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4至6

2021-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歸鶴樓主

2021-11-4

这本《正念的力量》我前几年买过,想看看斯里兰卡的小乘佛教如何讲禅。一直未通读,原因之一是觉得各种汉译本把mindfulness一律公式化地译作“正念”,“正念”是唯识宗的“八正道”之一,但禅家并不讲正念,讲求的是无念。这种名相的对译中极其细微的偏离往往让人无法把握作者的本意。所以我就把这书放下了。而且基本不再读汉译的佛禅书籍。

同一个词,mind,mindful,mindfulness,在不同的作者口中,意义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别,需要静心感受原文,把握作者的意义。如果是禅家的mindfulness,就不是心智、正念之类公式化的译名,而是觉醒、警戒、觉照、寂寂惺惺。

我不敢确定这位斯里兰卡僧人用mindfulness一词的真实意义,因为没读原文。但可以肯定,很多汉译佛禅著作均译作“正念”,很多是错的,多数译者对佛学各宗教义分歧的把握,对各宗名相的理解是不到位的。

2021-11-6

名相、结论,给人一种确定感,让人不由自主地依傍,产生心灵的停泊感、安全感。这就是“住”,就是认同、执着。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名相、概念、逻辑、信念、信仰的安定感中而浑然不觉,而且把这种经验体系自奉为人生智慧。

人对哲人哲思的理解,极易停留在名相、逻辑和定论中,不能领悟智者在文字背后的灵动智慧。古哲就反反复复提醒人们,要得意忘言(领悟真意,放下文字)、得鱼忘筌(抓到鱼,放下渔篓子)、得兔忘蹄(抓到兔子,放下兔网),庄子慨叹: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我去哪里能找到不执着于文字的人而与他好好说说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