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玉集话语空间流浪诗人

简书里的腊八节

2018-01-24  本文已影响802人  早的布布与茶茶或早布布

今朝诗文交相馈,更觉简村节物新

简书里的腊八节

青年小弟弟,

和尚老哥哥,

咱们先别喝,

大家去供佛。

今天如来成道日,

大众笑呵呵,

忙把佛事做。

时逢岁终之月,寒梅著花之时,腊八节至矣。

去年的今日,少林寺下院之一的龙化寺大和尚曾邀我提前一日去喝夜粥。50余名善男子、善女子彻夜不歇,炉火熊熊处,百十口大缸盛满热气腾腾香甜的粥,食材料费便及数万孔方兄,不及天明,寺庙外已排起喝粥的长队,殿里梵音唱彻,香气缭绕,槛外人与槛内人一时都庄重,祥和与喜庆,就连寺前老树上的喜鹊都忙来忙去,飞上飞下,不亦乐乎状,比平日里更是活泼开朗了十分。

这一日,天上人间,出世入世都是一家子了!

今年今日,今冬第二场大雪又至,夫差于帝都,我躲在书斋里,读梅花的古诗,自己也做了几首小诗,虽也见有诗友、文友写了今天,但梅花叫我丢了喝粥的兴致,至煌煌夜灯耀,复又腹中击鼓,方觉得不该错过这样传统节日的美好,且打开简书,看看我的简友们如何今天的吧!以纪流年,谁让有歌谣说过了腊八就是年的。

噫!宿心何所道,籍此慰中情。

简书里的腊八节

性恩行者:民国时期腊八节是什么样?

其实,腊八节这个民俗由来已久,上可以追溯至我国春秋战国以前的周代,当时的人们会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即十二月)以狩猎到的野兽举行大规模的祭神祭祖活动,既是一种庆祝,也祈愿来年风调雨顺,称为腊祭,史书上称之为“岁终大祭”。汉末以后,由于与传统春节的间隔时间太近,腊祭渐渐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佛经中

牧羊女给释迦牟尼供奉乳糜助其在腊八日证道成佛的故事,腊月初八遂成为佛成道日被广泛纪念,寺庙还仿照牧羊女的故事以杂粮熬粥供佛,腊八节由此产生并在民间传播开来。著名文学家冰心在《腊八粥》一文中说,她的母亲告诉她,腊八粥是佛寺煮来供佛的,说明了佛教对传承我国腊八节习俗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民国时候的腊八节。

一、民国时期的腊八节是什么样?


简书里的腊八节

/振心诗词:腊八节特刊

水调歌头 腊八节有感:

七色料熬煮,万户粥飘香。千年相袭,溯源追本起农桑。祈祷上天庇护,赐我丰衣足食,

祛病保安康。佛事来依附,节庆万年昌。

史远去,功近利,俗渐忘。迄今能有,几许青少晓三皇。媚外崇洋风盛,国粹精神谁继?

念此唯悲伤,念此唯悲伤。祭祖大声吼,莫愧对炎黄。

二、振兴诗词:腊八节特刊


简书里的腊八节

杜帝/腊八节(歌唱体禅诗)

龙的传人在龙川古郡触摸丝路温柔。

菩提树叶旋转出漫天花雨,

牧羊女的乳粥寒雪独冒烟,

天花乱坠前的莲花还默默未雨绸缪。

得道者多助兮失道者寡助,

烦恼即菩提引领众生进出空空

空空的世界空空的三界空空的空悠悠

三、 腊八节(歌词体禅诗)


简书里的腊八节

卫小师/腊八节快乐

岁末的一封书信

带着幽香的寒冷

黄色信纸,腊梅

初试新妆

带来北方的更寒冷

带来中国的大平安

带来千年前的古意

一只黄色小船划过来

爆竹声四起,热粥香气四溢

迎接古老的使臣

四、腊八节快乐

不俗小七/一碗腊八粥,追忆往昔梦

祥瑞的季节,祈盼希望,祭奠过往

五谷杂粮拥吻着甜蜜,将温馨赠予

腊八熬制七宝五味粥,将温柔抚摸

尘埃落定在历史长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歌

谁是谁非无需断定,只为纪念流传的善念

风蚀残烛里的身影,带着坚定信念,不低头

将丰收里的岁月包裹,给希望一个承诺

兴衰过往,似又无足轻重,因为有爱延续

伤心,悲痛,一扫阴霾后的坚强,从容不迫

睥睨天下的君王,也将被尘世真情感动

枯骨上空苍鹰飞过,带走一段又一段恋歌

谁家飘来的香味,使得神经里的记忆苏醒

翻开历史篇章的一页页,泪不免流下

那倔强的人,将沧桑转化乐章,书写流传

且看,一碗腊八粥,追忆往昔梦,不留遗憾灶台上,热气腾腾,似有游龙萦绕

祥瑞的季节,祈盼希望,祭奠过往

五谷杂粮拥吻着甜蜜,将温馨赠予

五、一碗腊八粥,追忆往昔梦

简书里的腊八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