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故事散文随笔散文

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品读潘春凤作品《山风》偶感

2019-01-18  本文已影响279人  九秋之菊

也许,很多人从她的作品中看到了希望、朝阳、微笑与满足,但在作品的背后,我读出了生活给予她的苦难,一个农家女孩,面对身体残疾而承受的痛苦,她没有消沉,没有认命,而是自强、自立,开始用左手书写人生,自学绘画。

《山风》本文作者拍摄

在策展人刘丽君女士的朋友圈中,我无意欣赏到一幅名为《山风》的油画,一只老虎匍匐于地,身前坐着一位女孩,头上戴着黑衣壮族的标配——三角头巾。女孩右手用头巾的一角捂住嘴,只露出鼻梁和眼睛,上身微侧,两眼看向天空,左手自然地垂下搁在大腿上,脖子和手上的银饰熠熠发光,右侧后面是一个布巾盖住的篮子。

画是静止的,我却分明听到了风声,看到风吹动了女孩的三角头巾,感受到她看向天空的眼神,澄明、干净,我的工作与传统书画有关,但几乎不懂油画,然而,《山风》却震撼了我的心灵,我知道,这幅画里藏着画家的灵魂。

画是无声的,却像一首无字的歌,向我们诉说着她的人生、故事,包括壮族的神话。

再看画家签名:潘春凤。这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春天的凤凰!而她的画展,即将在吉瑞祥红博馆举行,我决定去现场欣赏她的作品,并拜会潘老师。

潘老师给嘉宾讲解作品

如期来到展览现场,发现《如沐春风—我和我左的故事 》,是一场高规格的艺术展。开幕式上,除了参展的潘春凤老师、高卫中老师、刘放老师、张东光老师等,还有重量级的嘉宾,如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主任、原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鲁博安先生,坦桑尼亚驻华外交官苏莱曼.姆旺达先生等,还有来自文艺界的各位大咖,新闻媒体等。

在众多的参展作品中,我第一眼到的就是那副《山风》,它安静地挂在展壁上,却像有巨大的磁场似的,吸引着我的脚步,同时,我也看到了画的主人潘春凤老师。

第一次见面,我知道她时间紧张,就没有寒暄和客套,谈话直奔主题,关于《山风》创作的源起、过程,壮族的神话故事等。

《遥望》

潘老师指点着画面,一一给我讲解,可惜她有嘉宾要见,有媒体等着采访等,话题没有继续深入,是为遗。

好在我有时间慢慢欣赏她的其他作品,这次参展的是潘老师创作的,以黑衣壮族为主的系列乡土人物题材如《远山有山歌传来》、《遥望》、《目光》、《山路》等。

《山路》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生活在广西西南的偏僻山区,他们崇尚黑色,以黑为美,黑色作为服装颜色和民族标记。以鱼作为图腾,身穿土制黑色衣服,戴三角头巾、银饰等是其标配。

《远山有歌传来》

品读一幅副作品,明白了潘老师是在用灵魂来创作,作品中的热烈、期待、爱、苦难、渴望等每一个元素,无不是她的真实写照,无不是她在用笔和她的先祖对话,她用画笔创作出作品的同时,也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上苍赋予她的苦难。

是的,是苦难,潘老师曾经所经受的,她的作品中表现出来了,当她站在我面前时,我也读懂了,她是一名油画家,更是一位用灵魂和生命去创作的优秀画家。

《福音》

潘老师出生在广西柳州鹿寨县的大山深处,在少时一次事故中,右手伤残,但她却用坚强和自信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在无数次跌倒中,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凤凰磐涅、浴火重生。

《目光》

也许,很多人从她的作品中看到了希望、朝阳、微笑与满足,但在作品的背后,我读出了生活给予她的苦难,一个农家女孩,面对身体残疾而承受的痛苦,她没有消沉,没有认命,而是自强、自立,开始用左手书写人生,自学绘画。

《朝晖》

幸运的是,在求学路上潘老师得到了广西艺术学院刘晨煌教授、云南艺术学院高钟炎教授指导导师为当代著名画家黄馨胜。

今天,潘老师的画艺日趋精湛,画品与人品交辉,已开始获得收藏界的认可,并有多幅作品被收藏。

愿潘老师的艺术之路长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