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 “心流”的三重境界(一)
第一重境界:在你所爱上倾注“心流”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01
30年前,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所谓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请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契克森米哈赖认为“只有在不计较好坏、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时,才会觉得幸福”,而心流就是快乐的源泉,是幸福的代名词。
回忆一下,你什么时候最容易体会到心流?是不是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性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
比如,我的小说家朋友,她在创作时,一头扎进自己创造的文学世界,常常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她认为这就是一种无比的幸福。
契克森米哈赖总结了构成心流体验的几大要素:
具挑战性的活动
明确目标与即时反馈
全神贯注
掌控自如
浑然忘我
时间感异常
02
有人粗一对照这几条要素,不禁哑然失笑,这不就是平时下班回家后摊在沙发上刷手机的状态吗?一刷就“浑然忘我”,一抬头,天也黑了。然后突然就感觉到了茫然、焦虑与空虚。
这当然算不得“心流”。
确实,除了工作,休闲是最容易获得心流体验的活动了,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等活动。
但不是所有的休闲活动都能带来真正的心流体验。
契克森米哈赖说,我们这个时代最具讽刺的一个矛盾就是,大量的闲暇并不能转化成乐趣。置身五花八门的休闲设施中,大多数人仍然觉得生活很无聊,甚至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挫败感。
原因何在?
其实,你仔细看一下上述的构成心流的几条要素,会发现,能带来心流的活动首先必须要有挑战性。有了挑战性,必然要求我们不断精进获得相应的技巧,当技巧与挑战完美配合,形成专注力,心流体验自然会产生。
换句话说,每一项心流活动都需要在刚开始时花些心思,然后才能享受到乐趣。真正的快乐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
如果只是毫无意义的聊天、阅读不费脑子的书籍、看电视或无意义的刷手机,并不需要消耗太多精力,也无需动用技巧或专注力,一旦养成习惯,整体生活品质只能在低层次徘徊,无法获得质的提升。
一定程度的放松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你将所有的空闲时光全部用在这样的被动式休闲上,无疑浪费了宝贵的时光,也离真正的心流体验越来越远。
03
曾经有位农民工小伙小陈成了网络红人,他有一个看上去高大上的爱好——弹奏古筝。
小陈从小喜欢弹奏古筝,成年后跟随哥哥四处打工,没有条件接受专业的学习,他只好通过观看网上视频学习。
几年来,他每到一处只要有空闲时间,都不忘在工棚里练习,引起工友们的围观。通过自学,他也把许多高难度的曲目弹的像模像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好几个视频社交平台上,他收获了数万铁粉,微博上关于他的话题阅读量竟达两千多万。
有人形容他弹古筝投入的样子,说“他整个人好像在发光。”
小陈的故事很励志,他的爱好为自己的人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有时候,一个人生活品质的高低,幸福体验的大小,取决于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
同样的闲暇时光,有的人选择用酒精来麻痹自己;有的人选择用刷手机来填补;有的人找到了自己一生的爱好,不断挑战与精进。
漫漫人生路,找到自己所好是多么重要,如果这个爱好正好是我们从事的事业,那将是无比的幸运。这样的爱好具有心流体验的一切先天条件。
但即便爱好并不能成为事业也没关系,我们只要善用闲暇时光去尽情的尝试与体验即可。
可以选择有助于个人成长的主动式休闲活动,例如阅读、运动、旅行、下棋、演奏乐器等等,付出工作般的专注与才智,生活品质必将有所提升。
不一定非要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只要足够喜欢,具备一定的技巧,坦然迎接挑战,不断超越自我就够了。
这个爱好会让你在平凡的日常中熠熠生辉。
找到你所爱之事,并倾注精力,获得最优体验,是为“心流”的第一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