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如何圆满退休谢幕
有一位笔友说,52岁开始在单位主动边缘化。工作上给年轻人让位,因为他们更需要在机会与平台。在人际关系上,更加低调,不参与是非纷争及无谓应酬,回归家庭、探寻自己的爱好。
这种状态,我不置可否。因为每个人的当下选择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没有套路可言。
然而对发生在我周边的人与事,背景与环境还是比较清楚的,不妨议一议。
我有两位同事,年龄相差一轮,却惊人相似地退了位和正在等待退位的路上。他们在工作中一直处于磨磨叽叽,没有太多建树,也没有过失,体制内论资排辈,虽然没有行政职务,但级别挺高。接近退休时,更是躺平为主。年轻人表面尊重、背后却眦之以鼻。学不到东西、带不来激情。最头痛的其所在的部门负责人,要平衡老同志与年轻人的关系,不能不给老同志安排任务,又明知安排给他的任务其实不如交给年轻人办,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平淡完成。即使安排了年轻同志与其搭档,年轻人也不好做事。
于是整个部门唯一的做法就是扳手指,算着其退休的日期。
还有我们家的先生,他算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能力有,就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职位上不去,后期人便慵懒起来,退休前3年就已经全躺平,最后一年,基本已经休息在家,有事单位会请他回去。他说他这样做是方便单位其他同志,不让人家为难、不给别人添麻烦。
我说:你这样做,最为难的是你的头哟!
他答:这是潜规则,大家都理解。的确,我闺蜜的老公也是如此,部门领导职务上退下来,每次去她家,先生就在家看电视、等退休。
不过也有这样的部门领导,离退休仅有几个月时光了,依然将部门的权力与职责死死抓在手上,过好当官最后几个月瘾。人能力又一般,又不肯做二级分配,他手下的人叫苦连天,也在扳手指。
我的体会是,能力并不体现在权力的把控上,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凝聚力才是长久的。想做事的,什么时候什么职位上均可以做事,不想做事的才会考虑到职位与年龄。想做事的人,有生活激情的人,什么时候都会活得精彩。找理由退却的人,生活的每一扇门都 不容易精彩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