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这种养育方法“有毒”。
2021-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孕妈闯关记
最近跟朋友聊天,她总说孩子白天总哭,半夜总醒,一醒就哭,搞的她白天上班一点精神没有,同事给她介绍使用“哭声免疫法”,她想对自己8个月大的孩子试试,她问我,你觉得可行吗?
于是遭到了我严厉的否定。
那么“哭声免疫法”为什么不建议使用呢?
哭声免疫法由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提出,提倡“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通过这个方法来培养一个极少哭闹的乖婴儿。
其本质是不把孩子当成有生命的个体,而是当成一个动物去训练。
有些人鼓励使用“抱起放下法”、“延迟回应法”,这些方法都是“哭声免疫法”的演变的产物。方法也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婴儿被训练成了一个哭闹较少的孩子。
那么“哭声免疫法”是不是一个好方法呢?
别的先不说,就说这个方法的创始人约翰•华生,他的三个孩子就是这个方法结结实实的实验对象,结果呢?三个孩子长大后,一个选择自杀,一个自杀未遂,还有一个终身流浪,过得非常非常艰难。
就从这个结果来说,你还想使用“哭声免疫法”吗?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婴儿哭闹一定是有原因的,不会说用哭闹来要挟父母,因为他本身大脑发育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这个时候就可能是饿了、困了、病了、拉了、尿了、热了、冷了等这些基本需求。如果不回应他的这些基本生存需求,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他确实不爱哭了,但是他的内心是绝望的、失望的、无助的,久而久之,他就成为了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对整个世界也没有感情了。那么他一辈子都会寻求那个安全感,整个人生也会活得很痛苦。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
“亲密养育法”,孩子有需求就回应,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虽然父母尤其是妈妈在孩子成长的头3年日子中过的会比较艰辛,但是孩子未来的一生却是幸福的,所以是值得付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