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重学习1

2022-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卌行

这一周,都与综合素质评价耗上了,好在收获也挺多的。看我们课题团队的小伙伴们,从最初的茫然,到现在的有底气的梳理,文字汇报越来越实,提炼得也越来越清晰,未来的路径也更明晰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信心越来越足。

在本周之前,对于综合素质评价,我一直都有些概念上的迷糊。如它和学科评价之间的关系,如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学科评价、活动评价、德育评价,合在一起,是否就表示综合素质评价到位了呢?在前期,我们并不清楚的时候,我们就把必须做的前面提到的三类评价,好好做,尽量减少用分数评价,尽量多关注学生的行为表征,尽量多关注过程性评价,关注关键事件下的典型事例。通过一周的梳理,还是有眉目多了。今天,就将一些学习到的综合素质评价摘录下来:

《中国教育学刊》王洪席 陈平静《“育人为本”理念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落地”的实践路径》

1.在新时代,国家相关文件的出台已从政策层面客观、清晰地明确或厘清了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底层逻辑,即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度实施来撬动、“倒逼”学校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育人理念、模式、路径以及运行机制等,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从“育分”到“育人”的这一历史性转变。然而,从目前的实践调研情况来看,综合素质评价“落地”过程仍存在诸多困扰和挑战。那么,基于“育人为本”理念,基础教育学校究竟要寻求什么样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来突破此症结与困境呢?本文提出学校综合素质评价“落地”应回归本源定位、识别潜能优势、聚焦关键事件、消弭“学段壁垒”等路径。

2.学校应牢牢把握、旗帜鲜明地坚守、彰显、张扬综合素质评价的本体功能和核心价值——育人。至于其“选拔”功能,则应是其“辅助目的”。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强调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4.学校到底应如何做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在我们看来,学校在常态化、规范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只有瞄准了育人“靶心”,其蕴涵的教育价值才能得以充分释放和彰显。

5.在我们看来,综合素质评价是对“精妙、复杂及重要特质的洞察过程”。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模式化的“合格性评价”或“判定性评价”,而是重在识别、洞察、剖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以清晰而明了地勾勒、描述和呈现其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素质、人格、品行的人。这一评价理念与逻辑在《意见》中有明确陈述,即“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无论是“观察、记录、分析”,还是“发现和培育”,抑或是“把握特点,关注过程”等,均指向的是对学生独特的、与生俱来之禀赋、特质、潜能的识别、判断和洞察

6.具有良好结构和效能的综合素质评价,其育人旨趣应聚焦于对学生发生于真实复杂情境中种种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精细观察与专业分析上,并以此来深度描述、理性揭示出隐藏、“潜伏”于行为实践背后的内在品格和独特“面孔”

7.“育人为本”理念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不宜局限于“木桶理论”所圈定的“那块短板”,其靶心与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独特的、关键的潜能优势,强调用鉴赏、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与分析,进而发现、挖掘、呈现出学生的“机灵点”和“闪光点”,并汇集众多力量进行培育与滋养,促使其不断成长和发展,静待花开。

【思】这只是三篇系列文章之二。但里面的观点却是一再地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了评价的初心,是育人,是发现学生的“机灵点”。这正与我校的办学理念:“为每个孩子最大可能的发展负责,让每个生命幸福绽放”吻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