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的大野心
小程序上线的第一时间,搜索了几个,朋友分享了几个,也尝试了好几个。绝大部分做了小程序的原生App只保留了核心功能,像京东的小程序页面只保留了搜索和订单。整体体验非常流畅而且稳定,但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在微信里打开京东比我直接打开京东,路径实际上变长了,输入不方便了,那微信这是何苦呢?
这事其实得分线上和线下来看。
在10年前PC端统治互联网的时代里,用户访问不同网页,接受不同的服务之间的转换无比流畅,只需要点击一下超链接,就可以从一个网站直接跳转到另一个网站,来回来去非常方便。
但在移动端统治互联网的时代,这一切都变麻烦了,你想从一个App跳转到另一个App里?你跳一个我看看,在移动端里频繁的切换两个App就足够烦人了,如果一段时间里需要同时用到3个App,你能彻底疯了。
你的每一次操作都被严格限制在了同一个App内,如果有跳转到另一个App的需求,乐观的情况是你的手机上恰好有这个App,要不然你还得去AppStore下载安装,这就是移动端最大的不方便。这也是锤子在去年做出One Step功能的初衷,希望通过连接不同的App来简化操作路径。
所以,单纯看线上,微信要做的就是PC时代搜索引擎干的活,每一个小程序就是PC端每一条超链接,无注册无订阅无下载,搜索即用。
这么看来似乎小程序更容易替代那些手机里的低频App,真正体量已经很大的App还是难以被小程序替代。至于微信能不能真正做到连接一切App,把整个互联网装进去。不知道,等着看。
网上有很多人评论说哪有商家那么傻啊,被你微信牵着走。其实微信就没想在你脖子上挂那根绳,小程序的野心也根本就不在线上,而是线上与线下的连接,靠着App与线上线下,内容与服务之间的连接,拓展线下的服务。
比如,小程序在入口处做了非常多的限制,不能模糊搜索,必须精确到每一个字符;没有使用过小程序看不见入口;不能推送,不能订阅;没有商店。还有一点,除了搜索和分享以外,只能用摄像头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极其严格的限制了导流。所以很可能要做PC端的搜索引擎只是个幌子,限制了线上导流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流量得从线下来。
微信从来都不创造需求,微信只满足需求,而且对于小程序来说这些需求都是高度场景化的。
比如,你去一家餐馆吃饭,扫瞄饭桌上的二维码,直接进入商家的小程序页面,点菜下单,等着服务员端过来就行。
比如,你参观一家博物馆,扫描某某某画家的真迹旁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页面,直接阅读相关资料和专家人士的点评。
比如,你在公交车站等车,扫描车站牌上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页面,所有公交车的预计到达时间和现在的位置,全在那躺着呢,看就是了。
你进入了那个场景,产生了强烈的需求,然后抬头一看,我靠那居然有个二维码。扫吧,扫完了用,用完了走。
所以小程序的应用就在于线下的高度场景化,用的时候才想起来,不用的时候肯定不烦你。
顺带说一句,支付宝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做社交,做社区也是源于此。等着微信彻底入侵全部线下支付场景的时候,支付宝就没多少活路了,这不,马上就来了。
说回小程序,这也就是为什么微信对于小程序做了那么多的限制,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可以追溯到几年前的订阅号,当时微信做出了公众号,也做出了很多的限制。当你订阅第一个公众号的时候,你的列表才会有订阅号出现,没有公众号推荐,不能推送,只能用户主动访问。
从那时候起微信就在参照web的方式来构建生态了。归根结底就是只有当用户对某样东西产生了某种强烈的需求或者兴趣的时候,用户才会去访问,没有的时候就不访问,所以你不停的推送有什么意义呢?这也是张小龙做产品时一贯的态度和品味。
设想当年换一个人来做公众号,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单独做出一个页面来,里面有公众号精选专题、一周公众号排名、猜你喜欢的公众号......
所以,我认为小程序在彻底掐死低频App的同时,带来的可能是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的高效率的生活方式,这里面有无数的机会和挑战,线上的巨头们会不断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线下的商家也会不断优化自己的服务,寻求线上合作。这可能是一波新的创业潮的到来。
小程序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Level不够预测不了,但我估计张小龙本人也未必就想的很清楚。他做的就是创造了一个生态环境,剩下的就不是他该思考的事了,是你们所有创业者该思考的了。
前几天看罗永浩讲锤子UI的设计理念,他说锤子从来不刻意追求扁平和拟物,该拟物拟物,该扁平的就扁平。去年12月底,张小龙演讲说他脑子里压根就没想过克制这件事。所以,哪来的克制不克制,产品经理只做最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