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场焦虑

2020-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nina啦啦啦

3月份购买了Susan Kuang的《自我重建》课程,同时还加入了课程对应的学员群,群内从这周开始每天由Susan选出群友的一个问题来针对性的讨论和解答。

Susan的课程我买过不止一个,她关于认知和积极心理学方面的观点对我有很大影响,很多甚至醍醐灌顶。但践行和思考的速度远远比不上买课的速度。虽然上一门《自我卓越》课程购买已经是两年前,可两年来我在这方面的进度微乎其微。

这次的群友互动,我也当作督促我践行的一个环节,希望在这门课中能够在思维和实践上有一定进步。

这两天群内讨论的问题也一天比一天扎心,尤其是昨天的问题——职场焦虑。

提问的群友说,自己对工作很焦虑,害怕面对每天的业绩压力,也不想面对对自己高期望的领导和同事,对工作没有掌控感,觉得自己很差劲,没有价值。

这不正是我现在的状态么?工作上没有什么进取心,做的事也没有成就感,也没有怎么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所以时常怀疑自己的价值。

我为什么会是现在的状态呢?

表面上来说,一是对工作内容不感兴趣,不太认同做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二是,自己能力不足,时常觉得不能胜任,所以逃避问题。

而当任务真正来临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我不行”“我做不好”“我这样做会被领导批评”之类的声音。我做出来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如果是平时,我分析到这里就止步了,结论就是我很差劲。然后又一次自我攻击开始了。

这次借着Susan的引导,我继续深挖。

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1.首先“不感兴趣”,其实是我考虑到要做这件事牵扯到很多方面的人和事,很多事在我知识范围之外,我需要去学习、去请教他人,做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多方资源,且很可能会受到阻力和质疑。

于是大脑中杏仁核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么麻烦,先逃避再说。

因为杏仁核的逃避反应,无法调动大脑中的积极小人,于是也不会有热情和动力来工作,于是找了个理由就是:不感兴趣。

2.“能力不足”,也是大脑战斗逃跑反应找的借口之一。要做这件事需要耗费精力,还需要克服很多心理障碍,以我目前的能力应付不了。这句话潜意识也是说,我想要一步到位,我没有信心和耐心让自己从0到1成长起来。

3.“能力不足”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自我评价低,也就是低自尊。因为一件事没做好就给自己贴标签,过分归咎于自己,贬低自己。低自尊的心态一旦养成,就不敢面对事情、任何小事都会变成自我攻击。进而会恶性循环。

再追根溯源,从小家中重男轻女,加上哥哥比较强势,我自小就是被打压的角色。久而久之形成这种低自尊的心态,也不认为自己可以从0到1成长起来。

如何改变?

Susan给出的建议是:积极的心态和自我关怀。

我们总想一步到位,总想快速达到想要的状态,这种期望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压力和自我内耗。相信自己是可以,然后一步一步来,享受这个成长过程。有的时候,只要调整一下心态,很多问题自己就消失了。

每个人接收和消化信息的能力不同,别人一小时可以做到的,我花一天总可以做到吧。但不能完全拒绝去尝试、去成长的可能。

之前和领导沟通比较少,潜意识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值一提。但今天会后还是鼓起勇气和领导沟通了我关于该课题的一些想法和意见,领导虽然没有马上肯定,还是关于我的想法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解答,给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也算是一次小小的实践吧。

关于自我关怀,是自我探索中比较个人化的一部分。这里没办法找别人监督,只能靠你自己。

群友彤雯分享了她的方法:

自我对话练习真的很有用,18年在导师的鼓励下,我经常用这个方法来帮助自己走出愤怒、悲伤、焦虑的情绪。还有另一个方法就是【自由书写】,自我对话是对自己问问题,但有时候愤怒过度或者太难过,根本不想自我探索式地冷静下来问自己问题,我就会用【自由书写】,随便找纸笔把想到的一切写下来,可能没有任何语法逻辑,甚至错别字,都不要紧,尽情让自己写得爽快。

最后有一个动作我会做的,就是写完离开一阵子,回来把这张纸拿起来看,以第三者视角来看看这个人,然后用提问的方式:你能感受到TA的情绪,其实TA是在表达什么?你有什么想跟TA说的?······”

这样一轮下来,其实就是在自我探索中慢慢疗愈自己了。

另外比如冥想,也是自我关怀的好方法。

现在每天会写写日记,简单写写每天做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时焦虑了也可以翻翻记录,发现这些日子还是有一些印记的。

当然以上不可能马上能实践下去,需要点滴的积累和改变。通过不断成长,期待三年五年后的我,可以自信坦然地面对工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