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汝又来乎?
燕子,汝又来乎?
也不知是哪天清晨,起床后便听到啁啾的鸟儿叫声。我正怀疑是不是哪家老人养的鸟儿耐不住寂寞,钻出了笼子,在外面享受着难得的自由时光。可是,不对呀,这声音明明是楼道里传来的。
悄悄打开门,呼啦啦,伴着叽叽喳喳的声音,我看见一对剪刀似的尾巴掠过楼道那少了玻璃的窗子,直窜向外面的蓝天。我惊呼:是燕子!
看看楼道上方,在电线外包的塑料壳上,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泥巴。原来,这一对小燕子是打算在我门外安家呀!按捺不住内心的惊喜,忙将这个消息报告母亲。母亲说,这是好兆头,燕子是很挑剔的,它们只会来好人家筑巢呢!是呢,这是搬来新居半年后的春天,新的生活开始了,又增添了新的伙伴,怎能不叫人欣喜呢?
挂了电话,我连忙收拾起来,找了旧报纸,包装盒,在楼梯上铺好,不能因为我们家的燕子弄脏了大家的楼道呀!
接下来的几天,这两只小燕子占据了我的大部分空闲时间。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小燕子的巢筑得怎么样了,进展如何。在它们的工程进行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发现,连续两天,小燕子的巢的底部都是空的,地上也掉落了很多泥巴。坏了,它们建巢的那个塑料管线中间有一道挺大的空隙,泥巴填不住,会不断掉落。这可急坏我了,恨不得飞上去给它填补上交叉的小树枝。就这样万焦虑地过了一晚上。第二天下班的时候,我惊喜地看中间的缝隙已经被填满了,巢外面还露着草枝。不由地惊叹:燕子好聪明!
一个周后,燕子的新巢已经筑好,实在是一件玲珑的工艺品。而且这两个小家伙好像也跟我们熟悉起来,下班回家后不再呼啦啦往外飞,歪着脑袋站在巢沿上,似乎在欢迎我回来。我呢,也尽力不去打扰它们。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与小燕子比邻而居的生活,开始了。
不由得记起小时候与燕子有关的那些往事。
第一次大约是我七八岁时候,家里老房子下的屋檐,住了燕子一家。每天,我们这些孩子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着燕子爸爸妈妈衔着外出捉来的食物,站在巢沿上喂小燕子。只要父母一回来,窝里就会探出几个鹅黄的小嘴巴,伴着啁啾的叫声,燕子父母把食物喂给孩子们。没有休息,从不停留,又飞出去捕食。
那天,我们照例在院子里玩耍,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燕子怎么叫的这么难听!这一声,提醒了我们,当大家抬头看时,全都目瞪口呆。一条绿色的蛇盘踞在燕子窝上,嘴里咬着一只小燕子,尾巴上还缠着一只。两只大燕子发出凄厉的叫声,不断扑向蛇,又不断被吓退,只能无助地盘旋在自己的窝周围。那一刻,小小的我对蛇万分痛恨,是它伤害了我们家的小精灵!弟弟跑回家喊来爸爸,爸爸一看这个场景,不由分说,拿起一根铁叉,把那条可恶的蛇叉了下来。蛇放下了尾巴上缠的小燕子,嘴里的也吐出来,想要顺着墙根溜走。几个孩子也不知道害怕,又是棍子,又是石头,把那可恶的蛇愣是砸死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脑袋里根本没有所谓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概念,完全是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惩恶扬善。
顾不上欢呼,我们去看受伤的小燕子。被蛇咬的那一只已经奄奄一息,薄薄的眼睑盖住眸子,翅膀上的绒毛还带着血。另外一只,怯怯地蹲在地上,身子不停地抖动着,眼神里全是恐惧。接下来,爸爸借了梯子,把那只活着的小燕子送回了燕窝。后来怎样,就记不清了,只记得大鸟那凄厉的叫声久久不散,那可是失子之痛啊!
记忆中燕子的失子之痛,还有一次更深的感悟。那会儿我们家老房子已经重新翻修,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到了清明节,母亲开始做面燕,一只大燕子背着一只或两只小燕子,真的是栩栩如生。母亲说,这是我们这里的习俗,清明时节,做面燕,煮鸡蛋,欢迎燕子南方归来。真是神奇,做了面燕后的没几天,便看见了燕子的身影。在故乡四月早天的云烟里,一对小燕子,每天忙忙碌碌,进进出出,可是,他们竟然将巢筑在了院子的电灯上!这可不行,总不能晚上不开灯呀!爸爸果断用竹竿将它们筑了一点的巢捅掉,想要逼他们换一个地方。可是这一对小燕子真是一个犟脾气,还是不断衔泥筑巢。反复几次后,爸爸不再管他们,一家人约定,为了燕子,晚上不开院子里的灯。新巢筑好后,便能见其中一只经常伏在窝里,是在孵小燕子吧!接下来的日子又多了一份期盼,期盼着新生命的诞生。那天晚上,邻居家的孩子来了,因为彼此很熟悉,所以大家就肆意玩起来,竟然到院子里玩起了捉迷藏。等我们意识到电灯被邻家孩子打开后,时间已不知过了多久。
这一年,这对燕子没有迎来自己的新生命。灯光的热量烫坏了鸟蛋。再看到燕子进进出出,心中很是怅然若失,是我们亲手毁了他们的家啊!这回以后,爸爸干脆撤掉了灯上的开关,重新铺上电线,拉设一盏新灯。把那一盏留给燕子。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林黛玉说:梁间燕子太无情,真担心,它们不再回来。还好,燕子没有计较,第二年他们又来了,应该是满怀希望开始新的生活吧。想起《民国老课本》中的《燕子》篇:“燕子,汝又来乎?旧巢破,不可居。衔泥衔草,重筑新巢。燕子,待汝巢成,吾当贺汝。”重新筑的,不仅有新巢,还有新生命,新开始。
燕子,汝又来乎?当江畔春泥变得松软,斜风细雨中,你带了剪刀似的尾,掠过高楼大厦,穿过万千人流,来到我居住的小小房屋,与我比邻而居。你可知道,你带给我的,何止是喜悦与感动!分明是一份生命中最美好的赐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