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界快语轻吟社中国古诗词原创集

春江花月夜,意韵水云天

2024-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冉冉crr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为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誉为唐诗开山之作,享有“一诗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之名。说这话的也不知道是谁,显然是片面之辞。实则是和几千年的唐风宋韵开了一个玩笑而已。

要说它可以排入唐诗宋词前十名我想大家还是同意的。毕竟《春江花月夜》吟诵起来颇有气势,它是一篇唯美的意识流作品,也是一幅恢宏的画卷。

它将春、江、花、月、夜这几个意象完美地串联起来,貌似串起一片片璎珞一般,串成了一副亮晶晶的项链戴在美人脖子上面。

《春江花月夜》不是律诗,它是“歌行体”,是古代乐府诗的一种。后来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种体式,这种歌体在音节、格律上比较自由,多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是灵活多变。

全诗一共十八句,我特地用分隔线将其分隔来,这样一目了然。每两句换一个韵脚,所以共用了九个韵部。看上去就像九首七言古绝一样。歌行体本来就是唱词,所以跟现在流行歌词一样可以平仄混韵。语言远不及律诗那样精炼,我们看到其中有不少字词的反复出现,如果是律诗是不可能这样的。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跟后来刘希夷的《白头吟》里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谁敢说十几年之后的大诗人崔灏在《黄鹤楼》诗中暗藏《春江花月夜》的痕迹呢?比如“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可见金句人人都想借用,高明一点就是化用。尤其是现代的流行歌词中,有不少就是化用唐诗宋词里的金句,当然直接借用的更多。比如方文山的歌词中就有很多化用源自唐诗宋词。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注意到这首诗有上面两处是诗人扪心自问的。寄愁思予明月,明月成了多少诗人的心灵寄托?“风花雪月”也就成了诗人笔下的载体。“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有没有机会重来一次?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是多少隐藏的心事

诗无达诂,从来如此。

Ps:网上有联

上联:春江花月夜
下联:秋窗风雨夕

美虽美,但是“夜”和“夕”重意了,而且“夕”为古仄,下联应该平收的。

所以正如标题:

上联:春江/花月/夜
下联:意韵/水云/天

我想肯定还有更好的下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