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这个时代,你是否已经遗忘86年前的昨天发生的事?

2017-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码农星球

今年的“九一八”不同于以往的“九一八”。

昨日依然是警醒国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但不同的是,今天是大中小学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后的第一个“九一八”。

在科技时代飞速发展中,在网络迅速蔓延渗透到生活中,在时间岁月慢慢消磨中,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记得86年前的918发生的事情,那天是四万万中国人民的劫难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开始。

《三十二》主人公韦绍兰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畔的南满铁路路轨,悍然进攻沈阳东北军第7旅驻地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直至1932年2月5日,日本侵略者仅用4月18天就占领了东北主要城镇,控制辽吉黑三省。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三千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

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期间,衍生了数不清的爱国人士,同时也有数不清的民众遭受了迫害。

一、九一八事变中的,铭记危难时刻民族同胞之大义的宁恩承

在东北天地惊变的那一夜,在东北军群龙无首不战而退的那段历史中,有一位校长心怀民族大义,断然拒绝日本人的“好意”,当机立断,使出浑身解数保全了学校的学生、教职工等数千人,而自己则成为最后离开学校的人。这个人就是当时上任不到10个月的东北大学校长宁恩承。

宁恩承

他曾在英国接受教育,英国人的传统,一艘船将沉没的时候,船上的妇女小孩先下船,先上救生艇,其次是男的乘客,再次是船上的水手,最后是船长。如果船沉得太快,船长来不及逃生,这船长就随船沉入海底。

所以宁承恩觉得自己作为校长一定遵守英国传统,策划安全出险办法。如果遇上危险,逃生的次序一定按我所说次序实行:妇孺先离船,其次是教授、学生,再次是职工,最后才是他自己。

9月24日,在他安排下,全体女学生、在校的男学生以及愿意离开的教职工,连同家属,坐上火车,撤离了沈阳。东北大学数千名师生员工对着日军刺刀,在上任不到10个月的宁恩承的带领下,无一人伤亡紧急疏散完毕。

宁承恩说,“中国向来有国家养士的传统。古人说“士报国恩”,今国难当头,我们全是一国的善士,应有“士报国恩”的准备。如果发生任何危险,应该恪守“士报国恩”的信条,就一切无恐无忧了。”

二、纪录片《三十二》与近日上映的《二十二》

《三十二》是一部题材具有公益性和充满正能量的纪录片,片中没有历史资料画面、没有血腥暴力镜头,只有这些可爱的老人每天的生活与心情记录。“面对伤痛,不终日怨恨,但一刻不忘”。这是这部纪录片所传递出来的正能量与和谐、正义的价值感。

韦绍兰

就算这个老人有非常人能够承受的经历,以及穷苦的日子的洗刷,但韦绍兰老人的正能量仍然满满的,她在片尾说,“这世界真好,就算吃野东西也要留出命来看。”我感慨于这个老人的勇气以及对生活满满的期盼。

《三十二》纪录片仅仅是当年受害群众的一个微小的缩影而已,一个人的疼痛,千千万万人的疼痛,韦绍兰的遭遇是二十万慰安妇的缩影,她的疼痛是二十万人的疼痛。所以“勿忘国耻、铭记历史”。

韦绍兰

当时乱世之中,战火纷飞,有人感叹“偌大一个中国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有很多人想读书却读不起书,包括韦绍兰,所以现如今的我们以及在校的孩子们,都应该明白,读书无论在何时都该有双重的使命,一为提升自我改变个人命运,二为时代发展,要有报国的情怀。

而今,硝烟战火已经散去,祖国再也不是任人欺凌、贫瘠薄弱的模样,生在这个时代,你是否还记得“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的八字箴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