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500字1000种思维模式想法

《直觉泵》之“发现古尔德”|多元思维051号

2019-04-21  本文已影响18人  肚财神

不知不觉我已经攒了快100张卡片,思维模型也有50个了。工作这么忙还能做到这样,先给自己点个赞,成绩还没那么快显现,但每次复习之前的内容都很有感慨,原来我之前是这么想的!!

01

今天的思维模式就是针对我们的直觉,让我们反思一些说法背后的大坑,这是《直觉泵》的第九种思维工具——“不如说”“故意堆积”和“古尔德两步”。

这个思维工具特别搞笑,丹尼特好像对古尔德特别反感,为他制造了很多新词来讽刺他。今天的这个思维工具就是为古尔德专门准备的。他这样讽刺古尔德:

已故生物学家斯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作为“吊杆托架”的开发者和设计师,简直是艺术家级的。在此,为了纪念这位人类中最精通此道的大师,我用“古尔丁”(Goulding)来命名三类有关的思考工具。

古尔丁在中文中很难知道代表什么意思,它是古尔德加ing形式,把古尔德耍小聪明展现的活灵活现。中文不太好理解,我用“发现古尔德”来表示这个思维工具,古尔德代表的是思维上的陷阱。

02

第一种:“不如说”。指的是前者说了一个东西,然后用“不如说”来否定前者,强调后者的正确性。

作者可能只是用这个修辞让读者(听众)产生错误的印象而已。“不如说”让我们下意识觉得后者是对的,但实际并不如此。这种情况不但古尔德都喜欢用,很多人都喜欢用。

比如在夏洛特《简爱》中有这样的名句:

我相信,与其说它是诱惑,还不如说它是灵感,它使人感到温暖、感到安慰——这我知道,它又来了,它不是魔鬼,我向你保证;或者,要是魔鬼的话,那它也是穿上了光明的天使的衣服。

通常来说,“不如说”与“与其说”配套使用,前者是大众或他人的理解,而后者是作者自己的观点,通常前者是不合理的观点,后者是更合理的观点。

比如下面这个标题:《与其说是七夕送礼清单,不如说是“七夕求生指南”》。前面是对的,而后面对某些直男来说可能更形象而已。所以,我们要注意的是前后可能都对,不能被作者带跑了。

用在学术上,问题就很严重了,可能会出现问题。古尔德在用使用的时候把前者和后者对立起来,通过论证后者是对的,来否定前者是错误的。比如下面这个:

与其说人类只是一种“潮湿的机器”,就像呆伯特与很多认知科学的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不如说人类拥有自由意志,并且为他们的善举和恶行负有道德责任。

但实际上,“不如说”可以指的是两者都可能是对的,只是作者倾向于后面这个说法而已。如果你不小心判断,就可能被古尔德带到沟里,觉得后面的更合理。

当然,我们不讨论学术上谁对谁错 ,丹尼尔的观点也可能是错的。我们在读到“不如说”的时候要注意分辨前后两者的关系,它们可能都是对的,只是使用场景不一样而已。

03

下一个是“故意堆积”,这个不太好理解,它指的是前面说一堆观点,然后从某个方面论证他们是不对的,比如说“没有比这更荒唐的了”,来完成致命一击。而实际上,我们要论证的观点根本不是这个角度。

文章中的例子太晦涩而且太长,我一时又找不到生活中更合适的例子,暂时就先不放例子了。

这两个容易引起误导的说法都是提醒我们在否定一个观点时要慎之又慎,不能因为某个方面错误就全盘否定。

第三个说法其实也是类似的手法。丹尼特称之为“古尔德两步”:

第一步,制造一个靶子,然后驳倒它。这个技巧谁都会。第二步才堪称天才:主动把注意力转移到第一步驳论所用的证据上,这些证据本可以证明你的对手并未持有被你反驳的那种观点,而你则把它们诠释为对手面对你的攻击勉强让步了!

例子也非常晦涩:

在克罗宁那本书的最后一章中,她转向之前并未关注的内容,对物种的起源这一进化论的核心问题做了一番细致的讨论,指出这个问题现在依然悬而未决。但古尔德却像是终于悟到了什么似的,抓住这一章不放,讽刺地说克罗宁在这里承认了她“泛适应主义”的失败。真是可笑!

说白了,就是先树立一个对立的观点,然后抓住对方一个委婉的说法,把它夸大成对自己的观点让步了。

这就好像“借力打力”一样,不过走火入魔了,因为根本没有证据来证明,他所说的让步都是一厢情愿。

04

最后总结一下,一切的一切,这三种工具都告诉我们不能轻易否定一个观点,如果要做,就一定要有各个方面的证据,一定不能被作者带着跑。这就是“发现古尔德”要告诉我们的。

另外,这个思维工具还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即使你对你不喜欢的人,你也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甚至是优化我们思想的大学问。

思考题:找一些鸡汤文来读,你会发现大量的“古尔德”!(用鸡汤文来锻炼逻辑思维,是不是个小惊喜?)


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持续的行动”才是!我是陶肚,用三年构自己的知识宝库,我们一起来吧。

一起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