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闹市的九十九间半(十八)
如今,当你一脚迈出“甘熙故居”门外,便是一个热闹非凡的街市。
汽车在马路上穿梭,古老的建筑和现代的文明在这里交融,你仿佛乘着飞驰的时光列车,从那个书香门第的清朝故居,一下子穿越回到了五光十色的新世界。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依托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私人住宅“甘熙故居”为文化核心,将其周遭打造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金陵历史风貌的城市风尚商业区——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建筑延续了甘熙故居“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建筑风格,黛瓦、粉壁、马头墙随处可见,配以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同时还兼有现代元素的意大利仿木纹铝合金门窗。
“熙南里”街区,以甘熙故居为文脉传承的载体,突出“金陵历史文化风尚街区”的功能定位,引进精致高端的休闲零售、风尚餐饮、雅致茶馆、高档会所、清雅音乐吧、专属服务等业态,打造成一个别具风情、颇具特色、配套完善的历史文化风尚街区。
风之舞手机拍笪桥灯市,由来已久,正月初鱼龙杂沓,有银火花树之观,然皆剪纸为之。若彩帛灯,则在评事街迤南一带。五光十色,尤为冠绝。
这是甘熙当年在《白下琐言》里留下的记载。文里面的“笪桥”,就在甘家大院的旁边,如今也随着“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恢复了消失已久的“笪桥灯会”。
说起南京的秦淮灯会,大家一定会报出那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夫子庙”来。夫子庙,似乎成了南京灯市的地标性场所。可你知道吗,在明清时期,南京灯市的“主场”却并不在夫子庙,而是在笪桥一带。
笪桥,位于如今的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内,据新街口仅仅一里之隔,与夫子庙也只有百步之遥。
当年朱元璋“集天下工匠于江宁”,评事街一带成为工商重地,出现了一批手工作坊群落,后统称“明代十八坊”。因此,笪桥也成为了当时灯市的最佳聚集地。
从甘熙的《白下琐言》里,可见明清时期的笪桥灯会曾经盛极一时。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如今的笪桥灯会上,一面长长的白墙上投射出一幅充满南京风俗情调的动感长幅画卷,让人惊叹不已……
众所周知,《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而在明代的南京,也有一幅与《清明上河图》非常相似的长卷,很好地展现出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堪称明代南京版《清明上河图》。
这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作呢?
(待续)
风之舞手机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