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谢谢你教育了我
你以为是你在教育孩子,恰恰相反,明明是我们在被孩子教育!
因为爱,所以爱
出门前孩子非要拿块肥皂在手上,孩子爸劝说无效后,很生气,直接把肥皂抢走了。孩子大哭一场。
路上我要求孩子爸给娃儿道歉。
“爸爸错了,不该抢你的东西,原谅爸爸好不好?”
“好!”
“你如果还有些伤心,可以打爸爸两下,你打不打爸爸?”
“不打!”
“为什么?”
“我很爱爸爸!”
听到孩子的回答,在一旁的我心都要化了。
记得曾经有位教育专家做了个调查,分别让父母和孩子给对方打分,满分为10分。结果显示:没有一位家长给孩子打满分,他们都觉得孩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孩子们,几乎都给父母打了满分。
看,小孩子的心多么澄澈,爱多么纯粹啊。因为他们爱我们,所以爱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的缺点。就算你对他打过骂过吼过,你在他们心中还是满分。相比较起来,我们对孩子的爱,还不如孩子爱我们多。
孩子太活泼,我们嫌他调皮;孩子太内向,我们嫌他懦弱;你让他做什么他非要对着干,你嫌他不听话;你的孩子成绩不如别人,你嫌他不努力……于是你心有不满,着急上火,生气发火。
你爱孩子吗?当然!但你可能只爱他的优点。
孩子教会我:爱要纯粹,爱他,就爱他的一切。
我们一起学习吧
“妈妈,‘晚照对晴空’的下一句是什么呀?”
孩子突然跑过来问,我顿时懵圈了。
没错,这是我给孩子下载的《声律启蒙》中的内容,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语感而下的。我每天都给孩子放,但没注意听,所以并不知道下一句是什么。这就尴尬了!
还好机智如我,一句“妈妈也忘记了,妈妈跟你一起听一遍好吗”就解决了。
你以为就没有然后啦?NO NO NO!
“妈妈,《相思》是谁写的啊?”
“妈妈,‘白日不到处’后面是什么?”
……
一大波问题向我砸开!
作为一个高考过后就没背过诗的人来说,那些年学过的知识,早已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有些诗,我记得诗句,不记得诗人。有些诗人我记得,但不能把他跟他的诗对号入座。
此刻,面对孩子的提问,我深深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果我总要求孩子学,自己却不学,将来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多。我们的距离也会越来越遥远。可能等她长大以后,随着她的进步我的退步,我们连沟通都会变得困难了。
这可不行,我得学习!
于是,我开启了回炉重造模式:每天跟孩子一起背诗,一起读《声律启蒙》,一起读故事。有时,我故意考考她,她答对了,自己会很开心。有时,发现她背错了,我能及时指出来。
我发现,孩子诵读经典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记忆也越发深刻。看到红豆时,会突然说道“红豆生南国”;看到大米时,会想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有时不由自主地就开始一个人背诗自娱自乐了……
孩子教会我:学习是沟通的桥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别人的脚步;学习,是需要伙伴的。
爱孩子,就跟孩子一起学习吧!
以身作则,才最有说服力
每个孩子就是个小雷达,时刻监测着他爸妈。你不经意间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反映在他的行为里。
一天,孩子突然说了句“卧槽”,我难以置信地看着她:“你刚才说什么?”孩子以为这是一句非常好的话,“卧槽”个不停。
天啊,这可是个才2岁多的孩子,而且是女孩子,怎么能说脏话呢?她是什么时候学到的呢?
我赶紧严肃地制止她:“别这样说了,这样说不对!”
孩子不服气:“那爸爸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立刻用机关枪般的眼神扫射着孩儿他爸,看到孩儿他爸一脸“我错了我真的错了”的表情才作罢。我再三跟他强调绝对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脏话,他连连点头。
最后,这件事儿以我教给孩子一个更厉害的词“哇塞哇塞哇哇塞”而剧终。
你看,孩子的学习能力多强,好的坏的照单全收。可见,为人父母以身作则有多么重要!
但是,类似的事情还很多。
比如,我不让孩子吃冰棒,她表示不解:妈妈你为什么可以吃呢?
我不让孩子吃辣条,她反问:爸爸为什么就可以吃?
给她穿袜子,她说你怎么不穿呢?
被问及时,我竟然无言以对。我总不能都以“我是大人你是小孩我可以做你不可以做”来回答吧!这不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从那以后,我和孩他爸都严格约束着自己的言行。不想孩子玩手机,自己就不在她面前玩;想孩子少吃零食,自己就忌嘴;想孩子看书,装模作样也要拿着书阅览一番……
这样,就很少出现那种我被孩子的无心之言问得无言以对的情况了。
有些父母总说自己的孩子难教育,请问你是否以身作则了呢?
你不让孩子看电视,你看了吗?你想让孩子多看书,家里有你看的书吗?你想让孩子做的事情,你都做了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我们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父母这个原件都没做到的事儿,要孩子这个复印件做到,岂非难事?
以身作则,才最有说服力。想怎么教育孩子,自己就先这样做吧。
4.
有孩子之后,虽然累过哭过崩溃过,但愈发觉得:教育孩子,是重塑自我的一个过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暴露出我自己的问题,我由不完美逐渐变得更完美,孩子功不可没。
为人父母,是一辈子的学问。希望我们都能更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呵护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