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文艺青年的人都挺可怜
北京已经扎扎实实地入秋了,早晚都挺凉。秋风不时吹起,衣服不够还挺容易受寒。不过还好,秋风刮起只要及时增添衣服,身体也不会有大碍的。倒是有些风刮起来,不是让人身冷,而是心冷,尤其对一些有着一颗玻璃心的小伙伴来说。
铺垫结束,进入正题:近几年来,一股鄙视文艺青年的风潮越刮越猛。当我以为这股歪风即将偃旗息鼓的时候,前不久又看到一篇专栏文章损文艺青年。虽然已经有一些文章在为广大文青辩护了,但我觉得,光防守哪行,得反击啊。国足要不是反击了,能对韩国连扳两球么?
其实,鄙视文艺青年的人不是可恨,而是有点可怜。为什么呢?
首先,这类人大多已经被生活磨砺得超级现实。这看似是一种成熟和成长,但其实是一种对生活的妥协和虚弱无力。文艺青年经常被吐槽的一点就是飘在云端、不接地气。还是那个笑话,说一个热气球吊着医生、士兵、工程师、农民和诗人,气球一旦漏气,最先被扔下去的肯定是诗人。这笑话想说的无非就是文艺青年(或者艺术家等)单纯善良,缺少现实生活必备的技能和头脑。但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文艺青年的标志是喜欢和关注跟文艺有关的事物,但不代表他们活在真空中,也不代表他们不需要跟人打交道、不需要对付柴米油盐。我自认自己应该算个文艺青年,虽说不至于对这个身份洋洋得意,但也并不为此感到难堪。我经历过并仍在经历着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买菜、做饭、买燃气、打扫房间、洗衣服被褥......所谓的柴米油盐,我觉得我做过的一点不比一个家庭主妇少。而所有普通人所要经历的悲欢离合、被欺骗、被辜负,我也同样或多或少经历过。那些被吐槽不接地气的文艺青年,多半还只是没有脱离父母呵护的大宝宝吧?他们多半仍住在父母的房子里,吃穿不愁,当然可以双脚腾空云端漫步。但这样的人,普通青年里没有吗?很多刚出到社会的80后90后都属于这种情况吧?温室的花朵、没断奶的大孩子,这样的黑锅咱文艺青年可不背。回到那个笑话,我首先想说,热气球漏气这样的事情,一年发生多少次?你说你危机感强,那我告诉你,你可能有一个不那么幸福的童年,才让你这么四面楚歌。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不会有太多文艺青年,吃不饱穿不暖的边远山区也不会有太多文艺青年。文艺青年从来都诞生于太平盛世静好岁月。你那么看不顺眼文艺青年,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身世,说来让大家开心开心?假如你真的是那么苦大仇深,难道不是可怜的么?其次,热气球假如真的最终要坠落,谁能幸免于难?医生?士兵?还是工程师?早死晚死都是死,谁的人生更值得回味?如果处在战争年代,那么做一个文艺青年大概是一种奢侈。但如果处在和平年代,温饱早已不是问题的前提下,做人文艺一点有何不可?你要说世道艰险、优胜劣汰、人生艰难容不下远方和诗,那我只能对你表示同情——你大概处在一个身不由己勾心斗角人人自危的环境中,不论是职场或是家庭生活。总之,你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用来自保了。我们不说那些只沾文艺皮毛的伪文青,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文艺青年是有门槛的,做一个高阶的文艺青年更有门槛。首先,至少得要解决温饱,其次,能够独立掌控自己的生活。你不愿做,或许不是你不屑,而仅仅是你功力不够。你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就这么回事。
另外,这类人通常没有什么生活情趣,生活方式单一且缺少想象力。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本文说的不是普通青年,而是鄙视文艺青年的这个人群。上文已经提到他们的一大共性就是超级现实,基于这一点,他们很自然地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以及个人现实的发展问题。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概括,就是眼里全是房子、车子、票子。他们的休闲生活很少,即使有一些,也往往没有什么新意。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个大龄未婚女青年,职业大概是做直销的,事业做得还算不错的样子。可是看她的朋友圈,休闲娱乐来来去去就是那几样:购物,哪天又买了好几双鞋,让它们排排队吃果果来一张合影,发个朋友圈;吃喝,哪天又吃了一顿大餐,手机消个毒,朋友圈发一个;唱K,发个朋友圈,照片通常是一群人在灯光幽魅的KTV包房里面对着放着果盘的桌子嬉闹;偶尔,也会玩玩农家乐,吃吃烤乳猪看看民俗表演,没有别的了。我不是说这些活动不好,但人的生活不要太过于程式化。我说的这个人还算好的了,还有的根本没有时间或兴趣做这些。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们连单位大院里一次说走就走的散步都难得有一次。什么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他们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炕上。
