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6-27.28.29
6.27[传统为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经很少达到了。”
【老彭有话】孔子说,“中庸”应是道德的至高标准,很少有人能达到了。
孔子很少用“德”字,到这里《论语》中是第二次出现“德”字。孔子在这里提出“中庸”是德的最高标准。但“中庸”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论语》中并没有交待。倒是后世的儒子借此做了好大一篇文章。
6.28[传统为6.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孔子说:“有谁能出屋不走门?那为什么没有人按我的路走呢?”
【老彭有话】孔子说,世上哪个人出屋子却不从门走?道理都明白,但为什么就没人按我说的走呢?我说的才是正道啊!
从“谁能出不由户”,孔子慨叹当时的人们不走他所倡导的道路,也即恢复礼制,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以保社会安定发展。但事实恰恰相反,因此,孔子才有此问,实际就是在说,大家都知道阳光大路好走,为什么却偏偏去走歪门邪道。
此处“出不由户”与“行不由径”并不相同。
6.29[传统为6.25]子曰:“觚①不觚,觚哉!觚哉!”
【译文】孔子说:“觚不像觚了,还是觚嘛!还是觚嘛!”
【老彭有话】孔子说,觚?这还是觚吗?唉,觚啊!觚啊!
言语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孔子那生气的样子,似乎看见他手里正捧着一个觚,大声地在质问他的学生们。但这是社会变化使然,与学生何干?但能反映出孔子对周礼、对祭祀用具已有变化的强烈不满。
读至此,感觉孔子依然还是满腔的无奈。
【注释】①觚,古代酒器。
6.30[传统为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贤良啊,一篮饭,一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呀!”
【老彭有话】孔子称赞说,多么贤德的人啊,颜回。饿了就那么一碗饭、渴了就饮一瓢水,住在那么简陋的小巷,人人都说无法生活,但颜回仍能自得其乐。多么贤德的人啊,颜回!
孔子在这里称赞颜回在艰苦的生活下认真修习学问,提高自己,实际也是在用颜回的事例来激励其他的学生。现在社会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人人痛恨的“邻居家的孩子”,那么看到这里是不是应该高兴了,幸好自己没有同颜回同学,不然孔子还不念死你。
孔子看重颜回的是对信念的坚守,不是如“觚”那样随意的“改变”。
【注释】①箪,古时盛饭的小竹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