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4)——幸福是什么?(下)
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生命发生发展的角度,认识到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我们的幸福,这让我想起了冰心的一段话:“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觉得悲凉。”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的那些愉悦幸福之感,将我们的生命之绢绽放朵朵绚丽之花。
而在这一篇中,我将以横向的角度,对幸福的不同层次进行解读。
从构字法来看,“幸”是“土”和人民币的货币符号“¥”组成,”福“则由”衣“和”一口田“组成,也就是说,”幸福“大概就是有土地、钱、衣服和粮食作物。但即使是这些物质上的满足,也只是符合我们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这让我想起了非常著名且经典的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需要(食物和衣服),安全需要(工作保障),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五阶段模式可分为生长性需求和成长性需求。前四个级别通常称为缺陷需求(D 需求),而最高级别称为增长需求(B 需求)。1943年马斯洛指出,人们需要动力实现某些需要,有些需求优先于其他需求。
这个理论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可以解释人类的很多发展现象,比如经济学、国家发展等等,而在此,我想用此来解释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
第一层:生理需要
生理上的需要(Physiologic Needs)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比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会有生命危险,比如饥饿、缺氧等。这一层次的需要是最强烈的且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对于“基本生理需要”满足还存在这样的顺序:氧气➡️水➡️营养➡️温度➡️排泄➡️休息➡️避免疼痛。
正如开篇所提到的“幸福”的理解,衣食住行的满足了我们的基本生存条件,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就像网上有人说的: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在电影《求求你表扬我》中,范伟说:“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着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这段关于幸福的描述,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
第二级:安全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Safety Needs)包括了物质上的安全,比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和保健待遇等;经济上的安全,比如生活稳定、养老等;还有心理上的安全,比如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等。
在电影《万里归途》讲述的是努米亚共和国爆发战乱,前驻地交际官宗大伟(张译饰)带着同胞撤侨,然而回家的路变成了生死险路,在与叛军首领赌命游戏面前隐忍挣扎,克服内心恐惧与外界压力的同时坚定前行。
结尾处,宗大伟在除夕夜安全回到了家里,家里人都不知道他是死里逃生,只有妻子紧紧地抱着他,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在他走在回家的巷子里,空中腾起一枚烟花,“砰”地一声却着实吓了他一个踉跄,普通人并不会被放烟花的声音吓到,但是他刚从战火中死里逃生,下意识地把那声音当做了枪声,作出了应激反应,这一幕让人非常心疼。
终于回家了,这里是安全的,没有战火、没有枪声、没有导弹,屋子里热气腾腾,充满了欢声笑语,父母妻儿、兄弟姐妹都在忙忙碌碌,还有刚出生的女儿,这是家的温暖,是安全的,此时,他的脸上才终于放下紧张的肌肉,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劫后重生,便是幸福。
第三级: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 Needs)是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得到互爱等,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助,在互相信任、深深理解上相互给予和接受爱。
满足了归属与爱的需要,我们便是幸福的。从生命之初开始,我们就有归属感——家,父母给了他们所有的爱。直到我们渐渐长大,不断离开家,越来越远,越来越久,但我们依然有归属感——有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温暖的家乡,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在外遇到了好事,总想给家里打电话;碰到挫折,怕家里担心,不敢打电话,但最想念的仍然是妈妈——生命最初的链接。
我不禁想起了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唐代诗人孟郊,他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与老母亲堪称“母慈子孝”的千古典范。孟郊童年不幸,自幼丧父,是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长大后的孟郊勤奋学习,立志要出人头地,来摆脱贫穷贫,以让母亲过上幸福生活,并让母亲为自己儿子自豪。于是,孟郊潜心科考,但时运不济,次次都铩羽而归,名落孙山。每当孟郊考试无功而返,独自漂泊他乡时,他总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期间,他写过一首《远游》:慈乌不远飞,孝子念先归。而我独何事,四时心有违。
四十六岁时,终于考中进士。他欣喜若狂,当即写下了人们在春风得意时都想吟诵的那首著名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直到五十岁时,他才得到一个官职,将母亲接到身边。团聚之后,孟郊回想每次出门前母亲缝衣的情景,便写下了这首《游子吟》: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为将要远行的儿子缝制身上的衣服。临行前特地缝得密密的,总怕路远容易破,又生怕儿子走太远归来得晚。谁敢说子女像青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母亲春晖般的爱呢?
第四级: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承认,尊重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就是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外部尊重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的,就像我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的班主任老师就教导过我们:要想别人尊重我们,我们要先尊重别人。可见“尊重”在人与人的相互中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成年进入社会后,我们会发现身边出现的、网络上曝光的很多纠纷事件都是因为有一方或者双方都没有做到“尊重”。
我们从小被教导尊重别人,那么对于你自己呢?是的,在这里,提到的是“内部尊重”,也就是自尊。自尊,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是对自己价值的认可和接纳,允许自己快乐,做有意义的事。
幸福并不全在与他人的相处过程中得到的,更重要的,是从自己的内心得到幸福。对于这一点,也许我们还未清晰地认识到,有些人从事那些容易找到并能长期获得优厚报酬的工作,哪怕明明知道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有些人宁可在不良关系里孤独绝望,也不忍心离开当前的关系去找一个可以分享生活的伴侣或是与当前的伴侣培养幸福的关系……你多久没有好好尊重自己、给自己幸福了?以至于我们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获得幸福,于是乎,我们追求幸福的能力也随之减弱。我们有时会忽略一些幸福的来源,有时会注重一些不幸福的事情,我们还可能会做一些威胁自己幸福的事,去想那些不开心的往事。
幸福的生活需要内在价值观的支撑,就像纳撒尼尔·布兰登所写的,“要想找到价值,人们必须相信自己有资格享有这种价值。若要为幸福而奋斗,人们必须相信他自己有资格拥有幸福”。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核心价值,接受真正的自己,把虚荣的东西抛开。我们必须相信幸福是应该得到的,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价值,值得这美好的一切。正如林肯所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s)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会时时忘我、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在这种时刻,体验者完完全全成为一个人,个体完全地沉浸于体验本身。这种时刻就是积极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伊所提出的“心流体验”(Flow)的时刻。在心流体验中,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我们的感觉和体验合二为一,即“行为和觉察融为一体”。
根据契克森米哈伊的解释,拥有清晰的目标是心流体验的前提。虽然目标可能会根据情况有所改变,但大方向是不能错的。当我们全情投入去实现目标,并不为任何其他的诱惑所动摇时,我们才能获得心流体验。同时,当下以及未来的益处在这种状态下合二为一。遥远的目标不但不是阻力,反而可以帮助我们感受正在经历的意义。心流体验所带来的是更高层次的幸福,它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变成了“现在的快乐即未来的成果”。
契克森米哈伊的心流理论还指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说法代表我们必须承受极度的压力,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才能发挥100%的潜力,实现至高的目标;但在心流体验中,痛苦本身并不是巅峰表现的最高境界;相反,有一个区域是在过难和过易之间,在这个区间内,我们不但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还可以享受过程中的快乐。如果想要达到这个境界,任务的挑战要难易适度。
心流通道上图显示,如果任务难度大而技能不足时,我们会感到焦虑;相反,如果技能高超而任务太简单时,我们就会感到乏味。只有当难度和技能匹配时,心流体验才有可能出现。我们在这条心流通道上,慢慢提升自己的能力,随之应对更高一层的挑战,不断提升心流体验的质量。
这个理论的解释,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即行为与动机理论有所相似。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心流过程中,我们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心流”,更是一种来自智慧的“愉悦”,这是一种使人终生受益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