第三,他们鄙视文艺青年没钱,暴露的是内心的贫乏。蒋方舟曾经说,那些鄙视文艺青年的人最本质的是鄙视文艺青年的穷。我很认同这个观点。试想,如果文艺青年个个都穿金戴银锦衣玉食,这些人还叽歪个啥?但这里边的问题是什么呢?首先,文艺青年真的都很穷吗?我一直挺反感那些概念不清又喜欢瞎吐槽的人。怎么才算一个文艺青年?我觉得只要喜欢与文艺有关的事物,认同和实践具有文艺气质的生活方式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文艺青年。这是一个宽泛而且边界不那么清晰绝对的概念。那些演艺明星算不算文艺青年?在我看来,很多都算。他们穷吗?汪峰穷吗?刘烨穷吗?其次,你说这些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文艺青年是穷的。OK,请问,这个社会上,哪个群体中大部分人是富的?普通青年中大部分人是富的吗?第三,穷人很多,你为什么只骂文艺青年?老少边穷的地区那么多人口,你怎么不骂?你回答不上来,我来替你回答。因为文艺青年触动了你敏感的神经。因为你内心贫乏、没有品位、缺少精神生活,文艺青年的存在成了一面镜子,反衬出你的丑陋。 我记得有一次同学小聚,在车上一个女同学无端端冒出一句,说我的眼睛里好像写着:你们都是俗人。我的包大人,我可真是冤啊!我内心并没有什么看不起她的意思,怎么就伤了她的玻璃心,还写在脸上写在眼睛里?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你可以穷,但不能廉价》。我觉得大部分真正有立场有骨气的文艺青年,绝不是廉价的。反倒是那些人因为一个人穷而鄙视他,那才掉了价。总而言之,因为钱的因素而鄙视文青的那些人,可怜之处在于认识狭隘、格局不高,而且还有一颗因为自卑而自带攻击性的心。
说到这里,鉴于这类人已经足够可怜,我还想好心提醒一下他们——在你张嘴骂文艺青年的时候,还是谨慎小心一点为好。因为,搞不好你可能会碰一鼻子灰。文艺青年虽然是近些年出现的词汇,但文艺青年这个群体其实早已有之。当你唾沫星子乱飞的时候,你以为你只是在骂那些整天用手机拍拍天空发个用了滤镜的美图的小屁孩,但其实你连带骂了很多人,他们是:莫扎特、达芬奇、毕加索、米开朗基诺、多明戈、曹雪芹、齐白石......好好掂量一下吧,我只能帮你们到这了。
昨晚2016超女冠军夜,很少看选秀节目的我这次选择了坐在电脑屏幕前。四个优秀的女文青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当最后一曲方圆唱出《乌兰巴托的夜》,几位评委纷纷感叹出了一身鸡皮疙瘩,而我的反应则是眼眶湿润。随着年龄增长,人心变得坚硬但也变得粗鄙,不再能因为感动而落泪,这其实是一种遗憾和悲哀。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这个世界上其实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体验到皮肤高潮。而皮肤高潮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听音乐时因为共鸣而起鸡皮疙瘩。这就好比说,世上只有一小部分人有幸看到极光、品尝到极品古巴雪茄。甚至,听音乐感受到的皮肤高潮,快感比这些感官享受还更美妙。鄙视文青的那些人大概一辈子不知道皮肤高潮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这,恐怕是这些人的又一个可怜之处。
曾有一篇文章说过,世道变坏是从鄙视文艺青年开始的。在这个仍不那么美好的世界,或许正如做一个好人需要勇气一样,做一个文艺青年也需要一些勇气。但正因为这样,能安安静静地做好一个文艺青年,反而是一个强者,而不是弱者。弱者往往喜欢抱团取暖,强者反而不介意独行。想起那句近来流行的话——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愿所有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文艺青年的童鞋,都既能看清生活,也能仰望星空,真正做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足、现实和理想的平衡兼顾,让那些苟且于庸常生活的人们闭嘴。
文艺青年,请坦然而自信地接受自己的身份。 人生是一场远行,请乘上自由飞翔的热气球,“飞到那遥远的地方看一看,这世界还是一片的光亮。”纵使有一天世界末日来临,你不同于别人的是,至少曾经到过远方,吟诵过壮丽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