在三年级开始了奥数的学习,目前没有外面报班,我们准备好资料,陪伴他,自己做,不会的共同讨论引导。

    四、中文阅读习惯

  这个话题是无数专家、老师都在强调的问题,如果展开来讲,够讲几个小时的讲座了,今天时间有限,我只简单针对三年级家长来分享一下吧。

相对而言,学前及小学生还是有充足的时间来阅读的,在最该积累阅读的年纪,不要忙着去补课,灌输知识,一定要阅读,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女儿五六年级那两年,为了阅读,我们放弃了小升初补课,量大面广地读了很多书,奥数只学了六个月,顺利考入初中,至今学习相对比较稳定,我想主要在于阅读对她的影响。

 儿子上小学后,我明显感觉出阅读对学习的影响,低年级孩子数学上的问题除了来自计算和学习习惯,基本都来自阅读。理解能力弱,题目就不会做,到了中高年级会出现数学应用题弱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阅读的问题。对语文的影响我的体会是,儿子对字词的理解不一样,因为阅读得多,对多音字,形近字,还有组词等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明显更轻松更容易。到他二年级初写日记时,我发现他没有许多孩子存在的作文口语化问题,引导他写作文容易得多,包括他平时说话,用词的丰富变化,表达上的清晰,仔细观察倾听,都来自他的读书习惯,书籍对他的影响有些是远远超越我们做家长的影响的。

    小学阶段是家长帮助孩子打好阅读基础,养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家长们花些精力引导阅读习惯,比如拿书姿势,看书从上至下,从左至右阅读顺序,先看封面,猜测全书内容,帮助孩子形成阅读是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养成每天花固定时间读书习惯,这是需要从小来培养的。引导孩子专注、观察、思考能力。在阅读时专时专用,只做一件事的习惯是今后学业上专注力的基础。

    因为家有初中生,我基本与大孩子家长交流比较多,初高中生在繁忙的学业中,都坚持抽出时间阅读,家长们也深感阅读的重要,据我所知,在高中的家长会上,老师反复强调的仍是“习惯”和“阅读”,可见它们是多么重要。而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学习力上不去,补课效果也不好,还有的越补越差。中文阅读,并不是仅仅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而对思维的影响才是影响学习能力的重要原因。

    我经常听到中年级家长讨论,有的孩子不爱阅读,有的孩子还没有走上自主阅读,有的孩子喜欢漫画、校园小说这样的浅阅读,没有走到深阅读,还有的孩子阅读内容单一。有的孩子爱书都是过情节,敷衍了事,看似阅读不少,没有在学习上体现出来,尤其到写作时一点作用没有起。

    然后很多家长会着急给孩子报班,三年级孩子报阅读写作班,有一次我竟然遇到有家长说语文基础也很重要,在找合适的班,专业的指导留给专业老师,今天我们来谈的主要是家庭阅读。

    在孩子中低年级,出声朗读与默读都很重要,朗读过程中,家长能发现孩子是不是丢字落字,是不是断句错误,对语段的理解程度,这些看起来小小不然的毛病就像一块布上的洞,开始只是像针尖那么大,一个个多了,时间长了,洞就变大,到高年级那个洞想补起来就非常难和累,反观孩子学习成绩的背后都是这样那样的习惯使然。我有些小学高段朋友,这些情况都出现过。

    如果中文阅读起步早的,在三四年级要引导孩子尽快进行深阅读,然后家长们花些精力为孩子选书,除了学校 要求的必读书目,要扩展更多的方面,从历史、地理、经典小说、哲学、科普百科类都要有所涉及,多些其它家长交流一下,做资源的提供者是不难的。尽量避免花太多时间读非经典漫画类、校园小说,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珍惜时间去读更多有营养有品质的书籍,而不是单纯顺着孩子停留在阅读舒适区,无法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年级孩子的阅读引领相对要轻松一些,这时候的孩子识字量已经很大,要有意识去刻意带孩子度过瓶颈期,用孩子感兴趣的书,开始不一定快,但坚持下去,肯定会越来越好的。通过这样刻意地带领孩子尽早步入纯章节书的阅读,为后面量大面广的阅读打下基础。

前面讲的阅读,都是指书籍的阅读,大家都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也是阅读,生活是立体的,活生生的阅读,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是孩子的阅读,更是教育孩子的最大捷径。

   五年来,因为教育孩子,我走进正面管教家长课堂,从家长课到讲师课,几年来在自己与孩子间的践行,庆幸这样的学习,使我成为一个越来越轻松的家长,与孩子们亲子关系良好,体验到做妈妈的快乐。

五、运动习惯

  运动和阅读对孩子大脑的重要作用大家通过很多专家的文章大家都可以查到,作为一个普通家长,谈运动我并不擅长,但通过与各地家长几年来的交流,我也看到了运动对孩子身体健康、情绪、感统训练等等方面的影响,希望我们不要过早让孩子学那么多语数外。

     一方面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去坚持一项长期的运动,这其中锻炼孩子的勇气、抗挫力、协作、毅力、坚持等属于情商范围的品质,反过来,作用在孩子学习上面,效果远远比单纯在学科上下功夫更好。现在的孩子普遍带着很多负面情绪学习,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有能力有意识去引导孩子情绪管理,那么通过运动至少孩子有一个疏解的减压方式。

     另一方面,每天陪伴孩子做些常规的运动,比如跳绳、打球、跑步等,既增强体质又增进亲子关系。孩子越大,你们越会发现,凡是不爱运动,身体不想动的孩子,鲜有学习较好的,身体懒惰的同时,大脑也是懒惰的,一遇到点难题就退缩,而且缺少生命的活力。

六、总结

    关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是我第一次梳理给别人做分享,我主要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实践从生活习惯(收拾书包、规律的作息时间、留白时间)、书写习惯、计算习惯、阅读习惯、运动习惯几方面来展开讲的,这些都属于孩子学习时代基础的习惯,正像盖房子打地基、铺管道一样,家长如果陪伴引导孩子做,把你能做到的,意识到的,落地执行下去,一定会助力孩子的教育。教育孩子就是“骑上马,送一程”的过程,小学生习惯不好等问题,并不是孩子越大这些都顺其自然地变好,也并不是你花钱送去机构就会越来越好,你的孩子你负责,你在早期多花些心思,后面就会很轻松,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浸透着家长无私、用心和坚持的付出。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