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关于《论语》的一个真相-记《论语》讨论群的一次讲话

2021-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游梦僧

《论语》的解读,任何不以重排章节次序为前提的,都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无论是古代的儒家大儒,还是近现代的国学大师,都不可能得圣人之真学,都不可能得《论语》之精髓!

孔子所誉者:

【08泰伯篇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08泰伯篇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08泰伯篇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之后开启了夏商周三代的文明。

这就是为什么孔子说: 【15卫灵公篇25】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为什么说【07述而篇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因为 《韶》【08泰伯篇0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是故,【03八佾篇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正因为《韶》乐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以,孔子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最后,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所以我(游梦僧)要《拼图解论语》,所以我说:《论语》的解读,任何不以重排章节次序为前提的,都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无论是古代的儒家大儒,还是近现代的国学大师,都不可能得圣人之真学,都不可能得《论语》之精髓!

不恢复次序,你根本就不知道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的是什么。恢复了次序,就知道,他是在说明为什么《韶》为什么如此尽善尽美。

如此多的迹象显示“通行版的《论语》的章节次序是乱的”,还一章一节地解读《论语》,那叫鸵鸟。

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我重排《论语》,我发现,反对声最大的,就是那些出过书解读过《论语》的人。因为我的成果,直接把他们的书变成……,所以,极力反对。

所以我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

目前解读《论语》的,都是一章一章单独地解,让人感觉到孔子就像一个疯人院出来的疯子,尽说些九不搭八、风牛马不相及的疯言疯语。但事实绝非是这样,孔子是千古圣人,万世师表之圣人。

下面这两章,也有明显的上下文关系:【03八佾篇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03八佾篇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为什么集在一起写《论语》,因为孔子的一生太长,每个弟子看到的孔子的行为和听到的孔子的言论都是不全的,都只是一面。弟子们会在一起,就是为了自己接触的并记得的,说出来。然后综合显示孔子的德行。比如

A

弟子听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B

弟子就想起孔子某个行为就很适合“知者不惑”的,如【13子路篇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C

弟子记得孔子某个行为就很适合“仁者不忧”的,如【07述而篇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D

弟子记得孔子某个行为就很适合“勇者不惧”的,如【07述而篇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然后集在一起,以完整之。

这就是他们结集而成的《论语》的原因:综汇多数弟子的见闻,以求立体化地再现孔子之“言性文章”。所以说“现在通行版的《论语》是章节次序混乱的,文学界有必要组积人力物力致力于恢复《论语》本来的面貌,以正言路!”

 

虽然这样,可能暂时会引起思想的混乱,但比于让《论语》如此错乱地一代一代传读下去,倒不如以“壮士断腕”之决心纠正之,以“返《论语》之本原”,所谓“长痛不如短痛”也。

 

而本僧致力于写作《拼图解论语》,正是在这个方向上的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